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世艷,張支鳳,李華領,唐朝暉
(甘肅省紅十字血液中心,甘肅 蘭州 730046)
2002年國際輸血協會(ⅠSBT)血型命名委員會確認紅細胞血型為29個系統,200多個抗原。ABO血型是臨床輸血中最重要的血型,Rh血型系統是最復雜的遺傳多態性血型系統之一,是人類第二大血型系統,抗原性強度僅次于A及B抗原[1]。因此,Rh血型系統的臨床意義僅次于ABO血型系統。隨著臨床成分輸血的開展,臨床用血對Rh(D)陰性血需求量日益增加,如何保障Rh血型系統患者醫療急救用血是一個十分迫切的問題[2]。特別是事故搶救和產婦大出血,短時間內需求的血量較多[3]。35天保存稀有血型血液明顯不能滿足臨床急救輸血。為了及時向臨床提供足量的Rh(D)陰性血液,本中心應用深低溫冰凍保存紅細胞技術,于2010年開展了冰凍保存紅細胞技術,建立了Rh(D)陰性冰凍紅細胞庫,目前已正式向臨床供應冰凍解凍去甘油紅細胞制品。現將Rh(D)陰性冰凍紅細胞庫的建立及臨床應用情況報告如下。
全自動紅細胞處理儀(ACP-215型,美國血液技術公司);一次性使用血液甘油化耗材(225型,美國血液技術公司);一次性使用血液去甘油化耗材(235型,美國血液技術公司);57.1%復方甘油溶液(北京伯德桑特輸采血器材科技開發公司)、9%濃氯化鈉溶液(北京伯德桑特輸采血器材科技開發公司);0.9%氯化鈉溶液(四川南格爾生物醫學股份有限公司)、100+1000 ml子母袋(四川南格爾生物醫學股份有限公司);無菌接管機(泰爾茂TSCDst-215A);-80℃低溫冰箱(青島海爾特種電器有限公司BD-370CF);離心機(德國6000i);往復式恒溫搖床(上海智誠分析儀器廠ZHWY-110X5);封管熱合機(韓國森通SE250)。
1.2.1 甘油化紅細胞 將采集后保存6天以內的Rh(D)陰性血液在4℃、2500 G/min的條件下離心去除血漿、白細胞、血小板,制備成濃縮紅細胞。將濃縮紅細胞轉移至100+1000 ml的子母袋中。接通ACP-215全自動紅細胞處理儀電源,機器自檢通過后,選擇甘油化程序。在ACP-215機器上安裝好225型甘油化耗材后,用無菌接管機將裝有濃縮紅細胞的子母袋與225型耗材連接。再將連接耗材后的裝有濃縮紅細胞的子母袋固定在配套的振蕩器上,將57%的復方甘油溶液與耗材穿刺接通。準備就緒后,按照操作規程進行濃縮紅細胞的甘油化處理。結束后,將甘油化的紅細胞在室溫下靜置30分鐘,再在4℃、1250G/min的條件下離心去除多余的甘油,裝盒、速凍后平放于-80℃低溫冰箱冰凍保存。
1.2.2 去甘油、洗滌紅細胞 先將Rh(D)陰性冰凍紅細胞在37℃恒溫水浴箱內進行融化。同時,接通ACP-215全自動紅細胞處理儀電源,機器自檢通過后,選擇去甘油化程序。按照操作規程在ACP-215機器上安裝235型去甘油耗材,先關閉耗材上的所有卡夾,再按照不同顏色標識分別將9%的濃氯化鈉溶液和0.9%的氯化鈉溶液與耗材穿刺接通。準備就緒后,將融化后的甘油化血液用無菌接管機連接235型耗材,疏通各條管路。再依據所準備血液的規格設定技術參數,確定無誤后進行去甘油洗滌。操作完成后按照相應規格的標示量收集去甘油洗滌紅細胞。
將融化后洗滌前的甘油化紅細胞及去甘油洗滌紅細胞分別留樣送往質量管理科進行紅細胞回收率、殘留白細胞、殘留血小板、甘油含量、游離血紅蛋白檢測,體外溶血實驗,6個項目的檢測。
所有去甘油洗滌紅細胞的質控送檢項目實驗結果全部符合國家標準[4]。
表1 試驗階段冰凍解凍去甘油紅細胞質控結果
表2 2007—2008年Rh(D)陰性血液的篩查及臨床使用情況
表3 2007—2008年陰性血液的臨床供血需求及保障情況[u(%)]
