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本文擬從社會語言文化角度出發,以網絡亞文化平臺為語境,并以歐美影視劇字幕組翻譯者為對象來探討網絡語境對其語言文化表達的影響及其語言輸出的網絡語言口語化特征,并分析其在跨文化交際中的文化角色,希望以此拋磚引玉,引起國內翻譯界對這一現象的關注及更多研究。
[關鍵詞] 影視字幕組;網絡文化語境;網絡口語化;文化角色
隨著國際交流的頻繁開展、全球化步伐的加快,跨文化交際的重要性日趨顯著。在這樣的大背景下,國際影視作品作為一種重要的文化媒介,已經成為人們日常文化生活的一個部分,也成了歐美文化愛好者理解異國文化的重要途徑之一。在全球化網絡背景下,美國電影、電視劇更多通過國際互聯網傳播構成了一種特殊的文化景觀。在日益增多的網民的文化需求之下,電影字幕翻譯應運而生,并且越來越受到翻譯界的重視。隨著社會多元化的發展,各種商業翻譯層出不窮,其中影視字幕翻譯是一種具有休閑娛樂、訊息傳達、文化傳播等用途的重要的現代翻譯類型。主要是通過為影視作品配以字幕,使電影觀眾在較短時間內獲取最大量的信息的同時,欣賞到原汁原味的異國文化。
一、影視字幕組的物理狀態——起源、現狀、片源、分工
(一)起源
外國電影、美劇、其他外國電視劇(如韓劇或者泰劇),甚至是動漫作品,都沒有國界地在世界互聯網上大量傳播。隨著網民對國外流行或者經典的電影電視下載和觀賞需求的增加,字幕組這樣一個新興群體開始進入網民的視野。維基百科對字幕組(英語:Fansub group)的定義是,為影視作品制作本國文字字幕并將其發布在網絡上的愛好者團體。由字幕組配上字幕的影視作品被稱為字幕組翻譯作品。這個誕生于互聯網的新事物并不是中國的特殊產物,是全世界都存在的,而且多國家的字幕組保持著友好的合作關系。字幕組成員散布世界各地,辦公場所沒有空間限制,所有人均以電腦操作,通過網絡聯系。這是種自發無酬勞的志愿翻譯,不以盈利為目的。
(二)分類
從其藝術類型來看,目前國內的字幕圈子分為動漫、電影和劇集字幕組三類。從事影視字幕翻譯工作的網站或者論壇逐漸增多,其中以射手網、伊甸園、漢風、韓劇熱線等較為知名。這些網站都是以論壇為核心發布翻譯作品,一般設有自己專門的字幕翻譯小組。最早的字幕組是成立于2003 年的YYeTs(人人影視)。隨后組建的主要的字幕組有TLF(被公推為最具影響力的一個)、YDY(伊甸園),與人人影視一道成為三個影響較為廣泛的字幕組。FR(風軟)、Ragbear(破爛熊)、悠悠鳥、圣城家園、飛鳥影苑等后起字幕組也具備很強的字幕翻譯能力,漸漸在網絡影視字幕翻譯中擔任重要角色。中國互聯網世界中有大大小小的近百個字幕組。
從技術角度分類的話,字幕組翻譯作品的分類包括AVI 格式的影片(和)RMVB或是 DVDRIP 格式的影片。前者字幕和影片通常是分開的,而且大多數有多種語言可以選擇。后者字幕壓在影片里的,影片容量沒有AVI 格式的影片格式大,音質和畫質相對清晰度也不如前者。
(三)片源及工作流程
字幕組的生存方式是依附于國外原創影視作品的輸出。如0-day組織將新發行的軟件、電影、游戲等在北美電視論壇等網絡載體上供全世界免費分享。而字幕組則一般借由在國外的成員(留學生或者華人),將片源從國外BT網站傳到國內字幕組的FTP服務器,或者從韓國服務器下載到本地的 FTP。他們有一套成熟、緊湊的工作流程,利用海外資源和外語特長對片源進行譯制,制作時間短,將字幕與畫面配合起來。之后交由論壇的壓制組和發布組持續不斷地將更新播出的外國電影、電視劇的對白翻譯成中文字幕,連同新鮮出爐的劇集一起發布在國內公共論壇上,供網友免費下載分享。然后再由網友通過 BT、FTP在其他地方即時“傳播”。
