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喜平
無論是缺血性腦卒中,還是出血性腦卒中,都是神經系統常見病及多發病,是目前導致人類死亡的主要疾病之一,有文獻報道其死亡率在116/10萬~141.8/10萬[1],而發病初伴有意識障礙者,死亡率更高。并且存活者中50%~70%可遺留有嚴重殘疾,給社會和家庭帶來沉重的負擔。因此,提高腦卒中治療效果顯得尤為重要。2006年3月—2011年2月在神經內科常規治療的基礎上,應用醒腦靜注射液治療腦卒中后昏迷患者60例,旨在觀察該藥對腦卒中后昏迷患者的促醒作用和神經功能缺損的改善情況以及安全性。
1.1 臨床資料 所有病例均為2006年3月—2011年2月我院神經內科住院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昏迷,隨機分成治療組和對照組。治療組60例,男38例,女22例;年齡38歲~78歲;出血性卒中46例,缺血性卒中14例;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lasgow coma scale,GCS)評分:14分~12分32例,11分~9分26例,小于8分2例。對照組56例,男36例,女20例;年齡39歲~78歲;出血性卒中45例,缺血性卒中11例;GCS評分:14分~12分30例,11分~9分24例,小于8分2例。全部患者入院時病程均在1d之內,經頭顱CT或磁共振成像(MRI)檢查確診,符合1995年全國第四屆腦血管病會議的診斷標準[2]。并排除以下情況:糖尿病、電解質紊亂、中毒等全身性疾病引起的昏迷;出血性卒中出血量大,符合手術條件者;心源性腦栓塞。兩組在年齡、性別、疾病類型、病情程度、并發危險因素等方面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療方法 對照組出血性卒中患者給予吸氧、吸痰、保持呼吸道通暢,控制血壓,甘露醇、呋塞米(速尿)降顱壓,奧美拉唑預防應激性潰瘍,抗生素預防或控制感染,維持水電解質平衡等治療;缺血性卒中患者給予抗血小板藥、改善腦血循環、降顱壓、血壓管理等對癥支持治療。治療組在此基礎上加用醒腦靜注射液,視昏迷程度給予醒腦靜注射液20mL~30mL加入生理鹽水250mL中靜脈輸注,1次/日,7d為1個療程,酌用1個~2個療程。臨床密切觀察患者的意識變化、瞳孔大小及對光反應、壓眶反應等各種生理反射情況以及睜眼反應、言語反應、運動反應情況,監測體溫、脈搏、呼吸、血壓、心率、血氧飽和度等生命體征,對原發病和并發癥進行綜合治療,兩組患者均禁用納洛酮、胞二磷膽堿等促醒藥物,以避免影響觀察結果。
1.3 療效評定標準 GCS評分于治療前和治療1周后各評定1次,以觀察醒腦靜注射液對腦卒中后昏迷的療效。基本治愈:意識障礙由昏迷轉為清醒,智能、記憶明顯好轉,GCS評分15分;顯效:GCS評分提高>5分;有效:意識障礙由深昏迷轉為中度昏迷或由中度昏迷轉為淺昏迷,神經功能有好轉,GCS評分提高>2分;無效:意識障礙無好轉,神經功能缺損無改善,GCS評分無變化或減低;死亡[3]。臨床療效根據中華神經內科學會、中華神經外科學會制定的腦卒中患者臨床療效評分標準[2],于治療前和治療14d后各評定1次。
1.4 統計學處理 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
2.1 兩組治療前后GCS評分比較(見表1)

表1 兩組治療前后GCS評分比較(x±s) 分
2.2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見表2)

表2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例(%)
