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艷妍
(廣東省韶關市第一人民醫院B超室, 廣東 韶關 512000)
胎兒宮內窘迫是嚴重的產科合并癥,本文通過觀察探討孕晚期胎兒大腦中動脈及靜脈導管多普勒血流預測宮內窘迫的臨床應用價值如下:
1.1 一般資料:選取我院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出現宮內窘迫的孕產婦212例,年齡在19-45歲,平均年齡為28.5歲,孕周在30-42周,平均孕周為37.5周,初產婦167例,經產婦45例,均經產檢為正常妊娠的孕產婦,均為單胎妊娠,無合并妊娠期糖尿病、高血壓等合并癥,月經規律,超聲檢查胎兒大小與孕周基本相符,其中前置胎盤23例,胎盤早剝12例,臍帶繞頸67例,羊水過少24例,羊水混濁28例,采用彩色多普勒超聲診斷儀常規監測胎兒大腦中動脈和靜脈導管血流指標,評價二者對預測宮內窘迫的價值,觀察記錄檢測結果。
1.2 儀器:選用的是彩色超聲診斷儀(型號:西門子鳳凰、飛利浦 HD15),探頭頻率設置為 3.5-5MHz,容積取樣本為2mm,調整聲速與血流的夾角保持在60度。
1.3 檢查方法:孕產婦均采取仰臥位,進行常規產科檢查后,設置好彩超的各參數后,選定檢測標準的雙頂徑測量平面,對胎兒的大腦中動脈橫切面進行檢查,探頭緩慢在顱底位置進行移動,徘徊在前、中顱窩間尋找出成對的蝶骨大翼,再改用CDFI對顱內的動脈彩色血流進行觀察記錄,注意對大腦的中動脈血流進行多普勒取樣。獲取連續3個以上形態一致、完整清晰的頻譜圖進行測量。對胎體采取矢狀切面略斜切的方式,經腹壁位置顯示出臍孔,背側部可見下腔靜脈血流,臍靜脈進入肝臟后經儀器顯示出,并繼續向上、向后行走,觀察在肝內的臍靜脈竇與下腔靜脈間有一細小管狀結構,彩色多普勒顯示為細窄、明亮血流信號,即為靜脈導管。靜脈血流在超聲的Doppler血流波形顯示出異常的圖形,主要表現為α谷消失或出現倒置現象[1]。均采取CDFI對胎兒大腦中動脈收縮期最大流速(S)與與舒張末期流速(D)的比值S/D及阻力指數RI,靜脈導管的心室收縮峰(S)、心房收縮谷(A),A谷血流是否消失或反轉等數據進行測量并同時記錄儲存,進行統計學分析。
1.4 統計學方法:本組數據采用SPSS13.0統計學軟件進行處理,計量單位采用±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均數t檢驗,以P<0.05為有統計學意義。
2.1 胎兒大腦中動脈多普勒血流結果:大腦中動脈S/D值及RI值超出正常范圍184例(86.8%),大腦中動脈PI值超出正常范圍181例(85.4%),靜脈返流12 例(5.7%),其中胎死宮中 8 例(3.8%),發生宮內窘迫的胎兒的血流動力學變化對比正常胎兒存在顯著性差異(P<0.05),具有統計學意義。見表1。

表1 大腦血流動力學超出范圍與正常胎兒大腦血流參考值對比
2.2 胎兒靜脈導管多普勒血流結果:正常的胎兒靜脈導管血流參數為:D波的峰值速度在39-69cm/s,S波的峰值流速在43-75cm/s,A波的峰值流速在25-48cm/s,平均流速在37-63 cm/s,皆為隨孕齡的增加而增加。S/A 在 1.84-1.58、(S-A)/Vmean 在 0.53-0.44、(S-A)/S 在 0.44-0.36、(S-A)/D 在 0.52-0.38,皆隨孕齡的增加而減低。靜脈導管血流動力學S/D檢測結果超出正常范圍170例(80.2%),S/D與孕齡之間存在正相關的關系(r=0.1,P>0.05)。見表2。

表2 靜脈導管血流動力學超出范圍與正常胎兒大腦血流參考值對比
目前,臨床上最為常用的監測胎兒宮內情況的方法有CDFI測量、胎兒MCA電圖、胎心電子監護、超聲生物物理評分、超聲測羊水指數、數胎動及胎兒胎盤動脈的阻力指標等。有相關研究顯示,胎兒的胎盤動脈受阻,通常由于胎兒發生宮內窘迫便引起血管收縮、痙攣,因此,血管血流的改變能作為胎兒出現宮內窘迫的提示指標。本文中統計發現,當胎兒發生宮內窘迫時,胎兒的大腦血流受阻的動力學指標明顯隨著孕周的增加而呈逐漸下降的趨勢,但胎兒窘迫的發生率并未隨孕周的增大而有所降低,這就表明孕周越大,經腦血流檢測出胎兒宮內窘迫的難度也相應增大,主要原因是當胎兒發生宮內窘迫時,胎兒的腦動脈血管明顯擴張,管徑明顯增粗,引起血流阻力降低,增加血流量,用于保證胎兒能在窘迫狀態下繼續維持腦血循環的正常血液供應,而這些血流參數往往是臨床用以預測胎兒的中樞神經系統受損程度的指標,尤其針對胎兒窘迫嚴重、腦血流量減少、顱內腦血流循環障礙、宮內狀況差等,若孕周越大,就越容易造成漏診,造成嚴重的后果[2]。本文通過統計發現,運用彩色多普勒超聲診斷儀對胎兒大腦中動脈收縮期最大流速(S)與舒張末期流速(D)的比值S/D及阻力指數RI,靜脈導管的心室收縮峰(S)、心房收縮谷(A),A谷血流是否消失或反轉等進行檢測,大腦中動脈RI值超出正常范圍184例(86.8%),大腦中動脈 PI值超出正常范圍181例(85.4%),靜脈導管血流動力學超出范圍170例(80.2%),靜脈返流12例(5.7%),其中胎死宮中8例(3.8%),表明除了早期經腦血流檢查能有效檢出胎兒宮內窘迫,而靜脈返流是晚期宮內窘迫一個重要的提示指標,往往是胎兒嚴重缺氧或胎死宮內的危險信號,需要引起臨床警惕。因此,臨床上應全面加強圍產期的孕檢管理,有效結合大腦中動脈和靜脈導管血流指標,及早發現及早診斷,及時針對性采取積極預防與治療,盡可能降低圍產兒的病死率。
[1]刁純青,許慶松.胎兒宮內窘迫的彩色多普勒血流顯像研究[J].中國實用醫藥,2010,5(9):77-79.
[2]郭玲,康素玲.彩色多普勒超聲檢測胎兒宮內缺氧大腦中動脈及臍動脈血流動力學變化的臨床價值[J].中國實用神經疾病雜志,2010,13(5):67-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