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1度青春系列片迅速躥紅網絡,引起網民的瘋狂追捧。然而,細分起來,網民對11度青春系列片的評價褒貶,并非環(huán)球同此涼熱。其中,最引人矚目、最受好評的當屬《老男孩》,斬獲的大多是五星,評分達9.0的不在少數,而對《李雷與韓梅梅》,則多數打一星,評論也是批評居多。網民為什么會厚此薄彼呢?
網民的評價零星而情緒化。從網民簡短的評論中大體可以總結出如下兩點:其一,李雷與韓梅梅的形象與多數80后心目中的形象不符;其二,該劇劇作存在一些瑕疵。從這兩點可以看出,網民實際上是對該劇的創(chuàng)作有較大的不滿,本文將以此作為基礎,談談其在創(chuàng)作上的得失。具體從選題、人物與主題、情節(jié)與結構等方面做具體分析。
對于《李雷與韓梅梅》的主人公,網民是再熟悉不過了。2010年10月28日中國經濟網轉發(fā)了一篇來自《揚子晚報》作者張艷的文章,題目叫《初中英語課本人物現視頻:李雷與韓梅梅網戀》,頗能說明李雷與韓梅梅在80后一代人心目中的位置:“如果你出生在1980至1989年間,你一定認識LiLei和HanMeimei(李雷和韓梅梅),他們是1990~2000年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學英語教材里的兩個虛擬主角(2000年的教材改名為HanMei)。他們的故事后來被80后們繼續(xù)演繹、發(fā)揮,這兩個名字漸漸代表了專屬于80后的‘小曖昧’和‘小美好’。以他們?yōu)轭}材的網絡紅帖已成經典,本報還曾報道過那首懷舊的同名歌曲《李雷與韓梅梅》,此后同名漫畫、同名話劇和相關周邊產品都在80后中間迅速走紅。”[1]李雷與韓梅梅出現在課本里的時候,手捧書本的少男少女也是一般大的年紀,他們經歷了前所未有的中國的改革開放,他們只需按部就班地讀書,如今就已經是青年白領中的一員。
編劇借用了李雷與韓梅梅的名字,訴說的卻是一對從未謀面的打工青年男女的故事。這與“白領”的期待不符。所以有網民認為編劇用片名搞“噱頭”,也有說這是“標題黨”的伎倆。總之,80后一代沒有從劇中接續(xù)“小曖昧”和“小美好”的感覺,相反,因為該劇的出現,關于李雷與韓梅梅的記憶從此斷裂。它一方面撩撥起了80后一代的親切感,又讓他們找不到自己青春的影子,所以,這讓80后們有一種受騙上當的感覺,被認為是破壞記憶的罪魁也就不奇怪了。
當然,也有網民認為,如果拋開原先的記憶,單看一對打工者的愛情小悲劇,本片也是很感人的。也就是說,如果編劇不以李雷與韓梅梅做題目,不以他們做主人公,讓主人公回歸打工者的本位,該劇還是值得一看的。那么,該劇的李雷與韓梅梅到底是什么樣的形象呢?人物與主題是不可分割的統(tǒng)一整體,作者想通過人物形象的塑造表達什么主題呢?
與青春相關聯(lián)的理想(或言夢想)、現實、愛情、青澀、激情以及在現實面前的追尋與無奈是系列片著意表現的內容。它的“青春”書寫為改革開放以來成長起來的一代年輕人提供了一個審視自己的契機,抒發(fā)了他們共同的對青春不再的傷感。《李雷與韓梅梅》則更側重于對青春的記錄,表現的是一個在北京打工的外鄉(xiāng)青年對愛情的期盼和癡迷的等待。有數據說,中國有2.5億打工者,其中大多數是80后、90后。所以,把李雷這個形象設計成一個打工的外地青年,比起延續(xù)中學課本中的小資形象更有代表性。
人物是影視劇的基礎。對于短劇來說,人物不能多,人物性格也難以曲折多變。該劇雖然叫做《李雷與韓梅梅》,但是韓梅梅并未出場,主角實際就李雷一人。李雷的形象并不復雜。他的訴求明確而單一,就是要見韓梅梅一面,而這個訴求到最后都沒有實現,觀眾只能在結尾看他在茫茫人海的北京站,臉上露出的一絲苦笑。
人物的塑造是在矛盾沖突中展開的。該劇的沖突看起來有多重,如李雷與老板,李雷、老板與流氓等,但主要還是李雷與環(huán)境的沖突。超市老板是要趕李雷走,但超市老板又是對他很愛護又幫忙的人。超市老板的糊涂觀念是導致李雷離開的直接原因。而造成這糊涂觀念的是“現實”本身。“現實”,看起來是一個很抽象的字眼,然而對于李雷來說很具體。李雷的“現實”是外鄉(xiāng)人的身份與城市環(huán)境的沖突。李雷活動的時間是在晚上,地點是超市及周圍街道、網吧,環(huán)境的晦暗不明對他的處境及命運有隱喻意義。老板認為李雷的火爆脾氣是流氓滋事的原因,他的哲學是:作為一個外鄉(xiāng)人,脾氣不能火爆,凡事要忍,忍不下了,只能躲。但李雷被趕走了,流氓照樣滋事。李雷或許不認同超市老板的推理,但老板決定他的去留,如果李雷沒有韓梅梅要見面,也就沒有后面的故事了。而韓梅梅也同樣“脾氣火爆”,她卻沒有李雷幸運,洗浴中心的老板直接將她開除了。兩個同樣“脾氣火爆”的“外鄉(xiāng)人”人都接到了“逐客令”,重要的是時間的先后不同,這樣的錯位造成了行為上的不同步,直接導致了最后無緣相見的結局。
