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強華
始于東吳直至民國時期,1500多年的漫長歲月中,南京始終是中國佛教文化中心。“南朝四百八十寺”的千古絕唱,詠嘆著南京佛教文化的鼎盛與輝煌。2008年,南京大報恩寺遺址出土了目前世界范圍內最大規模的阿育王塔,塔內藏有佛頂真骨等稀世佛教圣物。這一驚世大發現,再次印證了南京在中國佛教文化界的中心地位。
“亂世藏佛,盛世出佛”南京民樂族樂團有限公司與南京市藝術研究所合作,歷時三年之久,利用天賜南京的佛教文化資源,精心創作出一臺音樂作品,在2011年10月28日首次搬上舞臺,為南京建設和諧社會,打造佛教文化之都,獻上了一張華美靚麗的音樂名片。大型民族交響樂《盛世重光》樂團的組成由60名演奏員120名合唱演員組成。由于這臺音樂會不是在音樂廳里演出,而是綜合性劇場里演出的,這就需要用音響設備來做現場的擴聲,下面就這臺音樂會的音響設計與調試跟大家做一些探討。
民族交響樂樂隊的話筒布置要以樂團的樂器排列為依據。為了了解《盛世重光》音樂會的樂曲演奏以及樂隊排列情況,在《盛世重光》音樂會排練期間,作為本臺音樂的音響師多次聆聽音樂會的排練,熟悉了樂曲并做出了音樂會的音響預案。我們知道民族樂器相比效西洋管弦的相互的融合度要弱一些,這就需要在布置話筒時的緊密要大一些,可以更加容易做到整個樂隊的平衡和融合,這就是大家通常講的多點拾音。在民族交響樂演奏擴聲中話筒的正確定位非常重要。民族交響樂隊是一個整體,但都是由單個樂器而組成的,在給現場民族交響樂擴聲時往往一只話筒要兼顧多個樂器,所以話筒的定位距離要比單聲源的距離遠一些,以求能有比效大的指向角度,將多個聲源納入該話筒的有效指向范圍。話筒的拾音距離、高度、與角度是話筒使用的三要素,其關系是三位一體,相輔相成的,使用時必須統籌考慮才能達到理想的效果。
《盛世重光》共有四個樂章,第一樂章:如來如去。第二樂章:梵蹤佛影。第三樂章:慈悲大愛。第四樂章:盛世重光。樂曲體現的是南京深厚的佛教文化,和盛世出佛的影像。為了能營造出雄偉、輝煌的音樂大廳的環境和大雄寶殿的氛圍,必須對劇場聲場進頻譜測試,然后分別對母線輸出通道以及每個樂器通道的話筒進行頻率補償和使加人工混響,在使加人工混響時一定注意一個問題,就是不能把每個通道都使加統一的人工混響參量,要根據每樣樂器的特性分別使加不同參量的人工混響量。為了防止聲部之間的串音,每只話筒的指向性要準確,話筒間的隔離度要在6dB以上。另外還需要注意每個樂器的頻率特性,把不需的頻率切除掉,這樣就會使得串音樂現象大大減少,還能使整體樂隊的清晰度大為提高。其次要注意話筒增益的電平調整,民族管弦樂演奏時聲壓級高,動態范圍大,最高可達100dB以上。在演出之前一定要對整臺樂曲強弱變化,以及每個樂器的最強音要心中有數。調整并確定每個話筒通道的增益電平位置。民族交響樂演奏時,對中音區音質進行音質補償沒有多大意義,因為400—3000Hz即使上下有6dB的變動,人耳是不太容易辨別出來的。但是對于60—400dB的低音區域,或4—10kHz的高音區域,其頻率點的上下變化對人耳是有明顯影響的。因此在調整高音和低音區進行頻率補償時一定要精心調試。民族交響音樂會的擴聲盡量不要使用壓縮器等對單獨通道和整體音量進行控制,要通過對每個樂器通道的增益和音量推子來控制整體樂隊的音量平衡,這樣才能使整體樂隊的動態不被破壞,有一個相對好的信噪比。
就民族交響樂來說音響師必須要熟悉民族樂隊組成形式和民族樂隊中的每件樂器特性。二胡、高胡、中胡、都是弦樂樂器,胡琴的共鳴體是蒙有蛇皮的琴簡,因而產生不同的泛音具有獨特的音色,胡琴的出音口是在琴簡的后方,但聲音輻射有兩個較強的區域,一是皮膜的垂直方向,一是琴簡的后方,皮膜垂直方向多為高頻而琴簡后方多為低頻,話筒應布置在自然混聲場中,弦樂器的混聲時間不要太長,這樣就能做到弦樂的音色柔和聲音清晰。琵琶是彈撥樂器,演奏時背板緊貼在演奏者身上,聲音向前方輻射,因演奏過程中高頻噪聲比較大,所以話筒不能距離太近,零軸指向角度要偏一些,以抑制高頻噪聲。大阮、中阮的發音比較弱,所以一般采用近距離拾音。揚琴屬于打弦樂器,出音孔設在背板上,低頻多從背面輻射,而高、中頻則從面板輻射,話筒的位置一般對準揚琴的面板中部,揚琴自身余音較長,所以使加混聲要少,否則會影響琴聲的清晰。笙、管、笛、簫、嗩嗩這些都是民族吹奏樂器,其音色各有特點為廣大聽眾所喜愛,但與西洋吹奏樂相比音域較窄,多為中音區。笛子、嗩吶需采用遠距離拾音,而且話筒要偏一些,盡量拾取自然混聲以增加遼闊感。而對簫就要采取近距離拾音,因為簫的聲音較弱,但是要注意吹奏時的噴氣噪聲,不要因噴氣噪聲而降低信噪比。民族打擊樂有鑼、鼓、釵、鈸等等,它是民族管弦樂的節奏樂器,這些打擊樂器可以表現樂曲的節奏或氣氛效果。打擊樂器的聲級很強,動態很大,它的方向性也不象其它樂器那樣明顯,打擊樂的拾音應盡量減少使加人工混聲,打擊樂的話筒應采用靈敏度低的動圈話筒,要注意調音臺打擊樂通道的增益控制和音量推子控制,以免因聲音過載而失真。話筒的距離、角度要反復調整,避免距離近而造成的失真,距離遠了而又顯得力度又不夠。
絲竹悠悠,再造天籟之聲。《盛世重光》,譜寫佛都輝煌。完美地還原、美化一臺民族音樂會,音響師的藝術修養是起決定性因素的。音響師把舞臺上表演的聲音通過音響設備進行二度加工時,如果音響師對各種音樂形式和各種樂器沒有深刻的了解,就無法判斷出什么是好的、正確的聲音。音樂是音響的靈魂,只有音樂藝術和音響技術的完美結合才能稱之為音響藝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