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 燕,武琴琴,卜肖紅
(安徽中醫藥高等專科學校,安徽 蕪湖 241002)
高職醫療美容技術專業培養的是具有良好職業素質、人際交往與溝通能力,掌握醫療美容技術專業所必備的知識和技能,能運用醫學美學知識、醫學基本理論知識、醫療美容技能等在醫療美容機構、生活美容機構及化妝品(代理)公司等醫療美容技術崗位,從事醫療美容技師、醫療美容咨詢與設計師、美容師以及美容導師/講師等工作的高素質技能型專門人才。因此,專業培養目標的制定就要考慮醫療美容技術專業相關崗位要求具備的素質、知識和能力。
根據專業職業崗位調研,醫療美容技術專業學生就業領域有醫療美容服務、生活美容服務。主要面向綜合性醫院的醫療美容科、美容專科醫院、醫療美容門診、美容連鎖機構、大型美容院及化妝品(代理)公司等。在以上就業領域中,適合高職醫療美容技術專業畢業生的主要有四大崗位群:美容師崗位群、醫療美容技師崗位群、美容咨詢師崗位群、美容業管理營銷崗位群。
根據培養目標和就業市場調研分析,我們認為高職醫療美容技術專業人才培養要以職業能力為核心,改革傳統教學,突出實踐教學,探索一套與之相適應的實踐教學模式。
我校醫療美容技術專業人才培養方案中職業素質的培養目標為:“兩種態度”,即愛崗敬業的態度、認真負責的態度;“兩種精神”,即團結協作的精神、開拓創新的精神;“七種能力”,即美容皮膚護理的操作能力和美容護膚方案制定的能力、化妝品的選擇運用能力,對常見損容性皮膚疾病的保健和配合美容醫師予以診療的能力,文飾技術、物理化學美容技術、注射技術等應用能力,美容中醫技術應用能力,美容醫學臨床咨詢與溝通的能力,將醫學美學、美容心理學相關知識運用于美容技術實踐的能力,美容業管理與營銷的能力。
工作態度、精神和能力的培養都需要通過專門領域的學習與實踐訓練,為此,以實訓課程建設為依托,將培養目標細化到每節課中,并在教學實踐中不斷反思、研究,以提高職業能力培養效果。

表1 醫療美容技術專業崗位群職業能力相對應的學習領域
在實踐教學中,以學生未來的職業生涯為導向,以學生職業能力培養為目標,整合課程內容,建設“能力課程”;構建充滿活力的實訓課堂,探索以培養學生職業能力為目的的“教、學做”一體化課程方法;采用基于職業能力有效評價的課程考核方法;探索并實踐校內外結合、課內外結合的職業能力訓練模式。
在教育教學實踐中,遵循“體現必要性,反映綜合性,突出實踐性,強化操作性”的原則,進行課程內容綜合化改革,打破傳統的學科課程實訓內容各自獨立進行的教學模式,從一門或幾門學科中提取出包含皮膚護理實訓、身體護理實訓、理化治療實訓、文飾技術實訓、顧客溝通技巧實訓、美容院管理實務實訓等涉及專業技能的項目,組成職業“能力課程”。
如將傳統課程體系中的“美容皮膚科學”、“面部護理手法”、“面膜的調制與使用”、“化妝品學”等課程的實訓內容綜合為“皮膚護理實訓”;將原來的“推拿手法”、“芳療美容”、“反射療法”、“美容針灸學”等課程的實訓內容綜合為“身體護理實訓”;將原來的“激光美容”、“光子美容”、“化學剝脫術”、“美容儀器的使用”等課程的實訓內容綜合為“理化治療實訓”;將原來的“美容醫學咨詢與溝通”、“醫學美學”、“美容心理學”、“美容社交禮儀”等課程的實訓內容綜合為“顧客溝通技巧實訓”;將原來的“美容行業管理與營銷”、“化妝品學”等課程的實訓內容綜合為“美容院管理實務實訓”。職業“能力課程”把原來學科課程的教學與訓練內容根據職業能力培養的需要加以整合,以培養學生將來從事醫療美容技術相關職業崗位的工作能力為目的,增強了教學與訓練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在學生專業課程學習的基礎上,將職業“能力課程”穿插在第二至四學期開設,目的是進行綜合能力訓練。
“教、學、做”一體化教學方法打破原有課程體系,將理論教學內容與實踐教學內容有機結合成一個個教學項目。
如“皮膚護理實訓”內容包括清潔護理、面部按摩手法、面膜的調制使用方法、美白護理、抗衰老的護理及皮膚分型護理幾個項目。在理論學習的基礎上,對實訓項目重新安排,實行“實例選取—實例皮膚診斷分析—護理方案制訂—護理方案實施—展示交流—效果評價”六段式教學模式,要求學生帶著任務學習,強化皮膚護理工作過程職業能力的培養。