他們是渺小的蒲公英,看起來隨風而逝缺少依托,但又會在他人不經意的時候,執(zhí)著地選擇自己扎根的土壤。李雷與韓梅梅的形象不豐厚,但也不蒼白。“脾氣火爆”是他們在正義感的激發(fā)之下青春血性的自然流露,也對自己做人底線的堅守,而對愛情的執(zhí)著也使人物形象生動而有力量。
80后雖然未找到當年教科書上李雷與韓梅梅的影子,但細觀本劇,仍然可以從中覓到80后的生活版本。中國社會轉型期,向城市化邁進的過程中,作為外鄉(xiāng)人的城市打工者也用他們的人生加入了青春詩篇的譜寫行動中。由此《李雷與韓梅梅》的主題也加入到11度青春系列片主題的合唱中。
改革開放三十年,是一個氣勢磅礴,波瀾壯闊的時代,青春的書寫應該是壯麗的、輝煌的,但11度青春系列片展示的是青春的另一面,只因為它深入了個體的內心。所以,它才能抓住以青年為主的網民柔軟的神經,引發(fā)他們對青春的回顧。《老男孩》中唱的“夢想總是遙不可及”,“青春如同奔流的江河,一去不回來不及道別”,“生活像一把無情刻刀,改變了我們模樣”。 是那種又追求又迷茫又看不到未來又不能放棄的傷感,是對青春的祭奠。而《李雷與韓梅梅》在感傷青春的同時,展示了青春有目標有追求有堅守的一面,雖然現實是如此殘酷。
“如果把一部影視文學作品比作一個處于自然生態(tài)的人,那么主題與人物形象就應該是其“靈魂”與“核心”。情節(jié)與結構則應是其“骨骼”,它們搭起了影視作品的基本框架。”[2]關于情節(jié)的定義有多種,按詞典說法,情節(jié)是推動人物性格變化的一系列行動和情境的結構安排,由一系列能夠顯示人物與人物之間關系的具體事件構成。[3]從創(chuàng)作的角度來講,“情節(jié)就是作者對事件的選擇以及事件在時間中的設計”,[4]其中既包括了我們素常說的情節(jié),又包含了結構的意味。在此,我們考察《李雷與韓梅梅》,首先分析它的事件邏輯,然后分析它的時間邏輯。
影視作品的敘事結構,普遍遵循單元性的規(guī)律。全劇結構呈現以開端、發(fā)展、高潮、結尾為單元的布局,在各部分,也都同構于這種布局。[5]《李雷與韓梅梅》的單元布局如下:
開端部:超市老板要李雷離開,李雷準備離開卻在網上約了韓梅梅見面,李雷軟化了老板,老板答應讓他留下來——明確李雷的目標訴求;
發(fā)展部:李雷在等韓梅梅過程中被鬧鈴驚醒,跑到洗浴中心得知韓梅梅到超市找自己了,返回超市遇到流氓滋事,按老板所說到車站尋找韓梅梅——展開沖突,推進人物動作,推進人物關系發(fā)展,起到了延后預期效果的到來的效果;
高潮部和結局部:高潮部用來解決故事的因果關系,結局部分要用來關閉所有的因果關系。本片的敘事是故意反高潮的,其不斷制造出令人期待的因果關系,但并未解決它,而不解決就是結局,所以說高潮部和結局部是合二為一的。李雷終于來到火車站,但觀眾期待中的“見面”的高潮情節(jié)并未出現,映入李雷眼簾的是北京火車站匆匆忙忙過往的旅客。素未謀面的兩個人,在一方沒有電話的情況下,如何聯(lián)系?直到這時,觀眾才加入思考,明白了李雷在劇中的結局。
當然,在整個事件的展示過程中,也有一些做作的地方,如李雷從洗浴中心折回超市,遇到流氓滋事,老板姚叔在與流氓的搏斗中,還以李雷和韓梅梅的見面為重,這樣一切為主題服務的安排,有點用力過猛的意味,但整體來講,事件的邏輯關系還看不出明顯的破綻。
因為是網絡劇,觀眾可以多遍觀看,細致分析,所以,該劇劇作中的瑕疵,成為詬病該劇的重要原因。有網民指出,李雷是一個不加修飾的小人物,看不出有“飛毛腿”的功夫,卻能從海淀路一直跑到北京站,不合邏輯。如果把虛構劇中的人名、地名坐實,也許并不是很專業(yè)的鑒賞,但筆者認為,如果劇作者認真考慮了這些因素,或許可以把地名虛化,而劇作者沒有這樣做,這就難怪網民不滿。筆者仔細考察了故事與時間的關系,發(fā)現該劇在時間層面的設計上也有不周到之處。
其一,韓梅梅“晚上上班,白天休息”,李雷“白天上班,晚上睡覺”,所以,兩個人能在網絡上相遇并可以一直聊天的“時間”很重要,應該是李雷下班了而韓梅梅還沒有上班的一段時間內。在劇中,李雷來到網吧,韓梅梅在網絡上出現的時間閃了幾次,時間依次為3:32:01,3:43:29,3:36:39,3:41:31,4:02:39,4:07:31。韓梅梅的時間可以來回走,細心點就會發(fā)現,韓梅梅的第一句話“今天怎么這么晚,我都要開工了”出現了兩次,兩次時間不一樣。韓梅梅工作時間是在凌晨4點過后?她還約了李雷在6點超市見面,從洗浴中心到超市會有一段距離,那么,韓梅梅看起來是工作時間超短?
