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德武 李懷生
(白狼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遼寧 建昌 125300)
從2006年8月至2010年4月,歷時4年的時間,我們對白狼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種子植物的種類與分布進行了全面的調查研究,并進行了客觀的分析,提出調查報告如下:
調查發現保護區種子植物共有106科398屬803種(包括變種),裸子植物10種,隸屬于松科、柏科和麻黃科(3科7屬);被子植物103科391屬793種,被子植物占保護區植物總數的76.5%,是最優勢的植物類群。
遼寧白狼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位于遼寧省葫蘆島市建昌縣境內,總面種17 440hm2,地理坐標為E119°52′30″~120°04′04″,N40°46′28″~41°05′53″。
保護區地處中緯度內陸地區,屬溫帶半濕潤半干旱大陸性季風氣候。冬季寒冷而干燥,春季干旱少雨大風多,夏季酷熱多雨,秋季晴朗涼爽。冬長夏短,溫差較大,年平均氣溫9℃,最高氣溫在7月份,極端最高氣溫40.7℃;最低氣溫在1月份,極端最低氣溫-23.9℃。無霜期180d。
保護區內大氣透明度強,光能資源十分豐富,年日照時數為2 672.7h,日照時數以春季為多,夏季次之,11月至次年2月最少,日照百分率59%~70%。植物生長期4-9月的日照時數為1 540~1 600h。年太陽總輻射量為530~540KJ/cm2,植物生長期4-9月的太陽總輻射量為310~320KJ/cm2。
保護區內年平均降水量為530mm,春季雨量較少,多集中在夏季6-8月份,地表水雨水滲入,地下水為基巖裂隙水,水質純凈,儲量豐富。
白狼山自然保護區土壤大體分為兩類,一是暖溫帶落葉闊葉林下發育的棕色森林土,多分布在海拔600m以上的山坡和植被茂密的陰坡;二是褐土,多分布在海拔600m以下的山坡及平川、溝谷。

表1 白狼山種子植物主要科數量統計表
從表1統計得出,白狼山自然保護區大于20種的科共有10個,均屬于被子植物門,這10個大科擁有193個屬,占保護區整個種子植物所擁有屬的48.5%;10個大科擁有407種,占保護區整個種子植物所擁有種的50.7%。在10個大科中,禾本科、菊科、薔薇科、豆科、毛茛科列前5位。
保護區植物種40種(含變種)以上有5科,即禾本科(42屬80種)、菊科(41屬76種)、薔薇科(18屬50種)、豆科(21屬48種) 毛茛科(12屬41種),占保護區種子植物總科數的4.7%,總種數的35.6%。
含20種以上~39種的有5科,即:唇形科(17屬28種)、傘形科(20屬24種)、蓼科(5屬24種)、百合科(11屬23種)和莎草科(8屬22種),占保護區維管植物總科數的4.7%,占總種數的15.1%。
含10種以上的有12科,分別是十字花科、堇菜科、玄參科、石竹科、虎耳草科、桔梗科、藜科、忍冬科、楊柳科、紫草科、大戟科和景天科,占保護區維管植物總科數的11.3%,占總種數的18.6%。
以上的22科占保護區維管植物總科數的20.8%,種數之和為556種(含變種),占保護區種子植物總種數的69.2%,這說明優勢科雖然數量較少,但所含種數卻占絕對優勢,在保護區種子植物區系組成中起主導作用。
保護區含3~9種的有31科,含2種的有23科,含1種的有30科,共計84科251種,占保護區種子植物總科數的79.2%,占總種數的31.26%,說明單種科和少種科在科的組成中所占比重較大,但其所含種數卻占比重較小。
在裸子植物方面,保護區共有3科7屬10種,種類相對較少,詳見表2。

表2 保護區裸子植物科、屬、種統計表
保護區植物種主要屬(含5種及2屬的組成特征以上)共有30屬,216種,占保護區植物總屬數的7.53%(表2)。在這30屬中,含8種以上的大屬有8屬,分別為堇菜屬Viola(18種)、蓼屬Polygonum(17種)、鐵線蓮屬Clematis(10種)、沙參屬Adenophora(8種)、委陵菜屬Potentilla(8種)、棘豆屬Oxytropis(8種)、柳屬Salix(8種)、蒿屬Artemisia(8種)、烏頭屬Aconitum(8種),共計85種,占保護區植物屬、種數的2.01%和10.6%。
含4種的多種屬有13屬(52種),占保護區植物屬、種數的3.26%和6.47%。含3種少種屬有42屬(126種);含2種少種屬有83屬(166種),三者合占保護區種子植物屬、種數的34.67%和42.83%。
保護區單種屬有230種,占保護區植物屬、種數的57.78%和28.64%。
由此可見,保護區植物種主要集中分布在少種屬和單種屬中,保護區含3種以下的少種屬和單種屬植物有355屬,522種,分別占保護區種子植物屬、種的89.2%和65.01%。說明,保護區植物中的少種屬和單種屬比較豐富,反映出保護區植物種類組成的復雜性和多樣性。