腦卒中屬于中醫中風范疇,是發病率、死亡率、致殘率很高的疾病,昏迷為腦卒中最嚴重的表現,是判斷病情和預后的重要指標之一。近代神經解剖生理學研究發現,腦干網狀結構的上行網狀激活系統,是維持意識的重要結構,而廣泛的大腦皮層亦參與意識水平的維持[4]。無論是缺血性腦卒中,還是出血性腦卒中,如果在起病中直接損害或間接影響上述與意識障礙有關的解剖結構,均可導致患者意識發生障礙,重者則出現昏迷。因兩種病理變化都可波及周圍正常腦組織,引起腦細胞水腫;顱內壓增高,可壓迫或破壞腦干網狀結構的上行網狀激活系統使患者昏迷,亦可以導致廣泛的大腦皮層功能受損或一過性功能紊亂引起患者意識障礙。而腦卒中又可致機體內環境功能紊亂,導致水電解質及酸堿平衡失調、能量代謝異常,加重了腦水腫及神經細胞功能損害,使意識障礙癥狀加重。醒腦靜注射液是在《溫病條辨》中安宮牛黃丸基礎上進行精煉組方而成,其主要方藥為麝香、冰片、郁金、梔子等。《本草綱目》中記載麝香能“通諸竅,開經絡,透肌骨,解酒毒。治中內、中惡、痰厥,積聚瘤癮”;冰片氣味芳香,促麝香之力,具開竅醒腦之功;郁金能化痰開竅,行氣活血,為化痰、開郁、通竅之要藥;梔子苦寒,具清熱解毒、涼血瀉火、消炎之功。四藥合用,同起開竅醒腦、安神定志等功效,對各種昏迷患者都有明顯的促醒作用。現代醫學研究表明,醒腦靜注射液既能提高血腦屏障的通透性,保持了內環境的穩定,減少了腦組織的損害[5],又能消除氧自由基,具有抗凝,降低血漿內纖維蛋白原,減輕神經細胞損傷[6],進而改善血液循環。其既可促進血腫吸收,又可減少梗死面積,減輕腦水腫,降低顱內壓,促進受損神經細胞的修復和功能的恢復,興奮中樞神經系統,從而達到縮短患者昏迷時間的目的。本觀察結果顯示,治療組在治療后GCS評分較治療前及對照組治療后均有明顯改善(P<0.05或P<0.01),醒腦靜注射液對卒中后昏迷患者均具有良好的促醒作用,與文獻報道一致。
對腦卒中后昏迷患者的治療,要有全面應對的策略,否則,再好的藥物亦難起死回生。為確保療效,在用藥過程中,應加強以下幾治療措施:①保持患者呼吸道通暢,定時翻身、拍背、吸痰,必要時使用口咽通氣道或氣管插管,以改善通氣。當血氧飽和度低于85%時要立即行氣管切開,以保持呼吸道通暢或給予必要的呼吸支持;②注意血壓管理,急性期不主張過分降壓,一般控制血壓在160/100mmHg左右為宜;③對于合并糖尿病患者,定期監測血糖,控制血糖在接近正常范圍,避免血糖過高或過低,二者均可致昏迷程度加重,而低血糖對患者的危害更大;④病情穩定的患者應早期進行康復治療;⑤對于有惡心、嘔吐的患者,除了復查頭顱CT除外再出血外,應早期給予奧美拉唑預防應急性潰瘍發生;⑥定期監測電解質,防止水、電解質紊亂引起昏迷加深。根據觀察發現,醒腦靜注射液治療腦卒中后昏迷患者的臨床療效滿意。本研究中治療組總有效率為78.33%,明顯高于對照組的58.93%,且治療過程中兩組均未見明顯不良反應,說明其用藥較為安全,值得在臨床盡早使用,以改善患者預后,提高其生活質量。
[1] 賈建平.神經病學[M].第6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9:171.
[2] 中華神經科學會.腦血管疾病分類診斷及神經功能缺損評分標準[J].中華神經科學雜志,1996,29:367-381.
[3] 方圻.現代內科學[M].北京:人民軍醫出版社,1995:3435-3444.
[4] 牛爭平.意識障礙[M]//馬中富.急診醫學.北京:軍事醫學科學出版社,2007:150-165.
[5] 趙保勝,徐勤.冰片促血腦屏障開放與病理性開放的比較[J].中藥新藥與臨床管理,2002,13(5):287-288.
[6] 莊偉端,歐利民,鄭俊忠,等.醒腦靜注射液對急性腦梗死患者意識障礙的影響[J].中國中西醫結合急救雜志,2001,8:34-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