蕾 茹,肖 衛
(長江大學臨床醫學院 荊州市第一人民醫院內科,湖北 荊州 434000)
抗磷脂抗體綜合征1例并文獻復習
蕾 茹,肖 衛
(長江大學臨床醫學院 荊州市第一人民醫院內科,湖北 荊州 434000)
目的:介紹抗磷脂抗體綜合征1例臨床資料,結合文獻對該病進一步分析,以便在今后的診療過程中做到早診斷、早治療。方法:對此例病人的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同時檢索相關文獻,闡述該病的特征、診斷及治療。結果:抗磷脂抗體綜合征是由抗磷脂抗體引起的一組臨床征象的總稱,主要表現為血栓形成、習慣性流產、血小板減少,可累及多個系統器官。結論:抗磷脂抗體綜合證的發病機理現在還不十分清楚,早診斷、早治療可改變患者預后。
抗磷脂抗體綜合征;診斷;治療;文獻復習
抗磷脂抗體綜合征(0spholipid syndrome,APS)是一種非特異性的自身免疫性疾病,我科近期收治1例且伴血小板嚴重減少并成功溶栓治療?,F報道如下。

經給予糖皮質激素(強的松40mg/d)、補充血小板10U后查血PLT 28G/L,立即溶栓(尿激酶100萬U靜滴)并抗凝(低分子肝素鈣5000U皮下注射,Q12h),5d后改用華法林(2.5mg/d開始,3d后5mg/d),后據血INR值(維持在2.5~3.0之間)調整用量,采取擴管、減輕肺高血壓等治療,1月后隨訪患者右下肢水腫完全消退,呼吸道癥狀和肺部體征好轉,復查下肢血管彩超未見異常,肺CTPA兩側肺動脈充盈缺損明顯好轉,血常規血小板回升正常。半年后復查抗磷脂抗體仍(+)。
抗磷脂抗體綜合征又稱Hughes綜合征, 主要表現為動靜脈血栓形成、習慣性流產、血小板減少三主征[1],是由抗磷脂抗體(antiphosph antib,APL)引起的一種系統性自身免疫性疾病。APS臨床上可分為原發性抗磷脂綜合征(PAPS)和繼發性抗磷脂綜合征(SAPS)。PAPS可能與遺傳、感染等因素有關。多見于年輕女性,女性中位年齡為30歲。SAPS多見于系統性紅斑狼瘡或類風濕關節炎等自身免疫病。此外,還有一種少見的惡性抗磷脂綜合征(Catastrophic APS),表現為短期內進行性廣泛血栓形成,造成多器官功能衰竭甚至死亡[2]。
APS的癥狀除了三主征(動靜脈血栓形成、習慣性流產、血小板減少)外,還可表現為皮膚網狀青斑及潰瘍、血栓性靜脈炎、肢端壞死、網狀青斑性腦血栓形成(Sneddon綜合征)、神經系統表現(偏頭痛、舞蹈病、局限性腦缺血、狼瘡樣硬化癥等)及內臟梗塞和血栓形成(腦梗死、腦靜脈血栓、心肌梗死、腎梗塞,肺梗塞、無菌性骨壞死、習慣性流產,視網膜動、靜脈血栓及四肢動脈閉塞等)。
1983年,Harris等[3]建立了抗心磷脂抗體(ACA)放射免疫測定法,但準確性和特異性均不高。經多年研究發展,現采用ELISA法測定更準確[4],此為診斷的金標準。最新修訂的APS診斷標準[5]要求臨床標準(血管栓塞、病態妊娠)至少1項,加上以下實驗室標準(至少發現2次,每次間隔至少12周) 一項方可診斷:①血漿中出現LAC;②中、高滴度的IgG型ACA抗體,IgG型ACA>40GPL、IgM型ACA>40MPL,或滴度>99%正常人群滴度;③檢測到IgG或IgM型β2-GPl抗體,滴度>99%正常人群滴度。
目前, PAPS的治療主要包括對癥處理、防止血栓和流產再發生,一般不主張激素或免疫抑制劑治療,除非對SAPS、SLE或伴有嚴重血小板減少(<50×109/L)(如本例)或伴有溶血性貧血;原則上對血小板>50×109/L的輕度血小板減少而不合并血栓者可以觀察;對有血栓而血小板<100×109/L病人要謹慎抗凝治療;血小板<5×109/L禁止抗凝,可以用強的松1~2mg/(kg·d),大劑量丙球靜脈注射(400mg/kg),待血小板上升后抗凝治療。但合并有大面積肺栓塞伴嚴重呼吸、循環障礙的患者則應盡早輸注血小板等減少出血風險后溶栓治療,以改善預后,減少致殘致死率。
[1]Hughes G R.Thrombosis,abortion,cerebral disease,and the lupusanticoagulant[J].Br Med J (Clin Res Ed),1983,287(6399):1088-1089.
[2]中華醫學會風濕病學分會.原發性抗磷脂綜合征診治指南(草案)[J].中華風濕病學雜志,2003,7(9):574-576.
[3]Harris E N, Gharavi A E, Hughes G R. Anti-phospholipid antibodies[J]. Clin Rheum Dis,1985,11(3):591-609.
[4]Wilson W A,Gharavi A E,Koike T,et al.International consensus statement on preliminary classification criteria for definite antiphospholipid syndrome:report of an international workshop[J].Arthritis Rheum,1999,42(7):1309-1311.
[5]Miyakis S,Lockshin M D,Atsumi T,et al.International consensus statement on an update of the classification criteria for definite antiphospholipid syndrome[J].J Thromb Haemost,2006,4(2):295-306.
[編輯] 一 凡
10.3969/j.issn.1673-1409(R).2012.12.005
2012-09-27
蕾茹(1968-),女,湖北天門人,副主任醫師,碩士,主要從事心腦血管疾病臨床與研究工作;通訊作者:肖衛,E-mail:99xw@sina.com。
R593.2
A
1673-1409(2012)12-R01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