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文
隨著計算機的大量普及和科技的發展,運用多媒體技術來進行演講、報告、展示、教學已逐漸成為一種趨勢,其應用也逐漸在普及當中。
能夠加入圖片、視頻、音頻文件,并制作或添加一些動畫元素,且通過互動方式的設定,最終達到一定的多媒體展示作用的的軟件很多,如:Flash、Authorware、Director等,但操作相對較簡易、直觀的、樣式繁多且常用的無疑是“PowerPoint”簡稱PPT。它是微軟OFFICE辦公軟件中的一員,作用是可以設計制作演示文稿,比如工作報告、項目說明、產品介紹還有多媒體課件等等。
現在市面上關于PPT使用技術上的書籍相當多,但是想要制作出演示效果好的PPT并非只要掌握一定的技術方法就可以實現,關于頁面的版式、對內容的精確把握與表現方式等都需要我們不斷地通過實踐進行分析與總結。
在日常工作中,我們常常遇到要配合領導工作報告進行的PPT制作,如何精準地表現報告的內容,且達到較好的演示效果,現談談本人的一些心得體會:
第一,在頁面的大致分配上,為求報告中聲話同步,一般語速情況下,約50個字左右的文稿需配合一幅畫面。
第二,魔術七原則:每張幻燈片傳達5個概念效果最好。7個概念人腦恰恰好可以處理。超過9個概念負擔太重了,需重新組織。如果我們能做到一張幻燈片能表明一個問題最好,做到這一點,不在于你的PPT技術,而在于你對所演示內容的掌握,只有對內容熟悉,才能做到精簡,所以做PPT,內容才是根本。
第三,簡明、易懂是原則:不要用過于復雜的語句,因為我們做PPT針對的是大眾,不是小眾。我們的目的是把文稿的理解灌輸給受眾。深入淺出才代表你對內容的真正掌握。因為人才是主角,萬萬不能讓PPT代替報告者的存在,除非你在寫一個說明文檔,或者你希望別人利用PPT就能達到目標。所以別寫那么多字,演示是提綱挈領式的,顯示內容越精煉越好,除非打算照著念。
第四,讓圖表說話:將抽象的語言用圖表形式表達。所有的人都會先挑圖看。所有人看到圖表,第一眼就是找最低的和最高的,然后找跟自己相關的。把這三個東西標出來,人家會覺得很省事。只有文字,沒有圖表,怎么辦?圖表也依賴于你對內容的理解,理解了,就可以找出對比,有對比,就有圖表存在的可能。總之:“能用圖,不用表;能用表,不用字!”
第五,字體大小建議:這也相應地根據會場大小來設定,如:類似人民大會堂的禮堂,一般正文字體不小于36點,以使坐在會議室最后一排的觀眾也能看清楚。另外我們還要注意幾點:避免使用過多的字體,減少下劃線、斜體的使用。如果采用英文,不要全部采用大寫字母,那即是對聽眾的不尊敬,也不如小寫字母容易辨認。
另外,為使文字美觀,我們常使用一些需要額外添加的藝術字體,但是最后在演示前,如需更換電腦,千萬記得,需要將這些字體裝入新機器,以免由于字體缺乏,導致演示效果打折。
第六,為文字內容設定動畫,一步一步顯示,有利于講演。這是動畫的另一種作用,控制內容的呈現方式和速度。但是一個頁面最好不要用超過3種的動畫效果,包括幻燈片切換。好的PPT不是靠效果堆砌出來的,樸素一點比花哨的更受歡迎。簡潔是我的第一審美原則,追求動態與色彩效果,是初學者很樂意嘗試的東西,但這不是根本,除非必要,不要使用過多動態的東西,我從不認為動態效果或圖片動畫可以最好的增加效果,動畫只有本身含有所要表達的信息時,其存在才是有意義的。
第七,圖片不能過多,色彩也要協調。圖片的使用是為了更好的體現綱要文字內容,但不要過分追求花哨,容易分散觀看者的注意力。
第八,盡量選擇深色背景配淺色字體,或者淺色背景配深色字體,對比強一些的。由于現場放映光線的因素,一般使用深色背景,淺色字,會更好的突出想要表達的內容。第九、背景與文字的色彩上同樣可以選用互補色,來達到對比強烈的視覺要求,讓內容更加清晰。比如:深藍色背景配黃色和橙色的字就很鮮明。同時,不要忘記“留白”,白色能使人的視覺產生“透氣感”,所以圖文混排時,不要忘記使用一定比例的白色。
