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干
繪畫是一種語言,是畫家審美取向、自身修養以及藝術追求的深層體現,每一點筆墨都蘊含著畫家的思考,無論是詩境還是夢幻,都離不開畫家的主觀營造。多年來,我在研習和創作花鳥畫的同時,經常思考一些歷史和文化層面的問題,主要在中國花鳥畫(寫意花鳥)的特色方面,在這里與大家共同探討。
我的理解是:中國花鳥畫,包括寫意花鳥和工筆花鳥。寫意花鳥,充溢著寫意性;工筆花鳥,寫意性亦是其一貫的訴求。工筆畫的意象性是東方的哲學觀念和審美取向決定的,其最高境界是“傳神寫意”的境界。工筆畫雖以嚴謹細致見長,注重繪畫手段的裝飾意味,多用工整細密的筆法來描繪物象,但并非完全是自然主義的描繪。寫意花鳥的寫意傳神,以及氣韻生動的內在要求,包括筆墨意識與文化內涵的審美價值,都顯現出對寫意性的追求。
我在多年的花鳥畫創作過程中,深刻感覺到,花鳥畫所表現的是畫家的精神世界,是心靈化的藝術。要用自己的感情去感受生活,用真心去感悟大自然,通過深入細致地觀察生活,探究物理,體悟自然的真諦。在感悟大自然的奧秘中,真心感受出別人沒有感受到的物象,發現別人沒有發現的美麗。
我自己就多次到云南、廣西等地體驗生活,寫生采風,詳細觀察祖國南疆熱帶、亞熱帶雨林花木,以及地形地貌,深刻感覺到花木濃郁的地域性呈現出繁復、瑰麗和厚實的大自然風貌,呈現在我面前的是一派繁茂和諧、生機勃勃的迷人景象,花鳥畫家在這種自然世界中觀照的是充滿活力的生命意識和充盈諧和的自然精神。
“自然是我師”,我?直接取法于自然的熱帶雨林花鳥畫,感悟很深,從被表現的審美客體找到花鳥最初、最質樸的審美意識,它對于原始自然美的挖掘并不停留在“再現”的層面上,而是憑借主體內在的力量再現自然的生命意識。通過具體的動植物形象感受到了生命的共感,喚起我對人生的思考與啟發?;B畫的創作與欣賞影響人們的志趣、情操與精神生活,表達作者的內在思想與追求。
通過多年的繪畫實踐,我感覺花鳥畫在造型上,應重視神似而不拘泥于形似,追求“不似之似”,以此抒發和實現作者的情意。寫意花鳥畫的構圖,既然要意在筆先,這就要求作者從觀察現實中醞釀意境,捕捉圖象,下筆時便有信心.從而一揮而就,筆下生動自然,生氣勃勃。在構圖上,要注重突出主體,善于和勇于大膽剪裁,講求布局中的虛實對比與顧盼呼應。在寫意花鳥畫中,同時選擇發揮畫意的詩詞題款,力求與畫面達成一種互相輝映的效果。
花鳥畫的構圖,大多是近景或中景,在同一畫面上,大都采用“俯、平、仰三結合的角度,表現和處理所要繪畫對象的位置。靈活處理時空關系,作者的角度、位置不固定,完全可以突破空間的約束。
中國花鳥畫構圖講究胸有成竹、意在筆先,靈活處理時空關系,這也是其區別于西洋畫的顯要特點。古人在畫論中所說“意在筆先”、“胸有成竹”,就是要畫家在動筆之前,就先要在胸中醞釀題材、體裁和表現方法。
首先通過作者對自然現象的觀察,然后經過思想上縝密的籌思,從而在腦海中構成一幅約略的草圖,也就是初稿,下筆便有所依據。其次,一幅完整的構圖,是不容許在創作過程中隨便輕易地補充或修改的。在構圖時,簡單地用松炭布布位置.看看遠近距離效果,或是用指甲在紙絹上約略劃劃枝干巖石等輪廓,完全是可以的。
總而言之,所謂寫意,是在形似中進一步要求神似,而時間又不允許作者慢慢去思索,關鍵在于作者要在落筆前,在腦海里先組織畫面,進行完整的創作構思,這就是前人所說的“以有為而作者為勝”的意思。
