陳一萍
(泉州師范學院資源與環境學院,福建 泉州 362000)
高校環境類專業《環境微生物學》課程實驗項目設置探討
陳一萍
(泉州師范學院資源與環境學院,福建 泉州 362000)
針對《環境微生物學》傳統實驗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提出高校環境類專業《環境微生物學》課程實驗項目設置的思路,論述其實驗項目的構成及配置,旨在為高校環境類專業《微生物學實驗》課程教學改革提供參考。
環境微生物學;實驗教學;實驗項目
目前,許多高校環境類專業《環境微生物學》課程實驗內容簡單,缺乏專業特點,無法達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并培養其創新能力的目的。為此,筆者根據教學實踐,針對《環境微生物學》傳統實驗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提出該課程實驗項目設置思路和具體內容,為高校環境類專業《微生物學實驗》課程教學改革提供參考。
高校環境類專業《環境微生物學》課程實驗項目設置思路主要表現在如下幾方面:①實驗課程的實驗項目設置應該做到與時俱進,實驗項目的設置需要隨著專業知識的更新而不斷的改進和完善。緊跟時代和學科發展的步伐,讓學生熟悉和掌握學科最前沿的理論知識和操作技能,為將來的工作研究或進一步深造打下良好的基礎。②增強實驗之間的連貫性,有意識地把原本獨立設置的實驗內容整合成一個綜合實驗,在優化實驗教學內容的同時,使學生對一個完整的微生物學研究途徑有一個系統性的認識。③不斷地對實驗項目進行整合、優化,減少驗證性實驗項目,多開設綜合性、設計性實驗項目,在節約學時又避免實驗內容的重復的同時,進一步提高學生主觀能動性和創造性,強化各門專業課程內容的相互交叉和滲透,為學生更加獨立、高質量的完成畢業設計和畢業論文奠定良好的基礎[1]。④在實驗教學過程中,打破傳統性實驗教學的局限性,堅持以學生為主體,以設計為重點,有意識地讓學生參與到教師的科研工作中去,把所學的各門知識系統地貫穿起來用于實際工作中,較大限度地給學生提供自由的空間發揮其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培養學生獨立從事科學實驗和科學技術工作的本領。
目前,生物吸附和生物降解是環境微生物學研究和應用的熱點,尤其是高效功能菌的篩選是環境治理領域的關鍵環節[2]。在實驗項目的設置過程中可以圍繞上述熱點問題設計大型綜合型實驗,然后將其進一步分解成具體實驗項目,讓學生對該研究領域有一個系統的認識,從而激發學生的創造性。經過多年探索和實踐,筆者對該課程實驗項目的設置進行了改進,在保留原有基礎實驗的基礎上,增加了設計和創新環節(見表1)。
經過近年來的實踐和探索,將環境工程水處理中的生物處理新技術融入實驗教學中,增加了探索性、創新性和綜合性的實驗,取得了如下教學效果:①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得到了提高,同時也激發了學生實驗的興趣。②由于實驗內容具有連貫性,使學生能夠全面系統地掌握具體實驗內容。③有利于學生理解所學理論知識,同時培養了學生的創新能力,對學生做畢業論文和考研提供了很大幫助。

表1 《環境微生物學》課程實驗項目
[1]莢榮,王怡平,吳旺寶.環境科學專業微生物學教學探討[J].微生物學通報, 2007,34(3):606-607.
[2]張長平,劉曉寧.環境工程微生物學實驗教學的探討[J].中國校外教育,2009(1):87.
[編輯] 李啟棟
10.3969/j.issn.1673-1409(N).2012.06.063
N4
A
1673-1409(2012)06-N18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