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早瓊 (荊州市中醫(yī)醫(yī)院內科, 湖北 荊州 434000)
辨證施護聯(lián)合同病異治對肺絡受損致咯血效果觀察
王早瓊 (荊州市中醫(yī)醫(yī)院內科, 湖北 荊州 434000)
目的:探討辨證施護、同病異治對咯血患者的治療效果。方法:將咯血患者56例按入院奇偶數(shù)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 28 例,對照組采用常規(guī)治療和護理方法;觀察組在常規(guī)護理的基礎上根據(jù)疾病證型進行辨證施護,同病異治。結果:根據(jù)《中醫(yī)病癥診斷療效標準》判定,觀察組顯效 23 例,好轉 5 例,有效率達 100% 。結論:辨證施護及同病異治對因肺絡受損致咯血患者效果顯著。
肺絡受損;咯血;辨證施護;辨證論治
咯血是因肺絡受損,血經(jīng)氣道由口咯出,為臨床常見的危重病癥。因肺功能進行性減退,嚴重影響了患者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質量。為探討在常規(guī)治療及護理的基礎上進行辨證施護及同病異治的有效性, 2009年1月至2011年10月對28例咯血患者采取辨證施護同病異治,效果滿意,現(xiàn)總結報道如下。
1.1對象
56 例均為住院患者,其中男 38 例,女 18 例。最小年齡 20 歲,最大年齡 64 歲。病程 2 個月~30 年。均按《中醫(yī)病癥診斷療效標準》[1]診斷為咯血、支氣管擴張癥。
1.2方法
56 例住院患者按入院奇偶數(shù)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 28 例,對照組按咯血常規(guī)進行治療護理;觀察組在常規(guī)護理的基礎上根據(jù)患者疾病證型[2]進行辨證施護,同病異治。
1.2.1 燥熱傷肺型13例 本型以外感風邪,肺內郁熱為主要病機。主癥:喉癢咳嗽,痰中帶血,口干鼻燥或有身熱,舌質紅,少津,苔薄黃,脈細滑[2]。中藥治以清熱潤肺,寧絡止血桑杏湯水煎服。中藥 1 劑 /d ,每劑 3 次,溫涼服。所有證型均按此法服中藥。護理:①情志護理。采用心理護理進行講解開導,順情從欲。使患者保持心情舒暢,避免七情內傷。②飲食護理。飲食給予滋陰生津,清熱降火,化痰食物,如:竹筍、蔬菜、梨藕、西瓜之類,可進流質或半流質飲食,進餐及飲水均應溫涼為宜,因血證患者均有熱傷血絡的基本病理變化,若飲食過熱,可助其熱勢更傷血絡而成大出血。禁忌:煙酒、油膩、魚腥等發(fā)物及肥甘厚味,辛辣煎炸燥熱之品,以免辛燥動火,迫血妄行。所有證型均按此飲食禁忌護理。③起居護理。保持室內空氣新鮮及適宜的溫濕度,避免寒熱及特殊氣味的刺激。多飲水,保持口腔及咽喉部濕潤。
1.2.2 肝火犯肺型10例 本型因平素肝旺或肝腎陰虧,血隨氣逆為主要病機。主癥:咳嗽陣作,痰中帶血或純血鮮紅,胸肋脹痛,煩躁易怒,口苦,舌質紅,苔薄黃,脈弦數(shù)[2]。治以清肝瀉肺,涼血止血,瀉白散合黛哈散并隨癥加減。護理:①情志護理。著重心理疏導,應從疾病知識的健康教育入手,向患者講解疾病的演變過程,給予既病防病,病后防復的指導。經(jīng)常巡視病房,了解患者的思想狀況,給予精神安慰[3],消除緊張情緒,使之情志安閑,喜怒調和,氣機通暢,積極配合治療。②飲食護理。飲食給予流質清淡,如:蓮米加小米粥,梨汁和西瓜汁,多食絲瓜、青菜及藕湯。大咯血時禁食。③起居護理。保持病室空氣新鮮,環(huán)境安靜,排出一切刺激性氣味,以免誘發(fā)咳嗽咯血。咯血后及時清潔患者面部污穢,更換被污染的衣服,并給予淡鹽水或清熱涼血中藥煎劑如銀花,甘草水漱口,防止口臭。
1.2.3 陰虛肺熱型5例 本型以久咳失治,耗傷肺氣,肺陰虧損為病機。主癥:咳嗽痰少,痰中帶血或反復咯血,血色鮮紅,口干咽燥,顴紅,潮熱盜汗,舌質紅,脈細數(shù)[2]。治以滋陰潤肺,寧絡止血,百合固金湯。護理:①情志護理。給予解釋性和支持性心理護理,避免不良情緒刺激。針對患者不同的心理特點,采取不同的方法,關心、體貼患者,消除急躁、憂慮和悲觀的情緒。②飲食護理。飲食應營養(yǎng)豐富,易于消化,服用 V-C 、 V-E 、 V-A 等提高支氣管粘膜的抗病能力。恢復期以清熱養(yǎng)陰、益氣健脾補血之品,如花生、紅棗、牛奶、豆?jié){、雞蛋動物內臟作善后調理。③起居護理。保持病房及床單干凈整潔。指導患者春季防風,夏季防暑,長夏防濕,秋季防燥,冬季防寒。保持衣被干燥,以免病中復感外邪。出血患者多有臟腑偏損,正氣不足極易外感,若并發(fā)外感則病情易惡化,為防止交叉感染,避免情緒激動,嚴格控制會客和談話,以減少氣血耗損,讓患者得到充分休息。
