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搏驟停是工業化國家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而有效的心肺復蘇(CPR)是搶救這類病人的唯一途徑。一般心搏停止而腦缺氧4min~6min就可出現不可逆的大腦損害,因此心肺復蘇在發病后5min內執行,復蘇最可能成功。這就要求我們對公眾進行急救技能的培訓,有些國家或城市已將急救培訓納入中學生課程。我科于2010年1月起組織急診醫務人員對本市303名中學生進行了急救知識與技能的培訓,取得了較好的效果。現報道如下。
1.1 培訓對象 初中、高中學生共303人,其中初中組144人,高中組159人;男144人,女159人;年齡12歲~17歲;每次培訓30人~40人。
1.2 方法
1.2.1 培訓內容 包括生存鏈、正確啟動急救醫療服務系統(EMS)、徒手CPR等的急救知識。參照國際心肺復蘇指南2005版的要求[1],結合青少年的特點,制作成簡單、易學、重點突出的多媒體課件。內容主要包括:心搏呼吸驟停的判斷、救護體位、開放氣道、口對口人工呼吸、胸外心臟按壓方法、復蘇有效指證的判斷等。將心肺復蘇指南2005版新觀點融入到培訓中:①對無反應者先打電話啟動EMS,再打開氣道檢查呼吸,若沒有呼吸,先進行2次人工通氣,不必檢查循環體征即開始進行30次胸外按壓,隨后再給2次人工呼吸,如此周而復始。②簡化人工通氣的技術,持續1s的吹氣,可見胸廓抬起即可,避免過度通氣。③強調胸外按壓的重要性,要求用力按壓、減少按壓中斷、按壓速率100/min、按壓深度4cm~5cm,應使胸廓完全反彈。④胸外按壓與通氣比為30∶2。
1.2.2 培訓人員 三級甲等醫院急診科副主任醫師和護士長,獲得中國紅十字救護培訓師資證書。
1.2.3 培訓前后測試 培訓前測試以了解學生現有的急救知識水平,內容主要涉及如何正確判斷心搏呼吸驟停、人工呼吸及心臟按壓的相關知識等;培訓后測試以了解學生掌握知識的情況。前后測試卷相同,由25道單選題組成,滿分100分。
1.2.4 培訓方法 由高年資急診醫師和主管護師共5人組成專業培訓隊伍,對參加CPR培訓的中學生進行4h的培訓。培訓步驟如下:①培訓前進行問卷調查和測試(20min)。②用自制的多媒體課件進行心肺復蘇理論知識授課(60min)。③培訓后進行問卷測試(20min)。④培訓人員用教學模擬人進行示范操作,并結合理論講解(20min)。⑤指導學生在心肺復蘇模擬人上訓練,要求人人過關,教師與學生比例為1/5~1/8(60 min)。⑥CPR技能考核,以正確判斷心搏呼吸驟停、正確的救護體位、正確開放氣道、正確進行人工呼吸、胸外心臟按壓和如何判斷復蘇有效為考核標準,運用模擬人考核,模擬人操作指示燈顯示綠色為合格,考核不合格者重新培訓直至合格(60min)。
1.2.5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0.0統計軟件進行統計學分析。
2.1 兩組學生培訓前后急救知識得分 初中組學生共144人,培訓前急救知識考核及格(≥60分)1人,不及格143人,及格率0.7%;培訓后急救知識考核及格114人,不及格30人,及格率79.2%。高中組學生共159人,培訓前急救知識考核及格21人,不及格138人,及格率13.2%;培訓后急救知識考核及格140人,不及格19人,及格率88.1%。其他數據詳見表1。
表1 兩組學生培訓前后急救知識得分情況(±s) 分

表1 兩組學生培訓前后急救知識得分情況(±s) 分
時間 人數 培訓前 培訓后 t值P初中組 144 32.83±9.59 63.90±7.51 -30.60 <0.01高中組 159 48.92±9.42 75.80±13.01-21.10 <0.01 t值 9.62 9.79 P<0.01 <0.01
2.2 兩組學生培訓后操作技能合格率 兩組學生CPR操作技能培訓后考核合格率,初中組合格的有141人(97.9%);高中組有159人(100.0%),差異無統計學意義(χ2=3.36,P>0.05)。
3.1 國外CPR急救技能培訓現狀 在許多經濟發達國家,醫學急救知識通常被政府列入常規教學課程,如瑞典45%的人參加過某種形式的CPR急救技能培訓[2],而波蘭和澳大利亞分別為75%和50%[3-5]。在德國急救培訓普及工作做得最好,聯邦政府法律保證公民急救的權利和義務,且2004年起政府規定10歲~16歲的青少年要接受1.5d的心肺復蘇及外傷等課程學習。
3.2 我國對中學生進行CPR急救知識和技能培訓的迫切性中學生是意外傷害的高發人群,據統計,目前意外傷害所造成的死亡已占青少年死亡率第1位[6,7]。由于中學生在家時間較多,學習能力又較強,對中學生進行CPR培訓,對于部分校園突發急救事件和家庭突發急救事件的及時有效處理有著一定的積極意義。因此在學校進行CPR培訓有利于進一步提高我國第一目擊者實施CPR比率,使心搏驟停病人在第一時間獲得正確有效的CPR,可進一步提高院前CPR的成功率。