二、E平臺語境下影視字幕組輸出語言的特征與文化心理——語境對譯者的操縱
(一)字幕組譯者語言輸出的E平臺——網絡文化語境
翻譯活動是受社會歷史形態等文化語境影響與制約的行為,因為翻譯活動不能脫離譯者所處的文化語境和一定的社會政治語境。語言作為一種社會現象,必然與社會發生共變。因此索緒爾說語言活動的社會方面只能作為社會成員之間約定俗成的東西而存在。在社團內部,由于人們之間的相互聯系密切,交際頻繁,因而在語言的使用上表現出一些不同于其他社團的特點。各種言語社團在全民語言的基礎上產生各有自己特點的語言分支或語言變體。根據韓禮德的“語境理論”,我們知道語言是因為語言環境的需要而產生。因此,網絡語言的迅速成形與發展也是如此。從技術手段來看,網絡傳播不同于一般的言語交際,它利用了發達的現代信息技術,通過高科技的手段使大眾傳播呈現出了新的特點。這個“虛擬世界”具有的隱蔽性、開放性等特點,使得網上交際相對于現實交際而言,具有更大的隱蔽性和自由性。
而網絡語言交際主體之間的社會關系可以界定為相對等位的網絡社會關系網中。據有關資料顯示,網絡交際主體主要是知識青年,是具有一定文化、懂一些外語、對網絡比較熟悉的35歲以下高知階層。網絡主體行為個性化是其最主要的特征。在這個推崇個性、追求時尚速度的世界里,網民們用自己對于語言的獨特感知,在他們的思想意識中,對新的東西總是抱有特殊的感情。他們因其身心發展的特殊性,因而學習、交流、休閑多以網絡為主。他們求新求變的文化心理使他們把反映世界科技、分享世界文化的行為換化成網絡交際語言的使用和創新上,創造出種種新穎的表達方式以彰顯個性。
數字化的虛擬世界為網民的交際溝通提供了一個博大而寬容的語言交際環境,使得網民在網絡這個載體上發展成為一個推崇個性、標新立異、張揚個性的亞文化群體。網絡傳播體現出的基本特點使得網絡語言也不同于一般的社會交際用語,網絡語言成為一種新興的社會方言,顯示出其獨特的風格,介于口語與書面語之間,正在網絡的虛擬空間上大行其道,并有逐漸滲入現實空間的趨勢。
(二)影視字幕組的輸出語言的特征與文化心理
根植于互聯網的影視劇字幕組,與規范的影視翻譯不同的是,在其翻譯語言輸出上體現出在網絡亞文化語境之下大量的語言表達——目的語的網絡口語化趨勢。
計算機多媒體技術支撐的網絡交際平臺使得這個交際社區是個開放的、非中心主義、多元化的空間,也使得網絡語言中的交際主體的構成情況與日常交際主體有所不同。字幕組成員通過各大字幕網站招聘而來,絕大部分都是具備一定外語水平、IT技術、教育程度較高的在校大學生、都市白領、專業精英等對外來文化充滿渴望的年輕人。而觀看影視字幕組出品的中國網民更為集中在學歷和英語水平相對較高的中青年層次,尤其是都市白領和高校學生。無論譯者還是受眾都是對語言的使用比較敏銳的交際群體,使得他們更容易達成共識。在這個交際群體相對年輕化的充滿活力的語言群落里,影視字幕組翻譯者在翻譯的過程中苦心將源語言譯成許多生動有趣且反主流的非規范的網絡語言形式,營造出輕松幽默的語言氛圍。他們翻譯的字幕帶有當前網絡文化群體文化氛圍中的流行習語和網絡俚語的使用,體現著該文化的某些特質,如“I swear to god”被譯成“向毛主席保證”,在坊間廣泛流傳。再如:
(1)《欲望都市》
I thought you two would hit it off.
