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 峰
(河北省廊坊市人民醫院風濕免疫科,065000)
風濕性關節炎在中醫學理論中屬于“痹證”的范疇,是目前臨床上比較常見的一種多發?。?]。中醫理論認為該病發病的主要機制是肝腎虧虛、氣血不足,患者由于久居濕地,風、寒、濕邪外侵,導致氣血痹阻而不通,經脈暢通出現障礙。因此,臨床對該類患者進行治療時應該以補氣活血、祛風除濕為主要治療原則[2]。本次研究中選取我院96例風濕性關節炎患者病例,對應用風濕疼痛散進行治療的臨床效果進行研究分析?,F將分析結果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隨機抽取我院2010年3月至2012年3月風濕性關節炎患者病例96例,分為對照組和治療組,平均每組48例。對照組中男31例,女17例;年齡37~71歲,平均50.3歲;患病時間7個月至18年,平均4.6年;治療組中男33例,女15例;年齡38~73歲,平均51.1歲;患病時間9個月至16年,平均4.9年。研究對象自然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口服舒達寧,每次0.2g,每天2次;口服甲氨蝶呤,每次10mg,每星期1次;口服柳氮磺吡啶,每次0.75g,每天3次。治療組:在對照組基礎上服用風濕疼痛散,主要方劑組成為:當歸、黃芪、桂枝、威靈仙、獨活、木瓜、全蝎、蜈蚣、川牛膝、制草烏、制川烏、熟附子、烏梢蛇、細辛等。水煎服,每日1劑,分早晚兩次服用。對關節炎癥狀改善效果、住院時間、復發率、并發癥情況進行比較。
1.3 評價方法 臨床治愈:關節疼痛癥狀已經完全消失,沒有出現運動障礙及功能性損傷現象,已經可以恢復正常工作和生活狀態;顯效:疼痛癥狀已經明顯好轉,可以從事一些較輕的工作;有效:存在疼痛癥狀,但疼痛程度與治療前比較有所改善,對正常工作和生活會產生一定的影響;無效:臨床癥狀表現沒有任何改善。
1.4 數據處理 所有資料均采用SPSS17.0統計學軟件進行處理,計量資料表示采用均數加減標準差形式(±s),計數資料進行t檢驗,組間對比進行χ2檢驗。
2.1 關節炎癥狀控制效果 對照組患者經過治療后達到臨床治愈標準者8例,達到顯效標準者10例,達到有效標準者19例,治療無效者11例,治療總體有效率為77.1%;對照組患者經過治療后達到臨床治愈標準者15例,達到顯效標準者17例,達到有效標準者12例,治療無效者4例,治療總體有效率為91.7%。2組比較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1。
表1 2組患者關節炎癥狀控制效果[n/(%)]
2.2 住院治療時間 對照組患者住院接受治療的時間為(27.6±3.7)d;治療組患者住院接受治療的時間為(19.4±4.2)d。2組比較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2。
表22 組患者住院治療時間比較(d)
2.3 并發癥和復發率 對照組患者在治療出現并發癥人數為9例,所占比例18.8%,治療組患者在治療出現并發癥人數為1例,所占比例2.1%。2組比較有統計學意義(P<0.05)。對照組患者在治療出現復發人數為19例,所占比例39.6%,治療組患者在治療出現復發人數為5例,所占比例10.4%。2組比較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3。
表3 2組患者治療期間并發癥和治療后復發率情況比較[n/(%)]
在我國醫學理論中將風濕性關節炎劃分為“痹證”范疇[3],目前該病患者的臨床發病率呈現逐年上升的發展趨勢。中醫理論認為,導致風濕性關節炎患者并發癥主要機制是肝腎虧虛和氣血不足,該病患者大多數是由于久居濕地,導致風、寒、濕邪外侵機體,使得氣血痹阻而不通,經脈無法暢通。因此,中醫臨床對風濕性關節炎患者進行治療時大多以補氣活血,祛風除濕為主要原則[4]。本次研究過程中,根據上述中醫臨床治療原則采用風濕疼痛散對風濕性關節炎患者進行治療,取得了令人滿意的效果,可以使單純西藥治療的臨床效果進一步提高,縮短患者服藥時間,使患者對臨床治療的依從性進一步提高,保證從根本上對疾病進行治療,防止病情在治療后再次復發。該方中的黃芪和當歸主要具有補氣活血的臨床治療功效;全蝎、蜈蚣、烏梢蛇、川牛膝四味藥物聯合應用可以達到祛風活絡止痛,以利關節的臨床治療目的[5];桂枝、制川烏、制草烏、鹽附片、細辛聯合應用主要取其溫經散寒,善除頑癥的特性[6-7]。運用風濕疼痛散對患有風濕性關節炎的患者進行治療,是從因論治理論的充分體現,治療過程中以治本為主,以具有活絡止痛功效的藥物為輔,主張以緩取效,患者如果能夠長期堅持服藥,可以對其病情的進一步發展起到積極的控制作用,使病痛從根本上消除,最終達到治愈疾病的目的[8]。另加用藥袋對該類患者進行外敷治療,主要可以達到溫通經絡,活血化瘀的治療目的,主要取內病外治之法。以上諸藥聯合應用于對該類患者進行治療的過程中,可以取得補氣活血,祛濕除痹的治療效果,具有標本兼治的作用[9-10]。
總之,應用風濕疼痛散對風濕性關節炎患者進行治療的臨床效果非常明顯,可以使患者的疾病在短時間內得到較好治療,使患者早日擺脫病魔的困擾,早日恢復正常生活和工作。
[1]趙玲,胡耀華,柳潤輝,等.中藥治療類風濕性關節炎及臨床應用的研究進展[J].藥學實踐雜志,2011,29(6):416 -420,425.
[2]李寧,廖映燁.淺談有毒中藥在類風濕性關節炎治療中的應用[J].中醫藥導報,2011,17(3):98 -100.
[3]焦樹德,王偉鋼.尪痹病名及其證治規律的研究[J].浙江中醫藥大學學報,2009,33(5):681 -685.
[4]都萬卿,張義才.中藥治療類風濕性關節炎160例[J].中國中醫藥現代遠程教育,2012,10(1):79.
[5]劉端勇,曾鴻鵠,趙海梅,等.選擇蟲類中藥治療類風濕性關節炎的中西醫結合思路[J].時珍國醫國藥,2010,21(5):1227 -1229.
[6]王利敏.雜癥膏配合藥物治療風濕性關節炎30例[J].河南中醫學院學報,2009,22(13):174 -175.
[7]張梅香,趙喜新.舒筋止痛散治療類風濕性關節炎86例[J].河南中醫,2008,28(17):165 -166.
[8]祁立強,萬麗鵬,于雪峰.當歸消痹湯對類風濕性關節炎的治療研究[J].中醫藥學報,2008,36(14):123 -124.
[9]郭志勇.風濕疼痛散治療風濕性關節炎82例[J].河南中醫學院學報,2009,24(3):84.
[10]何林.中藥內外合治類風濕性關節炎50例[J].云南中醫中藥雜志,2012,33(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