3.3 由醫院專業急救人員對中學生進行急救技能培訓的模式值得推廣 本研究結果顯示,中學生普遍缺乏心肺復蘇相關知識及操作技能。培訓前CPR理論知識測評中,初中組學生及格率0.7%,高中組學生及格率13.2%;但培訓后初中組學生及格率達79.2%,高中組學生及格率達88.1%。心肺復蘇操作技能培訓后考核合格率初中組97.9%,高中組100.0%。說明對中學生普及CPR知識已刻不容緩;而培訓后他們大多數能很好地掌握CPR知識和操作技能,證明培訓切實可行。同時,本次培訓中我們還可以看到初中生的急救知識更加匱乏,但培訓后急救知識測評的及格率達79.2%,低于高中生,可能是因為基礎水平的不一致。初中組和高中組CPR操作技能考核的合格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說明只要參加規范的CPR知識與操作技能培訓,初中生也能很好地掌握CPR技術。而且國內研究者認為,從初中階段就開展急救知識、技能的素質教育,收益更大[8,9]。同時,由三級甲等醫院具有資質的專業人員通過集中理論授課和分組操作演練的模式實施培訓,在授課時還聯系日常生活實際,適當加入專業的醫學知識,便于學生理解、掌握更多的急救知識,使培訓更加規范、有效,達到預期目的。學校-醫院聯合培訓是普及中學生CPR技能的理想方法和重要途徑。我們建議有關部門盡早將CPR知識納入初中教育課程,這樣可使每位中學生都得到系統、全面的急救知識培訓,為進一步提高院前CPR成功率打下基礎,對有效保護、促進青少年健康、平安起到積極意義,值得在中學生中推廣。
[1] ECC Committee Subcommittees and Task Forces of the 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2005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 guidelines for 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and emergency cardiovascular care[J].Circulation,2005,112(Suppl 24):IV1-203.
[2] Axelsson AB,Herlitz J,Holmberg S,etal.A nationwide survey of CPR training in Sweden Foreign born and unemployed are not reached by training programmes[J].Resuscitation,2006,70(1):90-97.
[3] Rasmus A,Czekaljo MS.A national survey of the polish population’s 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knowledge[J].Eur J Emerg Med,2000,7(1):39-43.
[4] Celenza T,gennat HC,O’Brien D,etal.Community competence of 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J].Resuscitation,2002,55(2):157-165.
[5] Smith KL,Cameron PA,McR Meyer AD,etal.Is the public equipped to act in out of hospital cardiac emergencies?[J].Emerg Med J,2003,20(1):80-87.
[6] Hang HM,Bach TT,Byass P.Unintentional injuries over a 1year period in a rural vietnamese community:Describing an iceberg[J].Public Health,2005,119:466-473.
[7] Blum RW,Nelson MK.The health of young people in a global context[J].Adolescent Health,2004,35:402-418.
[8] 張雁,溫新華,陳志,等.參與式培訓在中學生急救技能培訓中的應用[J].中華急診醫學雜志,2009,18(2):221-222.
[9] 郭劍虹,吳妙桓,陳雪華,等.對中學生進行心肺復蘇技能培訓的方法與效果[J].中華現代護理雜志,2009,15(3):2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