譯語:我想你們兩個會來電。
(2)《花木蘭》
Pack your bags Cri-Kee,were movinout.
譯語:收拾行李,咱們走人。
(3)Do not argue with an idiot.He will drag you down to his level and beat you with experience.
譯語: 你永遠不能戰勝一個純SB,因為他會把你的智商拉到跟他一樣的水平,然后用豐富的經驗打敗你。
(4)《功夫熊貓》
When 1 was young and crazy.
譯語:憤青。
以上例子中出現的“來電”“走人”“SB”“憤青”等字眼,無不是流行網絡用語(或為習語,或為俚語),釋放著字幕組成員對網絡文化解構的快感。同時既能迎合廣大網民的審美趣味,又能借由互聯網廣泛傳播,更貼近真實生活。
(三) 影視字幕組譯者的文化角色
從本質上說,語言是文化的一個部分,是文化的一種特殊表現形式,同時語言作為文化的載體,必然可以從其中找到該文化的特點,因而對文化有一定的制約和表征作用。全球化的空前之態使得我國與西方國家特別是英語國家的文化交流越來越頻繁,翻譯是跨文化的交流對話活動。這種自覺自發、依托網絡生存的亞文化群落已成為跨文化交際中不可忽視的力量。字幕翻譯的目的即跨文化交際:在不同的文化之間搭建一座橋梁,將源語文化介紹給目的語文化;這里他們扮演著“文化中介者”的角色。字幕組成員以獨有的語言接近性和知識實力在互聯網上創造了一個個以其為核心的海外文化貢獻和交流的社區群體,并試圖通過自己的力量去向本國受眾輸入世界潮流、異域文化價值觀生活理念以及各種最新發展趨勢。就文化受用角度而言,外國影視劇作品的受眾基本以高學歷人群為主,大部分的目的是借助觀看美劇提高英語口語和聽力水平。字幕組為這些想通過看大量的歐美電視和電影來學英語、了解西方文化的人提供了一個絕佳的平臺。因此,他們被網友看做是歐美流行文化的愛好者和傳播者。
三、結 語
網絡空間改變了人們的交際方式,網絡語言是當前語言交際中的活躍部分之一,是語言多樣化的具體體現。對待新興的網絡語言,我們應該要用客觀、發展、聯系的眼光來看到網絡語言的發展,語言接觸和變異理論的視角無疑為我們提供了新的思路。無論是從理論上,還是從實踐角度來說,與正規的影視翻譯不同的、滋生于網絡平臺語境之下的互聯網字幕組翻譯,是有必要從文化與語言的關系視角加以研究和探討的,字幕組翻譯既能使語言的表達手段更為多樣化,字幕翻譯又在跨文化交際中起橋梁作用,這將對語言與文化關系以及跨文化交際理論的豐盈與發展起積極的作用。
[參考文獻]
[1] 段志聰.英語影視劇字幕翻譯方法研究[J].重慶科技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15).
[2] 歐陽鹿.中國字幕組翻譯現狀研究[D].長沙:湖南大學,2009.
[3] 侯彥婷.美劇在中國的網絡受眾分析[D].北京:首都師范大學,2011.
[4] 胡綺珍.中國字幕組與新自由主義的工作倫理[J].新聞學研究,2009(10).
[5] 張薇,王紅旗.網絡語言是一種社會方言[J].濟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01).
[6] 錢紹昌.影視翻譯——翻譯園地中愈來愈重要的領域[J].中國翻譯,2000(01).
[7] 楊洋.電影字幕翻譯述評[J].西南交通大學學報,2006(04).
[作者簡介] 吳東玲(1976— ),女,吉林長春人,碩士,吉林農業大學外國語學院講師。主要研究方向:應用語言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