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旭琴,邱連利,喬登嫣
(甘肅省中醫院,甘肅 蘭州 730050)
黃連酊是甘肅省中醫院研制的中藥制劑,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解毒療瘡和緩解局部腫脹的作用[1]。臨床上用于點滴或濕敷骨外固定器皮膚針眼[2]和治療Ⅲ~Ⅳ期壓瘡[3],以達到防治針眼局部炎癥和治療壓瘡的目的。我院創傷二骨科自制黃連酊,廣泛應用于骨科護理工作中取得了滿意的護理和治療效果。本研究通過黃連酊對質控菌株及從臨床分泌物標本中分離的107株致病菌株的體外抑菌實驗觀察,驗證黃連酊的消毒功能。
參照《醫院消毒技術規范》(2009)中消毒產品檢驗技術規范,《醫院消毒衛生標準》(GB15982-1995),考慮到黃連酊以75%乙醇為溶劑,故選用標準中要求的乙醇中和劑為消毒過程中殘留黃連酊的中和劑,通過篩選,鑒定合格,進行黃連酊體外抑菌實驗。
(1)乙醇中和劑(普通營養肉湯)。
(2)0.5 麥氏比濁管。
(3)實驗菌種:質控菌株:金黃色葡萄球菌ATCC 6538、銅綠假單胞菌ATCC 15442、大腸桿菌8099、白色念珠菌ATCC 10231,臨床分泌物標本中分離出的107株致病菌。
(4)生理鹽水。
(5)細菌培養基:胰蛋白胨大豆瓊脂培養基(TSA),胰蛋白胨大豆肉湯培養基(TSB)等。
(6)革蘭染色液。
(7)恒溫箱。
(8)5.0 ml注射器。
(9)數字可調移液器(500 μl,1000 μl)及配套用一次性塑料吸頭。
(10)漩渦震蕩儀。
取凍干質控菌株金黃色葡萄球菌ATCC 6538菌種管,在無菌操作下打開,以注射器加入適量營養肉湯,振搖混勻,使菌種溶化分散。取含5.0 ml營養肉湯培養基試管,滴入少許菌種懸液,置35℃培養24 h。用接種環取菌懸液,劃線接種于營養瓊脂培養基平板上,于35℃培養24 h。刮取菌落至5 ml生理鹽水中,制備成0.5麥氏濁度的菌懸液,用漩渦震蕩儀振蕩20 s,以使細菌懸浮均勻。
2.2.1 初選實驗 (1)將0.5 ml實驗菌懸液加入含 4.5 ml乙醇中和劑試管中,混勻,作用30 min后,取1.0 ml接種平皿,用TSA傾注法培養。
(2)將 0.5 ml實驗菌懸液加入含 4.5 ml中和產物(黃連酊與乙醇中和劑1∶9混合液)試管中,混勻,作用30 min后,取1.0 ml接種平皿,用TSA傾注法培養。
(3)實驗同時設陽性對照組。陽性對照組以0.5 ml菌懸液加入含 4.5 ml生理鹽水試管中,混勻,作用30 min后,取1.0 ml接種平皿,用TSA傾注法培養。
24 h后平板上長出的菌落數分別為46、58、66,如果以陽性對照組66為標準,前兩組長菌數為(66±50%×66)以內,初選合格,下面進行正式的鑒定實驗。
2.2.2 正式的鑒定實驗 按照表1分組實驗,加入量分別為黃連酊 0.5 ml,菌懸液 0.5 ml,中和劑 4.5 ml,第二組和第四組實驗中前兩種成分作用30 min后加入最后一種試劑,最后經振蕩混勻,吸取1.0 ml接種平皿,用TSA傾注法培養48 h觀察結果(見表 1)。

表1 黃連酊體外抑菌實驗方法
結果顯示:第二組菌落數超過第一組,第三組、第四組、第五組組間結果差異<15%,符合規范要求。連續3次實驗均合格。
將質控菌株金黃色葡萄球菌ATCC 6538、銅綠假單胞菌ATCC 15442、大腸桿菌8099、白色念珠菌ATCC 10231如前所述制備成0.5麥氏濁度的菌懸液,各抽取0.5 ml于無菌試管中,分別加入0.5 ml黃連酊,振蕩混勻作用30 min后,加入4.5 ml乙醇中和劑,再次振蕩混勻,吸取1.0 ml接種平皿,用TSA傾注法培養,每株菌做雙份平行檢測,培養48 h觀察結果,8個平板均無菌生長(見表2)。