隨著醫學科學的發展,相關輸血技術也在不斷發展提高。輸血在臨床上作為一種特殊的治療手段,拯救了無數患者,輸血量也以百分之十幾的速度在逐年增加。作為人類第二大血型系統的Rh(D)陰性血型的血液需求量也在逐年增加。據文獻報道,Rh(D)陰性在我國漢族人群中只占0.3%~0.5%[5],較高的民族如維吾爾族、哈薩克族也不過5%。甘肅省是一個多民族地區,有55個少數民族,占全省總人口的8.75%。2007年及2008年甘肅省血液中心篩查血液94506單位,篩查出Rh(D)陰性血液548.5單位,檢出率為0.46%,Rh(D)陰性發生率明顯高于漢族人群。由于受到液態血液保存期35天的限制,造成了稀有血型血液資源的嚴重浪費和突出的供需矛盾。甘肅省血液中心2007年和2008年兩年共采集Rh(D)陰性血液548.5單位,臨床使用 Rh(D)陰性血液488.5單位,而作為Rh(D)陽性使用的血液有60單位,占總采集量的11%。蘭州市自2011年建立了Rh(D)陰性冰凍紅細胞庫以來,2011年采集Rh(D)陰性血液477.5單位,作為Rh(D)陽性使用的血液有15.5單位,占總采集量的3.25%,稀有血型血液資源的浪費明顯減少,有效降低了蘭州市稀有血型血液資源的浪費。
目前臨床上緊急提供Rh(D)陰性血液的途徑有兩個:(1)從Rh(D)陰性血型獻血者檔案中選擇血型適合的人,并聯系其前來獻血;(2)從其他地區調血。如果本地一時找不到合適的獻血者,必須從外地調血,手續繁瑣,耗時長,不能適應臨床急救用血的需要。建立Rh(D)陰性冰凍紅細胞庫,可以在保證平時一定的液態血液庫存前提下,將多余的各種血型的Rh(D)陰性血液冰凍保存,積累一定比例,以備急救時的臨床用血需要[6]。本中心于2010年開展了冰凍保存紅細胞技術,應用ACP-215全自動紅細胞處理儀處理冰凍紅細胞,其回收率及輸注后存活率均十分理想[7]。建立Rh(D)陰性冰凍紅細胞庫以來,共制備Rh(D)陰性冰凍紅細胞178.5單位,冰凍解凍去甘油紅細胞38.5單位。2007—2008年陰性血液的臨床供血需求716.5單位,正常供血488.5單位,占臨床需求的68.2%;未滿足67單位,占臨床需求的9.4%。2011年建立Rh(D)陰性冰凍紅細胞庫后,未出現Rh(D)陰性血液不能滿足臨床供應問題。而且在Rh(D)陰性液態血液不能滿足急救需要時,已有3次為臨床提供“冰凍解凍去甘油紅細胞”制品而挽救患者生命的成功事例。以上事例均證實,建立Rh(D)陰性冰凍紅細胞庫能解決稀有血型的臨床急救用血,具有重要的臨床意義。蘭州市Rh(D)陰性冰凍紅細胞庫的建立和運行是帶動提高我省血液儲備和應對公共衛生突發事件血液供應能力的有力措施。將未開展該技術的蘭州市周邊地市的稀有血型收集保存,對保障蘭州市及周邊地市的稀有血型急救用血及時供給具有積極的社會意義。因此,Rh(D)陰性冰凍紅細胞庫的建立,將平時采集到的Rh(D)陰性血液深低溫保存,能使紅細胞保存期延長,有效解決了Rh(D)陰性血液不能長期保存,臨床急需時不能及時滿足需求的難題[2]。
[1]高峰.臨床輸血與檢驗[M].2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3.
[2]陳均.深低溫保存Rh(D)陰性血冷凍血庫的建立及其臨床應用[J].臨床血液學雜志:輸血與檢驗版,2007,4(2):66.-68
[3]唐秋民.稀有血型血液冷凍血庫的建立及臨床意義[J].廣西醫學,2008,30(9):1400-1401.
[4]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血站基本標準[S].2000.
[5]于琦.Rh(D)陰性血液冰凍血庫的建立及意義[J].中國輸血雜志,2001,1(14):30-30.
[6]許德義,趙寧江,杜勇,等.紅細胞的低溫冷凍保存及臨床意義[J].臨床輸血與檢驗,2004,6(3):182-184.
[7]Valeri CR,Ragno G,P ivacek L,et al.In vivo surval of apheresis RBC,frozen with 40 percent(Wt/Vol)glycerol deglycerolized in the ACP215,and stored at 4 degrees C in AS-3 for up to 21 days[J].Tranfusion,2001,41(7):928-9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