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家遠
腎功能不全是慢性心力衰竭最為常見的并發癥,大量研究調查表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腎功能不全的發生率高達36% ~57%[1]。腎功能不全患者通常會有嚴重的水、鈉潴留,其進一步加劇了心臟負擔,使心衰加重。因此,心力衰竭合并腎功能不全患者有較高的病死率危險度,嚴重威脅了患者的生命。本文采用血液透析法治療心力衰竭合并腎功能不全,探討其的臨床療效。
1.1 一般資料 將我院在2010年至2011年5月期間收治的心力衰竭合并腎功能不全患者隨機分成兩組,對照組和血透組各29例。其中對照組:男18例,女11例;年齡(62.5±21.3)歲;心功能Ⅲ級12例,心功能Ⅲ級Ⅳ17例;腎小球濾過率(GFR),(51.2 ±9.6)ml·min-1·1.73 m2。血透組:男 16例,女13例;年齡(65.1 ±18.9)歲;心功能Ⅲ級11例,心功能Ⅲ級Ⅳ18例;腎小球濾過率(49.8±10.7)ml·min-1·1.73 m2。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心功能分級和腎小球過濾率方面無統計學差異(P>0.05)。
1.2 治療方法 對照組采用心衰基礎治療,并根據病情給予利尿劑治療。試驗組在此基礎上進行血透,4 h/次,2次/周,療程一個月。
1.3 檢測指標 腎小球濾過率采用改良后的簡化MDRD公式計算;心功能分級參考《NYHA心臟病心功能分級標準》;射血分數采用超聲心動圖檢測;NT-proBNP用電化學發光發測定。
1.4 評價標準 顯效:心功能提高兩級,或達到Ⅰ級;改善:心功能提高1級;無效:心功能分級無變化;惡化:心功能分級下降。
1.5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7.0對研究數據進行統計分析,對計量資料如年齡、腎小球濾過率、NT-proBNP值等進行t檢驗,對其他數據計數資料,進行卡方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心功能療效 治療1個月后,血透組的心功能相比對照組得到了顯著改善。心功能惡化的病例數也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

表1 兩組患者的心功能療效比較(例,%)
2.2 治療前后腎小球濾過率、射血分數、NT-proBNP變化值
治療一個療程后,血透組的腎小球濾過率、射血分數提高值顯著高于對照組,NT-proBNP降低幅度顯著大(P<0.05)。

表2 治療前后腎小球濾過率、射血分數、NT-proBNP變化值
隨著生活物質條件的改善,社會老齡化進程的加速,冠心病、動脈粥樣硬化、高血壓等心血管疾病的發病率日益增高,從而導致了心力衰竭發患者數的逐年增多。因此合并腎功能不全的心衰患者群體也日漸增大,加大了社會和家庭的經濟負擔。如何改善其病情,降低住院率和死亡率是當今醫學界的難點[2]。
參考2002年5月第一版《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中“中藥新藥治療心力衰竭的臨床研究指導原則”規定心功能等級的提高是判斷藥物心功能療效的最主要指標。而腎小球濾過率目前被認為是評價機體腎功能的最好標準,比血肌酐、內生肌酐清除率更為敏感。目前有較多國際臨床研究將GFR<60 ml·min-1·1.73 m2定義為慢性腎功能不全[3],因此這次研究將心功能療效、GFR作為判斷透析的療效主要標準,并將心衰的診斷依據射血分數和NT-proBNP值作為療效標準之一。研究結果證實血透組在標準治療的基礎上加載血液透析,27例患者(占總數的93.10%)的心功能得到改善,另外EF值和NT-proBNP的顯著變化顯示患者的心衰癥狀顯著減輕,并且患者腎功能恢復到正常狀態。因此我們推薦采用血液透析治療心力衰竭合并腎功能不全,提高患者的腎功能進而改善心衰狀態,預防心血管事件的發生。
[1]顧東風,黃廣勇,何江,等.中國心力哀竭流行病學調查及其患病率.中華心血管病雜志,2003,31:3-6.
[2]沈潞華.老年心力衰竭合并腎功能不全的臨床處理.中國實用內科雜志,2007,27:652-653.
[3]De Franeiseo ALM,De la Cruz JJ,Cases A,et al..Renal failure Prevalence among Spanish Primary Care Centers:the EROCAP study.NEFROLOGIA,2007,27(3):300-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