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春燕
(河北省承德市口腔醫院, 河北 承德 067000)
埋伏阻生牙是指因萌出位置不夠或外周存在某種因素使牙齒不能萌出到正常位置者[1]。上頜前牙埋伏阻生是臨床上導致錯 畸形的常見原因,上頜尖牙是除第三磨牙外最易發生埋伏阻生的牙齒[2]。臨床上多見埋伏多生齒一般選擇拔除治療,而對于自然牙列中的前牙埋伏阻生盡量給予保留,以維持自然牙列的完整性。近年來隨著正畸固定矯治技術的日益提高及口腔外科的相互合作,很多埋伏阻生前牙避免了被拔除的厄運。本文應用正畸固定矯治技術配合手術開窗助萌矯治上頜前牙埋伏阻生患者23例,通過正畸牽引治療均取得滿意的治療效果。
上頜前牙埋伏阻生病人23例,男13例,女10例,年齡9-23歲,平均14.2歲。具體情況見表1。

表1 23例上頜前牙埋伏阻生患者臨床資料
2.1 首先對患者口腔進行常規檢查,取記存研究模型,拍曲斷片及局部牙位X光片,確定埋伏牙的大小,形態及生長方向,對埋伏阻生牙的拔除與保留做出正確診斷。根據患者檢查結果,與患者溝通,制定正畸與開窗手術的治療方案。
2.2 戴直絲弓矯治器,開拓間隙,間隙足夠時進行外科開窗手術,多采用封閉助萌法。暴露埋伏牙,在埋伏牙上粘T-N托槽,托槽上下兩圓管內分別穿結扎絲,留在齦外與弓絲結扎,進行結扎牽引。牙齦縫合一周后拆線。如果是多顆牙埋伏阻生在開窗后把所見到的牙,能粘托槽的牙盡量都粘上,減少開窗次數,同時減少患者的痛苦及經濟負擔。埋伏牙萌出最短時間為1.5個月,最長時間為11個月,平均6.5個月。埋伏牙出齦后利用主弓絲調整牙位排齊牙列,矯治完成。在23例患者中有4例由于上尖牙易位阻生,壓迫中切牙及側切牙,造成其牙根吸收超過1/2,牙齒松動,采取拔除治療(中切牙2例、側切牙2例)。對于易位的尖牙萌出后,將其牙冠進行修整外形代替中切或側切牙。
23例前牙埋伏阻生患者,通過應用外科開窗手術結合正畸牽引治療,使埋伏阻生牙完成將其牙冠牽出的目的,并排列于正常牙弓內,未發生牽引中的意外,牙髓及牙周情況正常,牽引成功,矯治效果良好。
4.1 選擇合適的開窗手術時期:在上頜前牙埋伏阻生開窗助萌前,一定要等間隙完全拓展到足夠寬度時再行開窗手術,協助外科醫生選擇正確的暴露方法,使阻生牙的矯治過程更容易治療,結果更穩定以及牙的齦緣外形更美觀[3]。
4.2 應用適宜的矯治力:牽引力應弱而持久,埋伏牙每四周結扎加力一次,牽引力不宜過大一般為50-70g為宜[4],牽力過大有可能導致埋伏牙牙髓壞死或正畸托槽脫落,再行二次開窗手術,增加病人痛苦。牽引的速度不宜過快,以待牙周骨組織的改建及纖維束的重新排列,從而獲得穩定的療效[5]。
4.3 相鄰牙齒增加支抗:對于埋伏牙開窗牽引的鄰牙一定要加強支抗,把多個牙聯合結扎形成一個整體,否則鄰牙會出現壓低現象,影響咬合關系,如果是多個前牙埋伏時,在用對頜牙做支抗時也要增加支抗,否則對頜牙伸長同樣影響咬合。
4.4 對阻生牙的成功治療離不開檢查和診斷:除常規的臨床檢查外,特別需要X線片對阻生牙進行定位分析,明確阻生部位(頰腭向、高低位、易位),牙冠的方向(近遠中傾斜、水平阻生),牙根情況(彎曲、過短),鄰牙的牙根吸收等。
[1]馬緒臣.口腔頜面醫學影像診斷[M].第3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0.82-109.
[2]步捷,王旭霞,張君,等.恒牙埋伏阻生的臨床分析[J].臨床口腔醫學雜志,2007,23(6):363-366.
[3]趙志河.安氏Ⅰ類錯牙合畸形的矯治[J].中國實用口腔科雜志,2008,1(4):198-200.
[4]杜平均,張利,劉宏偉,等.埋伏牙的正畸牽引治療體會[J].中國美容醫學,2009,8(18):1162-1163.
[5]李孝明,王友君.改良Nance弓牽引導萌上頜埋伏牙療效觀察[J].現代口腔醫學雜志,2011,25(1):68-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