表3 白狼山自然保護區種子植物主要屬統計表
續表

序號屬 名種數序號屬 名種數序號屬 名種數68槭屬3114六道木屬2160百蕊草屬269遠志屬3115腹水草屬2161桑屬270槐屬3116馬先蒿屬2162大麻屬271草木犀屬3117茄屬2163胡桃屬272苜蓿屬3118百里香屬2164榛屬273薔薇屬3119水蘇屬2165藨草屬274栒子屬3120糙蘇屬2166鶴虱屬275山楂屬3121薄荷屬2167落葉松屬276景天屬3122附地菜屬2168麻黃屬2共138屬344種,占總屬數的34.67%、種數的42.83%屬數種數占總屬數%占總種數%5種屬以上302167.5326.902~4種屬13834434.6742.83含1種屬23023057.7828.64合 計398803100100
科屬組成的上述特征是本區植物地理位置所表現出來的主要特征,它反映了本區植物區系的基本性質和植物區系的典型特征,以及本區植物物種多樣性極為豐富的特點。
根據以上分析看出,白狼山自然保護區種子植物共有單種科30個,單種屬230個,單種科占保護區種子植物總科數的28.3%,單種屬占保護區總屬數的57.78%,保護區眾多的單種科、屬一方面表明其區系組成的復雜性、植物區系起源的古老性和多樣性,另一方面也說明了本地區植物保護的重要性。
白狼山自然保護區屬于中國特有分布成分的有虎榛子屬Ostryopsis、山茴香屬Carlesia、螞蚱腿子屬Myripnois、知母屬Anemarrhena等4屬,占保護區種子植物總屬數的1.01%。

表4 白狼山自然保護區的中國特有屬與特有種
研究分析發現白狼山自然保護區803種種子植物中共有13種地理成分,見表5。

表5 白狼山自然保護區種子植物區系地理成分統計表
續表

序號區系地理成分種數占總種數百分率%6歐洲—(東、西)西伯利亞種101.257溫帶亞洲分布70.878舊世界熱帶分布30.379中亞分布種50.6210古地中海分布種60.7511蒙古種(達烏里—蒙古種)394.8612哈薩克斯坦—蒙古種40.513中國特有分布種40.514待定111.37合 計803100
從表5中看出,白狼山自然保護區種子植物地理成分以北溫帶分布占優勢,共有351種,占保護區總數的43.71%,說明其地處北溫帶區域而在植物地理成分上反映出的基本特性。此外,由于受到東亞地區植物區系的影響,特別是我國東北成分、華北成分和長白成分在本地區的交匯,使得白狼山自然保護區的東亞分布種多達244種,占保護區總數的30.39%。除了以上兩類成分占絕對優勢外,本區域蒙古高原種比例相對于其他成分也比較高,共有43種(達烏里—蒙古種39;哈薩克斯坦—蒙古種4),占保護區總數的5.36%,說明了蒙古高原區系對本區域的影響。
以上的北溫帶分布、東亞分布和蒙古高原分布3種成分占到了保護區總數的79.5%,決定了本區域地理成分組成的基本格局。此外,這里也匯聚了一定比例的熱帶、亞熱帶成分,如:泛熱帶分布種、舊世界熱帶分布種、舊世界溫帶分布種、歐洲-西伯利亞種、溫帶亞洲分布、中亞分布種、古地中海分布種,共占8.1%;世界分布種占10.59%;中國特有分布種占0.5%,這些多地理成分的組成,也反映出本地區區系構成的復雜性。
通過以上對調查的分析,得出結論,白狼山自然保護區的種子植物的種類與數量在本地區具有較大的重要性和較高的生物多樣性特征,本區匯集了世界多種成分與中國植物區系的交匯,反映出較高的保護價植和區位的特殊性與重要性,是值得加強保護的地區,更具有較高的科研價值,同時也反映了遼西地區的植物資源本底和生物起源,為今后對干旱的遼西地區的植被恢復采取相應的措施,提供了科學依據。
參考文獻:
[1]馬萬里,梁存柱,等.白狼山自然保護區科學考查報告(內部資料)[Z].2006.
[2]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新編拉漢英植物名稱[M].北京:航空工業出版社,1996.
[3]董世林.植物資源學[M].哈爾濱:東北林業大學出版社,1991.
[4]李延生.遼寧樹木志[M].北京:中國林業出版社,1990.
[5]遼寧省林業土壤研究所.東北草本植物志[M].北京:科學出版社(1976-2000).
[6]中國自然地理:植物地理(上、下)[M].北京:北京科學出版(1983-19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