其二,李雷4:07:31結束聊天,趕回超市,感化老板,安裝燈箱,與老板閑聊,說起汽車、紗巾,然后進入夢境,鈴聲響起時,時間是早上6:00整,不到兩個小時的時間,李雷與老板的效率還是太高了。
其三,李雷在6點鐘奔跑著從超市趕往洗浴中心,又從洗浴中心折回,快到超市的時候,時間是6點31分,到超市遇上了流氓滋事,從超市跑出來,時間是7:08。看起來,李雷與韓梅梅曾在的洗浴中心,步行(即使是跑)路程也就用15分鐘,兩個人頗有距離感的相隔就顯得有些矯情了。
從以上的分析看來,該劇作對時間的設置顯然缺乏用心,所以對空間的把握也顯得有欠缺。影視作品深受觀眾喜愛,是因為人類有熱愛故事的本能和傳統(tǒng)。“故事藝術已經成為人性的首要靈感源泉,因為故事在不斷地設法整治人生的混亂,挖掘人生的真諦”[6],觀眾觀看影視作品,需要把握事件的來龍去脈,有些是作品中呈現出來的,有些需要觀眾調動自己以往的人生經驗,來補充其中沒有說到的部分,使其成為一個完整的因果鏈。該劇時間設置上的瑕疵是隱藏得比較深的,但是它會觸動觀眾敏感的神經,引發(fā)觀眾去探求其中的奧秘,一旦發(fā)現破綻,喜歡挖掘人生真諦的他們就會覺得受了愚弄,繼而會質疑整個劇作,摒棄和炮轟也就不足為奇了。
百度貼吧上有了“李雷和韓梅梅吧”,“李雷與韓梅梅”之歌還在傳唱,李雷與韓梅梅漫畫也在網絡盛傳,李雷與韓梅梅的話劇票在熱賣之中,看來李雷與韓梅梅的熱度還要持續(xù)下去。網絡短片《李雷與韓梅梅》點燃了80后的懷舊風潮,同時由11度青春系列片引發(fā)的網絡短劇創(chuàng)作熱潮還在持續(xù)發(fā)酵。但網絡短片的良莠不齊也令網民郁悶,提高網絡短劇的創(chuàng)作質量應該是創(chuàng)作者們不懈努力的目標。提高創(chuàng)作質量,要從一劇之本開始。羅伯特?麥基說,“在一部完成作品所體現的全部創(chuàng)作勞動中,作家百分之七十五以上的勞動都是用在設計故事上”,[7]設計一個好的故事,需要對人物形象、主題、情節(jié)、結構等做統(tǒng)籌安排,首先要從無破綻開始。
[1]http://www.ce.cn/xwzx/shgj/gdxw/201010/28/t20101028_21923685.shtml
[2]http://hi.baidu.com/%D0%C4%BE%B2%D3%C9%C9%FA/blog/item/1e034fc57f79adb38226ac10.html
[3]許南明等:《電影藝術詞典》,中國電影出版社2005年修訂版,111頁
[4][美]羅伯特?麥基:《故事——材質、結構、風格和銀幕劇作的原理》,中國電影出版社,2001版,51頁
[5]楊健:《拉片子——電影電視編劇講義》,作家出版社,2009年6月第三版
[6][美]羅伯特?麥基:《故事——材質、結構、風格和銀幕劇作的原理》,中國電影出版社,2001版,14頁
[7][美]羅伯特?麥基:《故事——材質、結構、風格和銀幕劇作的原理》,中國電影出版社,2001版,24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