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蓉
二胡作為中國眾多民族樂器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樂器之一,它也是最具有歌唱性的。
它在中國民族音樂的歷史中,已經渡過了上千年的歲月。二胡的音色接近人聲,著重于表現內在豐富的情感,人們內心的情感通過樂曲的旋律及二胡特有的音色將其表現得淋漓盡致,這往往也是二胡演奏者在學習過程中所追求的重點。在演奏樂曲中除了運弓和按弦的配合外,加上揉弦會使樂曲得到更加豐富的表現,塑造更加完美的音樂形象。筆者在多年學習和演奏二胡樂曲的過程中,針對二胡揉弦方法及運用進行了如下一些淺顯的探析。
揉弦種類基本分為:滾揉、壓揉、滑揉等。其中滾揉(又稱"腕揉"),使用最為廣泛,是每個二胡演奏者都需要學習和掌握的基本揉弦方法。它是以手指在琴弦上有規律的滾動來改變琴弦的長度而產生的波動音。基本動作是:以腕關節為軸帶動手掌和手指作連續規則的上下擺動,使指尖在琴弦上做上下滾動的動作。由于手指連續均勻的滾動,不斷循環地改變琴弦的長度,使其發出波動的聲音。滾揉需要注意一下兩點:1.由于滾揉是手腕帶動手掌作上下滾動,所以琴桿最好放在虎口緊靠大拇指根部的一側,以便于手腕和手掌自如流暢的運動。絕對不能用大拇指和食指夾緊琴桿,這樣會導致手腕和手掌僵硬而不能自然放松的滾動起來,這樣也就無法發出自然的揉弦音色。2.揉弦時,指關節要能夠曲直運動,讓手指尖及手指各個關節在與琴弦的滾動按壓的過程中產生一種彈性感,使音色自然柔美。在演奏中,揉弦應根據樂曲的情緒變化來改變滾揉的力度、幅度和速度。揉弦速度快,振動頻率快,可以表現激昂、豪放情緒的樂曲,如《賽馬》、《戰馬奔騰》、《光明行》等樂曲;力量自然,幅度、速度適中的滾揉,善于表現悠然自得的樂曲,如《良宵》等樂曲;《閑居吟》、《月夜》等樂曲中揉弦的速度需稍慢以表現深沉,舒緩的情緒;揉弦壓力加大,速度放慢,善于表達寬廣及深厚的旋律,如《豫北敘事曲》中的廣板揉弦的力度和幅度都需加大以充分表現寬廣的情緒。
壓揉:通過手指壓弦改變琴弦的張力。由于二胡不同于小提琴有指板的揉弦,所以壓揉是二胡特有的揉弦方法。基本動作是:手腕稍微放下一點,運用握拳的力量,用指尖肉墊最多的部分大面積接觸琴弦,使手指按一定的頻率反復顫動而產生音波。這種音波由于不對稱,聽起來比一般揉弦快、緊張、激動。經常用于表現緊張、激動、內心悲痛、焦躁不安的情緒。通常在演奏一些民間樂曲中運用此種揉弦方法,如《江河水》,在此樂曲中需注意揉弦和不揉弦要相結合。不揉弦時沒有音波的變化,音色是平直的,它與壓揉形成一種強烈的反差,共同構成有豐富變化、鮮明對比的音色美。從而表現出凄厲悲苦、撕心裂肺的悲痛情感。曾經有一位著名導演說過:表現內心“極度悲痛”的最好表情就是“沒有表情”,不揉弦手法在《江河水》中運用的目的和這個觀點是一致的,它恰如其分地表現出那些慘遭壓迫的婦女,在萬分悲痛之后已“欲哭無淚”的典型形象。
滑揉:通過大幅度改變琴弦的長度產生較為夸張的音波。基本動作是:以大臂主動帶動小臂作上下旋轉,從而帶動手指快速在琴弦上較大幅度地上下滑動,產生一個圍繞主音作明顯高低變化的對稱音波。滑揉需要注意以下幾點1.手腕不能過于僵硬,大臂略微抬起,小臂稍平,動作要協調一致。2.手指按實在琴弦上,指關節基本是穩定的,上下滑動時手指需保持對琴弦有一定的摩擦力,但是不能另外加力于琴弦上。3.虎口要放松靈活,便于快速在琴桿上下滑動。4.上下滑動時不能太慢。二胡上的滑揉借鑒于墜胡的演奏法,帶有濃郁的地方音樂風格。如《一枝花》,此曲原是山東民間音樂,后被改編成嗩吶獨奏曲,樂曲具有濃郁的山東地方音樂色彩,用嗩吶吹奏是更顯高亢嘹亮、被撞幾月。后來根據嗩吶獨奏曲改編為二胡獨奏曲,這時此曲不僅僅是一首純民間樂曲了,而是賦予了它特定的人物形象和意境。樂曲中的滑揉是吸收了嗩吶及墜胡中的演奏技法和效果,給人以低沉悲傷,如泣如訴的情緒。
二胡之所以能打動聽眾,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它的音色悅耳動聽,能夠充分表達出人的思想情感。想要打動聽眾,除了兩手的默契配合及各種弓法力度的變化外,各種揉弦的變化及運用是正確表現作品內容的重要表現手法之一。
以上是筆者總結出的基本揉弦方法及運用,音樂表現的深度和完美程度是無止境的,這些只是二胡演奏學習過程中最基本的技巧,希望每一位二胡演奏者能在自己的藝術長河中不斷提高藝術審美情趣,發展演奏中的感情因素,把每首樂曲能演繹得聲情并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