一幅優秀的花鳥畫并不是花鳥的單純描繪.而是借助于花鳥的描繪,表現畫家對自然、對生活的感受和意愿。被描繪的對象只是畫家抒情達意的載體。當畫家的思想感情和表現對象的神韻氣氛交融在一起,通過特殊的構思和形象塑造,巧妙地反映在畫面上,使畫產生一種動人的境界,這就構成了意境。因此,畫家在作畫之前,首先要對描繪的對象有一定的感受和認識能力,在一幅畫的意境中,不僅要把一些事物和觀念告訴給欣賞者,而且要把畫家自己的思想感情傳達給欣賞者。意境是花鳥畫的靈魂,有了意境,作品才有感人的藝術魅力。
因此我們在創作中,要善于收集創作素材,先“師造化”,才能“奪天工”,要源于自然,高于自然,將自然美演化為藝術美。
優秀的花鳥畫作品,都是表現自然景觀,塑造濃郁燦爛的形象,追求人文、自然、生命和諧統一,形成剛柔并進、骨韻相間、渾然合一的藝術風格,體現自然本質美和形式美的結合,抒發人性真摯而豐富的情感和理性,表達自然界雄偉蒼勁和不屈不撓的永恒生命力。
我對“將自然美演繹為藝術美,表現自然萬物的生命本質”感悟是,畫家在描繪自然美之時,不以形美為滿足,更要追求的是對象之神,要緊緊抓住對象的內在的神韻氣質,把它體現出來,表現自然萬物的生命本質。但是,在作花鳥畫時,往往不受形的約束,在一定程度上從形和色的束縛中解脫出來,大膽地加以取舍和夸張,甚至于變形變色,借以達到追求神似的目的。這一點.在寫意花鳥畫中表現得尤為明顯,正如唐代張彥遠所說:“以氣韻求其畫,則形似在其間”。只有在畫中追求神似氣韻,神氣表現出來了,形似也就在其中了。齊白石老人的一段話說得非常精彩:“太似媚世,不似為欺世.妙在似與不似之間。”這個“似與不似之間”就是指對象的神韻所在,也就構成了中國花鳥畫的顯著特點——把“形神兼備”作為繪畫的最高境界。
寫意花鳥畫的表現手法是以線為主的筆墨,它的物質材料是毛筆、水墨和宣紙。這種特殊的工具和材料,與特定的表現手段有著必然的內在聯系,“筆墨”成為中國寫意花鳥畫的一個重要特點。清代畫家惲南田曾說:“有筆有墨謂之畫?!庇袩o筆墨,成為人們評價中國寫意花鳥畫優劣的一個重要標志。因此,歷代中國畫家都非常重視筆法與墨法修養,美術評論家也把關于技法的研究放在十分重要的地位。筆法和墨法,二者的關系是相輔相成的,黃賓虹說:“古人墨法妙于用水,水墨神化,仍在筆力,筆轉自力有虧,墨無光彩”。筆墨的表現形式是千變萬化、萬般風貌的。描繪對象不同,筆墨的表現形式也不同。
花鳥畫非常講究用筆和用墨,而且用筆有筆法,用墨有墨法,甚至從畫面中一筆一墨的巧拙來認定畫家的藝術修養和功力。不理解這一點,便無法欣賞花鳥畫,也不可能畫好花鳥畫。清代花鳥畫家惲南田在《啞香館集》上說“畫至著色,如入爐錯,重加鍛煉,火候稍差,前功盡棄?!薄坝泄P有墨謂之畫”。這是說,筆墨是花鳥畫最重要的表現手段。無論形象的刻畫,還是意境的渲染,離開了用筆和用色,便不可能成其為中國畫了。中國畫之所以注重筆墨,跟書法有很大關系。以書法筆意為畫,使中國畫的線條既能造型,又可表意,還具有獨立的審美價值。
花鳥畫對于色彩的運用,有其一定的特色。謝赫“六法”中的“隨類賦彩”就是指根據對象的“類”來設色,不去描繪物體受光的影響而引起的色彩變化,也不去強調周圍色彩的反射影響,而是著重描繪自然物象的固有色。所謂固有色就是指所畫對象物本身的顏色,例如紅花就是紅色,綠葉就是綠色,不會變成別的顏色。中國畫家還十分注重用色彩表達自己的感受和感情,因此并不拘于對象的自然色彩,而是按所表現的主題需要,對色彩進行主觀的設計和創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