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友洋
(中國人民解放軍第171醫院急診科, 江西 九江 332000)
頸椎揮鞭樣損傷又稱過伸位損傷或后加速損傷。它是頸部受損傷時,與軀干相比,頭頸運動速度加快所造成的骨或軟組織損傷[1],整個損傷過程類似于馬車夫揮動鞭子的過程[2],故而稱為揮鞭樣損傷,由此所導致的其他臨床癥狀則被稱作揮鞭相關性疾患。本院在2009年2月至2010年4月期間,對48例有明確頸椎揮鞭樣損傷病史患者給予相應的急診診治,效果明顯。
1.1 一般資料:對我院2008年2月至2010年4月期間有明確頸椎揮鞭樣損傷的48例患者進行急診診治,患者創傷原因較多,其中交通事故35例,頭頸部砸傷5例,跌倒摔傷7例,男30例,女18例,年齡15-62歲,平均32.4歲,受傷至入院時間為:15min-72h。患者受傷至出現臨床癥狀的時間約為:0-72h,33例(68%)患者傷后即時出現癥狀,15例患者(31.2%)在傷后癥狀輕微或是未表現出來,約10-24h之內癥狀逐漸加重,主要表現為頸肩枕部和上肢麻痛。對所有患者進行X線平片頸椎正、側位檢查,確認頸椎骨折是否脫位、頸椎是否退變等癥狀。必要時患者需進行CT掃描,對于懷疑有神經系統損傷的患者還需進行MRI檢測。對急性期四肢癱瘓的患者進行全面以及反復檢查。
1.2 方法:根據患者入診時癥狀,對患者采取不同的診治方案。①現場救治。48例患者中,有23位疑為頸椎揮鞭樣損傷的患者,對其進行現場救治。取患者平臥位,予以頸托制動,并給予脊髓損傷患者吸氧措施;②藥物治療。對診斷明確為揮鞭樣損傷的29位患者,繼續給予頸托制動,使用非甾體類抗炎藥或口服肌肉松弛藥緩解癥狀;③手術治療。19位患者癥狀嚴重,其中8例頸椎骨折脫位以及椎間盤損傷導致頸椎不穩、6例神經脊髓受壓受損、5例單純椎管狹窄。癥狀嚴重的患者于傷后10h-12d內給予手術治療,手術時間為傷后1-2h,根據患者不同創傷原因以及受力物體不同采取前路、后路或前后聯合手術,同時給予藥物配合治療。④其他治療。對四肢癱瘓患者,及時采用手術加沖擊療法,配合使用神經組織營養類藥物治療;傷后超過8h入院的患者,進行靜脈注射,同時配合理療。所有患者均給予適宜的護理措施,主要針對脊髓進行保護,并對該組醫護人員進行普及教育,加強其對該病理論知識的掌握,提高其對該病的高度警惕。
1.3 觀察統計指標:對所有患者的臨床癥狀進行統計,記錄治療后24h、2周、4周聯合行為計分結果,評價急診診治的整體療效。
1.4 聯合行為評分(CBS):應用Gale綜合評定患者脊髓損傷后功能,包括運動、感覺、反射以及肢體動作協調等。最大值100分,表示神經功能100%的喪失;最小值0分,表示神經功能完全正常。
1.5 療效指標評價:有效:無頸部不適,顯效:頸部僵硬或按壓時有痛感,無其他異常體征,無效:病情無緩解或頸部疼痛癥狀加重,肌肉僵硬,神經學體征發生變化。總有效率為(有效例數+顯效例數)/總例數×100%。
1.6 統計學處理:將數據錄入計算機,采用SPSS13.0軟件包進行統計分析,定量數據采用均數±標準差(±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或卡方檢驗,P<0.01或0.0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治療前后患者臨床癥狀的比較結果:結果顯示,部分患者具有2種或合并2種以上的癥狀。48例患者治療前后頸部強直、有壓痛19例,手部肩部、放射痛20例,耳鳴,頭暈、惡心,焦慮失眠11例,聽覺、視覺障礙,記憶、認知障礙8例,經急診治療,頸部強直、有壓痛1例,手部肩部、放射痛2例,無耳鳴,頭暈、惡心,焦慮失眠及其他癥狀的出現,治療前后臨床癥狀的比較,差異有顯著意義(P<0.01)。具體見表1。

表1 所有患者治療前后臨床癥狀的比較
