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秋玲, 劉冬艷
(廣西河池市第一人民醫院, 廣西 河池 546300)
異位妊娠是胚胎在子宮外組織著床發育的現象,是婦產科常見的急腹癥,也是造成孕早期婦女死亡的重要原因,傳統治療方法為開腹手術。腹腔鏡技術是近年[1]來逐漸被應用推廣的手術之一,為了比較其與傳統治療方法的區別,隨機選取我院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間89例行腹腔鏡手術的異位妊娠患者,并與89例行傳統術式患者進行對比。結果如下:
1.1 臨床資料:腹腔鏡組89例異位妊娠患者年齡18-41歲,平均26.7±5.3歲,經產43例,初產46例,體重45-84kg,平均50±4.9kg;開腹組患者年齡 19-39歲,平均 27.2±6.4 歲,體重 47-86kg,平均 51±5.2kg,兩組患者體重、年齡等一般情況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納入標準:有停經、陰道不規則流血史或伴腹痛,實驗室檢查呈懷孕反應。超聲顯示提示宮腔內無妊娠囊,宮旁探及包塊。所有病例均可隨訪兩年。
1.2 手術方法:兩組均采用氣管插管、腰硬聯合麻醉加靜脈復合麻醉,術中行心電及血氧監護,留置導尿管。腹腔鏡組患者取頭低臀高位或平臥位,于臍孔下緣建立CO2氣腹,壓力維持10-13mm Hg,穿刺點通常設置在臍輪下緣、左下腹、右下腹,分別做1.0cm、0.5 cm、1.0cm三個Trocar穿刺,置入操作器械。吸出影響術野的盆腔積血,暴露妊娠部位。對于輸卵管傘端妊娠或壺腹部遠端腔內妊娠流產型,或已流產至傘端,在妊娠薄弱處做2cm切口,用無損傷鉗行擠出術將孕囊推出。用活檢鉗和生理鹽水聯合清除絨毛。對于壺腹部或間質部妊娠,在輸卵管最突出部位或破裂口用電鉤沿輸卵管縱形切開,長度相當于妊娠部最大管徑或超過妊娠膨脹部兩端,先分離胚胎與管壁之間,然后輕輕擠壓或鉗出妊娠產物,用生理鹽水沖洗管腔,如遇出血,用雙極電凝止血。術后觀察生命體征,預防性使用抗生素。開腹組均硬膜外麻醉,按傳統術式在臍恥之間做4-5cm切口,逐層開腹進行手術,術后預防性使用抗生素。對于無生育要求或輸卵管破壞嚴重者行輸卵管切除術。
1.3 觀察指標:觀察兩組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等各項指標。
1.4 統計學處理:用SPSS 13.0軟件進行統計學處理,組間資料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卡方檢驗,統計學檢驗標準為P=0.05。
兩組手術均順利。兩年隨訪中,兩組再次妊娠成功率比較P=0.09(腹腔鏡組成功率76.32%;開腹組成功率73.43%);患者術后24-48h排便。隨訪期間兩組無持續性異位妊娠發生。兩組比較結果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情況
異位妊娠發病急,有腹痛、陰道出血等臨床表現。輸卵管炎及粘連,如慢性輸卵管炎、結核等是引起異位妊娠的常見原因[2]。
早期異位妊娠多采用開腹手術,但由于傳統手術需要開腹將腹腔器官暴露于空氣中,只能做大體的切除,術后切口較大,創傷較大,術后易發生發熱,術后大多需要鎮痛劑。
本研究發現腹腔鏡手術比傳統手術在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下床活動時間、術后發熱、排氣時間、住院時間以及術后鎮痛劑的使用等方面均優于開腹組。筆者認為腹腔鏡手術利用氣腹壓力,可以使出血明顯減少,為手術的實施贏得了時間。另外腹腔鏡技術在電視屏幕上對手術部位的觀察更為仔細,操作更為細致。腹腔鏡能360度旋轉環視整個腹、盆腔,可以快速吸盡盆腔血液后更容易尋找破口,有效止血和清除積血,有效減少粘連。術后腹壁只有三個小創面,基本不需要使用鎮痛劑,恢復快,疤痕較小[3]。
[1]張力,劉月旺,余梅,等.腹腔鏡手術在異位妊娠中的應用[J].中國內鏡雜志,2007,13(5):512-513.
[2]Tulandi T,Saleh A.Surgical management of ectopic pregnancy[J].Clin Obstet Gynecol,1999,42:31.
[3]張永康,劉韻,廖曉鋒,等.不同類型闌尾炎腹腔鏡和開腹手術臨床比較[J].海南醫學,2011,11(22):88-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