“顧客溝通技巧實訓”根據課程教學目標和美容咨詢溝通的工作流程,將課程項目細化、序化為具體工作任務:一般接待—美學分析—美學評價—美學建議—美學設計—技術溝通—術中溝通—術后回訪—撰寫美容咨詢報告。通過教師的指導、點撥、答疑,學生進行實踐、討論、歸納,并在教師指導下研究、鞏固、展示,突出能力培養主線,強化能力培養。
靈活運用情景模擬教學法、現場研究法、案例教學法,將抽象的問題具體化、形象化,將理論分析與實踐應用相結合,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由被動接受知識變為主動學習,從而讓學生在實踐中提高職業能力。
如“顧客溝通技巧實訓”中的“醫療美容糾紛的防范”實訓,模擬糾紛現場情境,學生分角色扮演美容師、美容咨詢師、美容院經理、顧客。學生扮演的美容師、美容咨詢師、美容院經理應對糾紛時,要遵循“積極應對,充分溝通,有章可循,重在調解”的原則,溝通方式要恰當、及時、有效,還要有一定的技巧。模擬表演結束后,各角色扮演者要向大家說明自己為什么這么做,其理論依據是什么。然后,學生之間互評、討論,教師評價。情境模擬教學法不僅鍛煉了學生的反應能力,提高了學習的積極性,還培養了學生的互助、合作、善于思考的能力。
包括根據崗位工作需要的專業知識設計閉卷試題,根據崗位工作需要的技能設計開卷試題和技能操作試題,根據學生在美容機構見習和實習的表現由實習單位指導教師進行評價,加上學生平時的聽課出勤、課堂發言、小組討論、課后作業、見習報告等,既檢查了學生對崗位所需知識、技能的掌握情況,又考核了學生的崗位工作能力,還考核了學生的學習、工作態度,職業素養,與人交流合作的能力等,提高了考核的實效性。
校內職業能力訓練采用單項實訓與綜合訓練相結合的實踐教學模式。
(1)單項實訓是根據醫療美容技術崗位群工作任務所需的專業技能,在不同課程教學與實踐過程中進行某一方面或某項專業技能的訓練。單項技能訓練包括人體美學測量技能訓練,化妝基本技術訓練,面部按摩基本手法訓練,推拿基本手法訓練,面部刮痧技能訓練,芳療基本手法訓練等,側重于基本功的練習。
(2)綜合訓練則是在幾門相關課程結束后組織集中實訓,它要求綜合運用相關知識、技能,完成某項崗位工作能力的訓練。綜合訓練主要放在第四學期的綜合能力訓練和第三學年的校外頂崗實習中進行。加強校內實訓場所建設,為校內實踐教學和能力訓練提供實訓基地。我校美容實訓中心,包括兩個美容實訓室,可容納120名學生同時進行實訓課的學習,如美容儀器室、美容準備室、美容治療室、形象設計室和反射療法室,配備有幾十臺現代化的美容儀器和設備。所有實訓室從8∶00到20∶30全天開放,除統一安排的訓練時間外,根據學生的不同學習情況,提供“自助餐”式的自由練習時間,使學生自由選擇時間練習。
(1)現場見習。一年級學生到美容機構見習一周左右,見習具體、直觀的醫療美容技術工作過程,使學生感性認識醫療美容技術行業。現場見習與課程教學相結合,既加深學生對學習內容的理解,增強職業感性認識,又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
(2)短期實習。在經歷一學年的學習后,學生到美容機構進行短期實習,觀察、了解、研究美容服務工作的特點,用已學知識指導實踐,學以致用,強化職業意識,培養崗位工作能力。我們主要是利用寒、暑假組織學生到美容機構實踐。放假前,制訂“醫療美容技術專業學生假期短期實習活動實施方案”,編寫學生《假期實踐活動手冊》,使假期實踐活動具體化。召開學生假期短期實習專題會議,把實習活動實施方案傳達給每位學生,從假期短期實習的意義和任務、實現的目標到如何完成實習工作的具體步驟,以及如何評價等提出要求。假期結束后進行總結、交流、評價。
(3)頂崗實習。第三學年進行為期一周的崗前能力訓練,學生考核合格后進入美容機構頂崗實習。頂崗實習的“崗位”主要落實在辦學過程中建立起來的校外實習基地,如香港朝暉美容集團、南京寶麗萊S P A養生會所等。頂崗實習與就業、創業相結合,拓展學生的職業能力;展示個性與特長,增長才干;學生與用人單位雙向選擇,互利互惠,形成培養與就業的良性循環,有效地提高了學生的職業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