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藝春
前不久,上海話劇界的一群白發蒼蒼的老藝術家們,演出了莎士比亞的一部名劇,引起了許多觀眾的追捧。在演出結束時,主演焦晃先生面對不肯散去的觀眾,激情難抑地說了一句令人感動的話:上海主流話劇界從來不是娛樂界。
久違了,這樣的追求,這樣的宣言。高雅文化在這樣娛樂至死的年代,原來沒有低下高貴的頭顱,沒有讓自己珠光寶氣的華麗沾染上惡俗的脂粉,與比小丑更小丑的丑陋眉來眼去。
重視文化建設如今既是人們的共識,也是許多城市的著力點。在熱鬧的后面,不盡是繁榮。功利是文化無法逃離的影子。而在功利的追逐下,在時尚的擠壓下,高雅文化便常常呈現出自己的窘迫和無奈。在城市狂歡節的焰火散去后,我們會聽到高雅文化的一聲嘆息。
沒有人會說,我們的城市不需要高雅文化。高雅文化在精神家園的神游和布施,其潛移默化的作用,穿透時空的影響,無法估量。當你漫步在意大利羅馬城的街頭,或是法國巴黎的香榭麗大街,那些無處不在的精致雕塑和高雅裝飾,構成的文化氛圍,足以讓你的目光變得高尚,讓你的腳步變得怡然,讓你的情懷變得溫暖美麗。而在我們的生活中,享受著經濟的快速發展帶來的富足,我們卻無法讓自己變得心靈輕盈,更無法讓生命厚重,因為我們缺少高雅文化的引領,我們還沒有真正意識到高雅文化對于我們是多么重要。民眾素質的提高,文明意識的培養,城市心靈的凈化,民族精神的弘揚,離不開高雅文化的傳播和熏陶。在貝多芬的交響樂里追逐蝴蝶,或是喜歡在莎士比亞的戲劇里聆聽威尼斯濤聲的人,不大會隨地吐痰,抑或是亂穿斑馬線的。
有人總是說高雅文化觀眾少,效益低。陽春白雪,曲高和寡。不要忘了許多高雅之曲,當時也是流行之作,亦如柳永詞、香山詩、元代雜劇。而一個世紀的風云激蕩,政治使命、娛樂追求、宣傳要求,讓那些很難與現實掛鉤,卻又有著深遠人文意義的高雅作品漸行漸遠。當我們重新把目光投向它們時,才發現,現行的觀眾對它們已經有些陌生。世俗生活、世俗文化已經讓我們的觀眾與高雅難以親密接觸。
另一方面,高雅文化也有一個與時俱進的問題。在保護的層面,我們大可以孤芳自賞。文人雅集,專家聚首,沿著歷史的墻跟,尋覓歲月的陳香,醉在其中,樂在其中。而在傳承的層面,既要允許一部分人附弄風雅,還要吸引更多的人欣賞高雅。不要埋怨當今的年輕人 “春風不解風情”,不要責怪這個時代對高雅文化的冷漠無情。當我們努力讓歷史文化和時尚文化接通的時候,當民族元素、傳統元素,因為時代表述的精彩,我們的高雅文化便會讓城市驚艷,讓觀眾目眩。
讓我們共同打造精致的高雅,讓我們共賞高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