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麗華
儀征市馬集鎮面積65平方公里,人口3.03萬,2011年農民人均純收入為13120元,在蘇中地區屬于典型的全面小康鄉鎮。伴隨著農村生活的富裕,馬集和許多地方一樣,也出現了一些消極現象,如:搓麻賭博司空見慣,紅白事情大操大辦,請客送禮你干我干,包養小蜜也不稀罕……事實上,如何讓廣大農民“富了口袋富腦袋,文明引導下一代”成為思想文化戰線的嚴峻課題。問題在于,再依靠空洞的高臺說教,農民聽不進去,甚至開個會議都很難。怎么辦?馬集鎮黨委政府意識到,應該充分發揮先進文化的影響力,讓現代文明理念如同“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悄悄播撒在農民的心田,并使其成為融于血脈的核心價值觀。
正是出于這樣的理解,馬集鎮自2006年以來,先后舉辦了四屆農民藝術節,宣傳科和文化中心精心編創的舞臺文藝節目更是深受農民的歡迎,每屆受眾均在上萬人次,街鎮近乎萬人空巷。觀眾發自肺腑地評價說:“看戲勝過聽報告,一邊鼓掌一邊笑,農民演的身邊事,說的全是新道道?!庇心抗捕玫氖?,在農民藝術節的熏陶下,馬集鎮出現了“三多三少”——勤奮學習,追求自我實現的多了,打麻將、賭錢的少了;孝敬老人、樂于助人的多了,虐待老人、使用家庭暴力的少了;熱心公益活動的多了,為了雞毛蒜皮,鄰里爭吵的少了。究其原因,筆者認為,文藝作品的導向力、制衡力和感應力發揮了不可代替的作用。
馬集宣傳科和文化中心,十分重視把身邊人、身邊事搬上舞臺,并注意不去刻意拔高,以讓觀眾切身體會到:榜樣就在身邊,文明路在腳下。如小揚劇《燕子情》,講述的是真人真事:一位聾啞人當年收養了一棄嬰,女孩長大后,城里的生母前來認領,但被稱為“小燕子”的姑娘,對養父不離不棄,由此演繹了感天動地的人間真情。演出時,許多觀眾潸然淚下,被“小燕子”的真、善、美深深打動。演出雖然結束了,但在坊間留下了長久的議論。一些對父母孝敬不夠的年輕人慚愧的說:“小燕子對養父如此孝敬,我們作為親生兒女對父母做的太不夠了。”
再如:配樂詩朗誦《無聲的大愛》講述的也是真人真事:一位叫包貴琴的聾啞媳婦,在婆婆突發中風后,毅然挑起了家庭重擔,床上的婆婆、田里的莊稼、打工的丈夫、上學的孩子,全由她操心。整整八年過去了,婆婆沒有生一塊褥瘡?,F場演出時,臺上臺下情景交融,特別是婦女都把包貴琴作為自己學習的榜樣。
馬集鎮黨委書記王樂彪深有體會的說:“舞臺上塑造的先進典型,遠比黨委政府發個號召學習的通知管用,實踐證明,文化的影響力遠遠大于行政權力?!?/p>
農民藝術節在謳歌好人好事的同時,還應用道德批判的武器來鞭撻生活中的消極現象。
小品《紅中發財》,講述了一位愛好賭博的人,氣得老婆離家出走,當他正得意清一色成牌時,老婆送來了離婚申請書。小品是夸張的,但觀眾卻從中感悟到,如果染上賭博的惡習,必然會給自己的生活帶來災難。
小品《迷路》,講述了一位老漢在田間焚燒麥草,最后因濃煙彌漫,自己認不識回家路了,在田里轉得頭昏眼花。演員雖然沒有講大道理,但農民深刻地認識到焚燒秸稈的害處。
幽默群口詞《不講文明活受罪》,生動活潑地批評了農村“垃圾隨風刮,污水靠蒸發”的落后習慣,大家由此懂得了“誰不講文明,誰就害人害己”的道理。
合心村黨總支書記吳春彪認為:“舞臺作品在潛移默化中就能培育出農民的榮辱觀,該做什么,不該做什么,既有引導作用,又有警示作用?!?/p>
農村與城市相比,明顯文化氛圍不夠,難能可貴的是,每屆農民文化藝術節都為農民送上了一份精神大餐,是時,全鎮談得最多的是文化,最吸引眼球的是藝術,農民在享受精神快樂的同時,在內心涌動起尚義求真的追求。
中國著名美學理論家王元化指出:“文化氛圍就是培育文化的土壤?!瘪R集農民藝術節對全鎮文化的推動作用,證明大師的見解言之不謬。在藝術節的帶動下,馬集鎮組建了農民藝術團,有的村建立了鑼鼓隊,有的村組成的合唱團,還有的村拉出了舞蹈隊,絕大多數行政村都配備了設施齊全的文體活動室,村村都有農家書屋。每到農閑之余,村民們或一展歌喉,或博覽群書,或翩翩起舞,或馳騁球場,給馬集鎮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文化氣息,整個精神文明建設也水漲船高。
馬集鎮黨委書記王樂彪評價:實踐證明,農民藝術節在全鎮精神文明建設中具有“牽一發動全身”的龍頭作用,她推動傳統的思想政治工作發生了深刻的 “三個轉變”——由說教型向感染型轉變,由灌輸型向互動型轉變,由被動型向參與型轉變。一句話,藝術節的文化氛圍,已成為農民陶冶情操的營養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