2.2 經治療所有患者聯合行為計分結果的比較:結果顯示,治療前聯合行為計分值為(4.36±0.03),治療后24h、2 周、4 周計分值分別為(3.20±0.05)、(3.18±0.02)、(2.3±0.04)均低于治療前,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或 P<0.01)。具體見表2。
2.3 治療后療效的評價結果:經治療,48例患者中有效32例,顯效14例,無效2例,總有效率為95.6%,提示急診診治頸椎揮鞭樣損傷效果顯著。

表2 經治療所有患者聯合行為計分結果的比較
“揮鞭樣損傷”是1928年由Crowe首先提出的,可以直觀的理解為一機動車輛被后方行駛而來的另一機動車輛撞擊后乘車者由于頸椎的過度伸展以及隨之而來的屈曲運動所造成的損傷[3]。揮鞭樣損傷的主要診斷依據是其臨床表現[4],其中頸痛為最常見,通常在創傷后24h內出現或者在創傷后立即出現。頸后區鈍痛為典型的頸痛表現,多數患者隨后會出現頸部肌肉痙攣和頸椎活動受限癥狀,這些癥狀大概在1-2周內有所緩解[5]。有文獻報道[6],頸椎活動范圍在揮鞭樣損傷急性期內會明顯減小。
目前對頸椎揮鞭性損傷的診斷方法主要為影像學診斷,同時結合患者病史。揮鞭樣損傷患者行X線平片檢查時常無明顯異常發現。部分患者的在側位X片上可見椎前軟組織陰影增寬[7];此外X線平片顯示的原有的生理性頸椎退行性病變或發育畸形的患者,預后往往不佳。CT掃描可更好的顯示患者的病情。對脊柱后柱結構的骨折、碎骨片顯示和移位情況、椎間小關節骨折脫位和椎管狹窄程度的判斷等方面具有明顯優勢[8],對于疑似神經學異常癥狀的患者有必要進行MRI檢測。本研究通過對患者進行X線平片頸椎正、側位檢查,CT掃描及部分患者行MRI檢測及反復檢查,確診了頸椎揮鞭性損傷,避免延誤治療而造成嚴重后果。
本觀察根據患者的臨床情況,適時給予針對性急診診治。結果顯示,48例患者經治療頸部強直、有壓痛1例,手部肩部、放射痛2例,無耳鳴,頭暈、惡心,焦慮失眠及其他癥狀的出現,較治療前的19例、20例、11例、8例比較,差異顯著(P<0.01);治療前聯合行為計分值為(4.36±0.03),治療后 24h、2 周、4 周計分值分別為(3.20±0.05)、(3.18±0.02)、(2.3±0.04)均低于治療前,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或 P<0.01);經治療,有效32例,顯效14例,無效2例,總有效率為95.6%,提示不同癥狀給予合適的急診診治,對于頸椎揮鞭樣損傷患者效果顯著。
[1]俞永林,姜建元,夏軍,等.頸髓揮鞭樣損傷的診治[J].中國臨床神經科學,2002,10(3):87-88.
[2]陳峰,韓志強.揮鞭樣損傷綜合治療的療效分析[J].中華物理醫學與康復雜志 ,2008,30(9):118-119.
[3]Chen HB,Yang KH,Wang ZG.Biomechanics of whiplash injury[J].Chin Traumatol,2009,12(5):305-314.
[4]Bannister G,Amirfeyz R,Kelley S,et al.Whiplash injury[J].Bone Joint Surg Br,2009,91(7):845-850.
[5]戴力揚.揮鞭樣損傷的診斷和治療[J].中國脊柱脊髓雜志,2003,13(6):378-381.
[6]Kasch H,Slooa Id-RdeM l K,Arendt-Nielsen L,et al.Headache,neck pain and neck mobility after acute whiplash injury:a prospective study[J].Spine,2001,26:1246 -1251.
[7]黎海燕.揮鞭樣損傷及其 MRI進展[J].放射學實踐,2010,25(12):1411-1413.
[8]朱頡,韓敦富,吳曉翔,等.交通傷致頸椎揮鞭樣損傷的急診診治[J].中華創傷骨科雜志,2010,12(7):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