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弘芹
創造人物需要大量的積累,這是我工作十多年來最大體會。在這,我想從以下兩個方面來闡述。
聽朋友說,在德國的幼兒園里面有一種游戲,老師要求小朋友把今天,昨天或前幾天做過的事,重復再做一遍。有時候還允許小孩子有自己選擇的自由,過一陣子之后,然后才來斷定孩子的興趣往哪方面發展。
這個游戲目的在于發展學生的記憶,分析他們的動作,養成敏銳的觀察力。其實,這種游戲在成人中玩的時候,還更要有趣,因為它恰恰和演技的關系非常之大!為什么呢?首先,它可以培養演員的觀察力,幫助他們在平凡生活中注意到一切不平凡的東西;其次,它豐富了演員記憶的寶庫,儲藏人類精神生活中一切可以看得見的現象。
所以,在一個看似沒什么特別的下午,我來到Macdonald,找了個角落坐了下來。說實話,我也不知來過多少回,可這一回是不同的。對面(大概5米遠)坐了個壯漢,(很少見)碩大的胸肌上蓋著一件橙色的T-shirt,穿一條綠色迷彩褲,凸起的肱二、三頭肌肌肉讓人想起電影里的充氣人;脖子上繞著一圈綠色木珠,很適合他—大小象女兒玩的積木;與胳膊相比,他的手又小又可憐;面部看不大清,只是右眼下有一塊淤青。他的體格實在是罕見!(生活中)即使用一把長一尺的刀刺過去也不可能穿透他的胸膛。我開始猜想他的職業——警察?拳擊手?運動員?在我觀察他的當兒他不費力的消滅了兩個hamberger,一包薯條和果汁,帶著另外兩個hamburger夾著摩托車頭盔離開了。瞧,我也有了收獲!一個稀有的人物。
如果我用半年的時間,無論我在什么地方,利用每一小時去觀察周圍的一切東西、一切人物。第二天再回憶上一天的觀察。那么,半年過后,我的經驗就會象央行的外匯儲備那么豐富了。而人生也覺得比以前有趣多了。
有一對結婚已有25年的老夫妻,他們很年輕的時候便結了婚。當年的一個夏天,他們正在滿地黃瓜的阡陌間散步,男的向女的求婚。他們間或停下步子,摘下一條黃瓜來吃。太陽的熱力把黃瓜曬得又脆又甜,又新鮮又飽滿,他們吃得津津有味。過了一個月,他們結婚了。花燭之夜的晚宴上擺著一盤鮮黃瓜—他們倆一看見這盤黃瓜便會意地笑起來。悠長的歲月過去了,自然是養了幾個孩子,又加添了困苦。有時候他們吵起來了,大家都負氣,甚至連話都不交談一句。但是只要在桌上擺上一盤黃瓜,爹媽又會好起來的。真象鬼使神差似的,他們馬上便忘了吵架這會事了,大家馬上變得又體貼又諒解。—這就是“情緒記憶”—演員必備的技巧之—。
“情緒記憶”又名“感觸的記憶”,是法國心理學家利鮑在50年前闡發的。它是一切人生的現象以及我們對于這些現象所引起的感受心理之間的活動。每個人的心中都有這一類感覺的記憶,只是你沒有意識到。一旦你意識到,就只等你去喚醒它,當你把它喚醒后,你便可以支配它。
2007年是話劇100周年,江蘇省話劇院排演了陳白塵的經典話劇《升官圖》,其中有一個小配角‘馬小姐’。人物出場五分鐘,臺詞不過10句。‘馬小姐’是警察局長的妹妹,年已30尚未婚配,這回,哥哥想把她嫁給新任知縣,于是就有了這場戲。
‘警察局長的妹妹’怎么塑造?演員塑造角色靠的是經驗,但這種經驗從來不曾有過卻要把它設身處地的做出來,怎么辦到呢?當搜索引擎作用于我的情緒記憶當中時,記得曾經接觸過一位警察局長的妻子,那一幕一幕的情景留給我很深的印象。從此,每天我都在捉摸這個人物的舉止和心理.
于是乎舞臺上便有了粗魯的語言;于是乎便有了霸道的舉止;于是乎便有了令人暴笑的男人婆式的‘馬小姐’。
波列夫拉夫斯基說過:“在你周圍什么東西你都要注意—對自己也要很愉快的留神著。把人生一切寶貴的財富和美好的情操都收集起來,儲藏在你的心靈之中。假使你是一個敏銳的、常態的人,人生什么東西對你都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