表2 黃連酊對質控菌的抑菌實驗
同樣的方法對從臨床送檢的分泌物標本中分離出的107株細菌進行抑菌實驗。參照醫院衛生消毒劑標準,<100 cfu/ml為合格,證明黃連酊對以上菌種均有消毒作用。
通過黃連酊對質控菌株及臨床分泌物標本中分離的107株致病菌株的體外抑菌實驗觀察,發現黃連酊對葡萄球菌、腸桿菌科細菌、非發酵細菌、弧菌科細菌、酵母樣真菌均有抑制作用,尤其對令臨床頭痛的產ESBLS的肺炎克雷伯菌、大腸埃希菌、變形桿菌、產頭孢菌素酶的產氣腸桿菌、陰溝腸桿菌、產MBL酶的銅綠假單胞菌、不動桿菌、耐甲氧西林的金黃色葡萄球菌抑制效果明顯。
黃連酊制劑在我院已應用于外固定針眼的換藥,壓瘡的換藥等骨科護理工作中,并取得滿意的護理效果。黃連酊中黃連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療瘡和緩解局部腫脹的作用,現代藥理研究表明其有抗微生物和抗原蟲作用[6]。通過黃連酊對家兔急性皮膚刺激性實驗、破損皮膚刺激性實驗及多次皮膚刺激性實驗[7],進一步證明,黃連酊對家兔無明顯急性毒性作用,對家兔完整皮膚和破損皮膚均無刺激性,是一種毒性小、安全性較高的外用制劑。通過黃連酊對質控菌株及臨床分泌物標本中分離的107株致病菌株的體外抑菌實驗觀察,發現黃連酊抑菌效果明顯,可以在臨床推廣。
我院自制中藥黃連酊能促進組織細胞增長、增強自身免疫力,加速傷口的愈合,使炎性滲出明顯減少,促進肉芽組織生長,節約護士換藥時間,既縮短了療程,又減輕了患者的經濟負擔。通過臨床長期實踐證明,該藥療效顯著,抑菌作用明顯,價格低廉,經濟實惠,毒副作用小,安全性較高,受到廣大患者的好評,對我院自制藥的發展起到促進作用,并且提高了我院自制藥物的經濟效益及社會效益。
我們通過質量監控和體外抑菌實驗等方法進一步明確了黃連酊的藥用價值,它用于熱毒之癰疽疔疥中療效顯著。用75%酒精浸泡黃連,藥效易出,既發揮了酒精活血化淤、消腫止痛、使感染被局限的作用,又可利用黃連清熱燥濕、瀉火解毒、減少滲出、抗感染的功效。
黃連酊外用治療壓瘡有藥源廣泛,使用方便,副作用少,老少皆宜的特點。我們通過使用黃連酊解決了外固定針眼炎癥及Ⅲ~Ⅳ期壓瘡給患者帶來的痛苦,為進一步治療創造了條件,也給臨床用藥提供了理論依據。黃連酊配制方便,療效確定,抑菌作用明顯,價格低廉,經濟實惠[8],無毒副作用,便于攜帶,也適合家庭使用,值得深入研究。
[1]馮玉香,申建軍,劉旭琴,等.黃連酊防治骨外固定器針孔炎癥80例效果分析[J].中華實用中西醫雜志,2009,22(4):200-201.
[2]劉旭琴,燕中,馮玉香.黃連酊預防骨外固定針眼炎癥的臨床護理觀察[J].中華實用中西醫雜志,2006,19(20):2435.
[3]劉旭琴,王彩霞,劉葉榮,等.濕性換藥治療壓瘡的療效探討[J].衛生職業教育,2011,29(18):9.
[4]衛生部.消毒技術規范[S].2009.
[5]衛生部.醫院消毒衛生標準 GB15982-1995[S].1995.
[6]亓丹.黃連的藥理作用及臨床使用研究[J].中華醫藥雜志,2004(9):30.
[7]馮玉香,劉旭琴.黃連酊防治骨外固定針眼炎癥臨床護理研究[J].中華實用中西醫雜志,2007,20(12):1077.
[8]申建軍,劉旭琴,馮玉香.黃連酊治療骨外固定器針眼炎癥臨床療效觀察[J].中國中西醫結合雜志,2008,28(10):9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