1.2.4 對癥護理 因咯血為臨床危重病癥,在辨證施護的同時,更要嚴密觀察病情變化。①若出現(xiàn)胸悶、心慌、喉癢,口中有血腥味及痰中帶血,見面色蒼白、出冷汗、脈細數(shù)等癥狀如咯血的先兆,發(fā)現(xiàn)時立即報告醫(yī)生,讓患者靜心安臥,禁止談話,囑其不要劇烈咳嗽,喉中有血腥味的痰應馬上輕輕咳出,并做好搶救的準備。②大咯血后,如出現(xiàn)嗜睡、暈厥、聲微息短、面色蒼白、大汗淋漓、脈微細,則是氣隨血脫的表現(xiàn),應及時抽血送檢,保持良好的靜脈通道,給予補液,輸血加用止血劑、升脈針及補氣固脫的方藥,床旁守護,絕對臥床休息,禁食。③大咯血時常有血塊形成,如血塊不能及時咯出,痰血阻塞氣道,導致窒息。若發(fā)現(xiàn)胸悶加重,咳嗽、紫紺等,立即給患者取頭低腳高位,頭偏向一側,必要時迅速抱起其雙腳呈倒立位,使上半身向下與地面呈 45~90 °角托起頭部向背屈,撬開牙關,清除口腔內血塊和痰液,輕拍背部,以利血塊稠痰咯出。
根據(jù)療效判定標準[1],對照組和觀察組的效果比較見表1。

表1 兩組效果比較
3.1咯血屬祖國醫(yī)學“血證”范疇
《內經(jīng)》曰“心主喜,過喜則傷心;肝主怒,過怒則傷肝;脾主思,過思則傷脾;肺主悲憂,過悲過憂則傷肺;腎主驚恐,過驚過恐則傷腎。”咯血病人多精神萎頓,憂郁。而憂郁或惱怒過度就會影響心主血脈的功能,心氣不能正常推動血液運行,瘀血內阻,血不循經(jīng),加重出血。肝藏血,主疏泄,因咯血病人病程較長,久臥于床,而致性情急躁易怒,怒則傷肝,導致肝氣橫溢或者憂思過度則傷脾,脾氣受損,脾不統(tǒng)血,氣失統(tǒng)攝,血無所歸,使氣血來源減少,進一步促使正氣益衰,而致咯血不止。因此要及時了解病人的思想狀態(tài)和情緒變化,多給予精神上的安慰,生活上的幫助,從而消除了緊張、急躁、憂慮和悲觀的不良情緒,避免了七情所傷,使之情志安閑,喜怒調和,氣機通暢,積極配合治療。“謹和五味”、“食養(yǎng)盡之”,不同的病證有不同的飲食要求。若飲食護理不慎,就會直接影響疾病的轉歸。在飲食上給予了營養(yǎng)豐富易于消化及水果蔬菜之物,達到滋陰生津,清熱降火,止咳化痰的作用。在飲食禁忌上避免了辛燥動火,迫血妄行,熱傷血絡的目的。在起居護理中排除一切刺激性氣味,消除了咳嗽絡血的誘因。促進機體內外陰陽的平衡,恢復和保養(yǎng)正氣,增強機體抵御外邪的能力,為疾病的治療和康復創(chuàng)造良好的條件。
3.2中醫(yī)辨證施護的特點是辨清證型根據(jù)特點施護
根據(jù)中醫(yī)基本原理、臟腑辨證及中醫(yī)“同病異護”、“同病異治”的理論[4]進行辨證施護和辨證論治。根據(jù)患者的思想狀態(tài)、體質差異、發(fā)病因素給予相應的情志、飲食、起居等調護。嚴密觀察危重病人的病情變化,防止并發(fā)癥的發(fā)生。
綜合分析,通過對疾病的健康教育入手,向患者講解疾病的演變過程,使患者知其咯血的證型及轉歸,發(fā)揮中醫(yī)整體護理的優(yōu)勢,實施個體化的辨證施護,使其更具科學性、針對性,充分體現(xiàn)現(xiàn)代護理的個性化原則[5]。護理人員將辨證施護深入細致地運用到護理工作中[6],促進了患者的身心健康及疾病的轉歸,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質量。
[1]國家中醫(yī)藥管理局.中醫(yī)病癥診斷療效標準[S].1994.
[2]王永炎.中醫(yī)內科學[M].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94:281-287.
[3]修伶燕.腦卒中患者的辨證施護[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04,20( 增刊 ):175.
[4]趙潔,劉曉力,夢凡義.格列衛(wèi)毒副反應的觀察及辨證施護[J]. 中國實用護理雜志 ,2004,20(5B):41.
[5]陳麗萍,盧玉梅.系統(tǒng)性紅斑狼瘡患者的辨證施護[J].護理學雜志,2006,21(25):30-31.
[6]荊萍.82 例風寒濕痹型類風濕性關節(jié)炎患者的辨證施護[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07,23(4A):47.
10.3969/j.issn.1673-1409(R).2012.08.005
R256.1
A
1673-1409(2012)08-R010-02
2012-05-22
王早瓊(1962-),女,湖北沙市人,主治醫(yī)師,主要從事中醫(yī)內科臨床工作。
[編輯] 何 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