除了技術上的實現,要想版面令人賞心悅目,畫面的構圖就十分重要,否則,就易出現畫面的布局不合理,不能很好的突出主題;畫面中的圖形和文字間不是過于緊湊、擁擠,就是缺少呼應、缺少空間;元素之間的大小、比例顯得單調、缺少變化等問題。因此,下面我就簡單談談在畫面構圖上一般要注意的一些問題:
畫面構圖是為表現報告的主題思想和美感效果的,因而在一定比例的畫幅上安排元素之間的位置、比例就顯得很重要。
第一,要突出主題,分清主次。根據主題的需要進行主次元素的安排、處理。也可通過色彩的冷暖、強弱,圖形的大小、遠近、疏密、虛實、動靜等對比手法突出主題,分清主次。
第二,畫面層次感清晰、統一。版面是二維空間,編排設計中運用元素的大、中、小;明、暗、灰;遠、中、近;點、線、面等的對比與協調,來體現三維的空間感與層次感,會顯得靈活而深遠。
具體來講,遠、中、近三層次可以通過大、中、小三級比例來編排。如版面上的大字標題作近景時,豐富的插圖就作中景,正文和說明則就作遠景了,這樣的版面層次分明,一目了然。
層次也可通過色彩的明度和色度來編排。如暖色作近景時,明度也相應提高,中間色就作中景,讓大片冷色作遠景,明度也會相應減弱。通過對其比例的控制,拉開層次,達到一定的視覺平衡感。
層次還可通過肌理組織相互襯托編排。如粗硬的肌理作遠景,模糊的肌理就作近景等。
另外,文字、圖形、色彩是構成版面編排的三大要素。而它們的抽象形式就是點、線、面。這是一種幾何學的美,視覺的美。在設計者的眼里,大千世界的一切萬物都可以歸納為點、線、面。它們彼此交織,互相烘托,有序地構成了繽紛的世界。
點,可以是一個字,或任意一點。點的大小不同,形態不同,位置不同,都會產生不同的視覺感受和聯想。點:編排在版面中心就靜止;編排在版面的左或右方就產生向中心運動的趨勢;編排在版面下方就產生下沉感。點有如:小圓點、小三角、小方塊、小飾花等,起著活躍、平衡、穩定、豐富版面等作用。
線,可以是一行字。線在版面上有連接、分割、平衡的作用。線的粗細不同,曲直形態不同,方向不同,都會產生不同的視覺感受和聯想。直線簡明醒目,曲線優雅抒情,平行線安寧恬靜,虛線溫柔含蓄。編排巧妙用線,可使版面調和,欄目清晰,傳達方便。
面,是無數點的密集,是數行字的重復,是由長和寬的四周輪廓線構成的二度空間。有規則輪廓線的面較嚴肅,無規則輪廓線的面較活潑、浪漫、富有趣味。
運用這些變化,將它們巧妙、和諧地結合在一起,才能使版面具有生命力與表現力。
第三,注意畫面的節奏與韻律。沃爾特·佩特說:“所有的藝術都在不斷地向音樂的境界努力。”節奏與韻律來自于音樂概念,而被現代編排設計所吸收。
節奏的重復使單純的更趨單純,統一的更趨統一。因而,當眾多的信息要同時編排在有限的版面上時,采取網格型的編排,將信息等比排列是典型的節奏編排。韻律是均勻的不簡單的重復,因而是比節奏要求更高一級的律動,一般以幾何級數重復。如音樂與舞蹈,充滿情趣,使機械的重復輕松自如。采取非網格型的編排,是典型的韻律編排。節奏與韻律也是秩序美的體現。
第四,富有美感的畫面構圖可概括為幾種形式:明快統一、井然有序的對稱形式;富于變化、生動的均衡形式;簡潔、對比的空間形式;生動、富有創意的變異形式;并列、清晰的網格形式;整體、協調的統一形式等等。總之,形式和內容是相輔相成的,運用各種元素,把握整體效果,使形式恰當、準確、生動地表現出內容是我們的最終目的。
當然,編排設計和任何學科一樣,沒有一成不變的“萬師之表”可循。掌握原理、法則固然重要,卻不要為原理、法則所囿。設計,還需要從實際出發,隨機應變,貴于活用,獨特思考,直覺意識……設計永遠是個未知數,每次投入,都應該有著新的目標和探求!
綜上所述,數字化時代已經到來,技術與藝術的結合方式,以及它們在實際生活中的運用及其發展必將日新月異,未來將充滿期待!然而,技術只是一種手段,信息傳遞的終極目標是讓人“會心”和“心動”。如何實現這個目標?仍需要我們在設計制作過程中不斷地摸索與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