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飛燕 楊文秀 張連云
農村衛生工作是我國衛生工作的重點,提高廣大農民的健康水平是提高全民族健康素質的關鍵[1]。培訓及推廣一批安全、有效、經濟、適用的農村衛生適宜技術,對充分發揮基層醫療衛生機構作用,切實保障農民健康,促進農村社會經濟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天津市自2008年開始,以衛生部面向基層推廣衛生適宜技術“十年百項計劃”項目為基礎,實施“衛生適宜技術推廣計劃”,對本市兩個示范縣的縣、鄉、村三級衛生機構的衛生技術人員進行了16項適宜技術的培訓。本文旨在對培訓效果及應用情況進行分析,以期為天津市農村衛生適宜技術的培訓和推廣提供參考。
1.1 研究對象 選取2008年8月—2010年8月本市兩縣參加16項適宜技術培訓的衛生技術人員2 355名。其中男1 373名(58.30%),女982名(41.70%)。技術資格中級、初級分別占32.69%(770名)和43.10%(1 015名)。大專學歷以下人員占74.33%(1 750名)。從業8年以上者占71.79%(1 691名)??h級采用全脫產進修的培訓方式共培訓16人,鄉鎮級及村級采用課堂集中教學的方式,分別培訓837人及1 502人。本次培訓共計14 218人次,其中縣級培訓16人次,鄉鎮級培訓6 692人次,村級培訓7 510人次。
1.2 研究方法 參照衛生適宜技術推廣信息網提供的《中、西醫適宜技術被培訓醫務人員調查問卷》設計調查表。采用問卷調查法對接受培訓的衛生技術人員進行一對一的調查。調查內容包括被培訓人員的性別、學歷、職稱、對所培訓技術的掌握及臨床應用情況等。
1.3 資料收集 由課題組成員根據調查內容對被培訓人員進行解釋,使其熟悉理解調查表內容。本次調查共發放問卷14 218份,剔除因邏輯學錯誤或漏缺項較多的問卷2 891份,共計回收有效問卷11 327份,有效回收率為80%。
1.4 統計學方法 調查結果使用Epidata 3.0軟件錄入,采用雙錄入法進行校驗,結果分析使用SPSS 16.0處理,數據采用例次(%)表示。
2.1 培訓效果 4項縣級衛生適宜技術,掌握情況較好(包括初步掌握和熟練掌握)的為冠心病序貫治療技術和卒中單元治療技術,分別占75%和68.75%,見表1;7項鄉鎮級衛生適宜技術,掌握情況較好的為高血壓防治技術和2型糖尿病防治技術,分別占76.78%和64.97%,見表2;5項村級衛生適宜技術,掌握情況較好的為小兒肺炎防治技術及痔瘡簡易防治技術,分別占82.59%和76.81%,見表3。

Table 1 Technical mastery evaluation of appropriate health technology in country level表1 縣級衛生適宜技術掌握情況 (n=16,%)
2.2 適宜技術應用情況 使用適宜技術進行診療的衛生技術人員2 121名,占培訓人數的90.06%,有15項適宜技術(除卒中單元治療技術)進行應用,共診療患者18 398例。其中10項技術得到了較廣泛的應用。而“痔瘡治療技術”、“刺絡拔罐緩解支氣管哮喘喘息氣急技術”、“小兒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發熱癥治療技術”、“痔瘡簡易防治技術”、“農村常用中草藥技術”等5項技術未能得到很好應用,見表4。
選擇成熟、適宜、簡便的衛生技術向農村推廣應用,是推動農村衛生事業發展的重要舉措,也是解決農村居民“看病貴、看病難”問題的一個新思路[2]。適宜技術培訓效果直接影響到技術的推廣和應用,是技術推廣應用成敗的關鍵環節[3]。本研究分析縣、鄉、村三級醫療機構衛生適宜技術培訓效果和應用情況,結果可見被培訓人員能較好的掌握所培訓的技術并應用于臨床實踐。

Table 2 Technical mastery evaluation of appropriate health technology in township level表2 鄉鎮級衛生適宜技術掌握情況 (n=6 692,%)

Table 3 Technical mastery evaluation of appropriate health technology in village level表3 村級衛生適宜技術掌握情況(n=7 510,%)

Table 4 The application of appropriate health technology in medical institutions at all levels表4 各級醫療機構衛生適宜技術應用情況
對縣級技術培訓效果與應用分析顯示,60%以上的學員認為4項技術都能掌握,其中冠心病序貫治療技術和腹腔鏡微創治療膽囊結石技術得到了廣泛應用。有些技術需要多科室、多學科的系統綜合治療方能達到預期的治療目的,或者已經被其他的技術所取代,因而應用較少或未被應用。對鄉鎮級技術培訓效果與應用分析顯示,除刺絡拔罐緩解支氣管哮喘喘息氣急技術,其余6項技術都得到了較好的應用。這是因為高血壓、糖尿病、心腦血管疾病等慢性病在兩縣患病率高,而鄉鎮級適宜技術主要用于治療慢性病,能夠較好地滿足居民的實際需求。對村級技術培訓效果與應用分析顯示,60%以上的學員認為5項技術均能掌握。其中推拿治療腰骶痛技術和小兒肺炎防治技術得到了廣泛應用。小兒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發熱癥治療技術多因發病急,患兒家屬重視,通常直接到上一級醫院診治。痔瘡簡易防治技術也因患者到上一級醫院診治,農村常用中草藥技術因藥房設施不完善,均開展較少。同時,村級醫生中醫知識的欠缺也影響了部分技術的推廣應用。
農村衛生適宜技術的培訓和應用,提高了醫務人員的技術水平,在一定程度上滿足了患者的衛生需求。適宜技術的篩選和培訓應根據技術的難易程度,被培訓人員的醫學基礎、技能水平,各級醫療機構的實際條件和農村衛生需求,因地、因人制宜;應進一步加強農村衛生技術人員隊伍建設,重視中醫藥人才培養,逐漸改善基層醫療機構基礎設施,增強基層醫療機構對衛生適宜技術引進、消化、吸收和應用的能力[4-5]。同時加強宣傳力度,使群眾最大范圍的知曉和認同適宜技術,促進農村衛生適宜技術的推廣普及和規范應用。
[1]劉恒,謝雁鳴,白文靜,等.中醫農村適宜技術篩選評價指標體系的建立[J].中華中醫藥雜志,2010,25(1):96-100.
[2]李鵬,閆娟,楊云華,等.天津市農村衛生適宜技術推廣與應用經濟學效果評價[J].天津醫藥,2011,39(1):65-66.
[3]習青華,周小軍,彭維杰,等.江西省農村衛生適宜技術培訓效果分析及影響因素探討[J].南昌大學學報(醫學版),2010,50(12):11-14.
[4]任建萍,郭清,蔣建敏.浙江省農村中醫適宜技術需求供方調查研究[J].中國衛生經濟,2011,30(3):50-51.
[5]申長虹,陳子震,徐霽,等.天津市社區開展中醫藥適宜技術的做法與體會[J].中國全科醫學,2010,13(4A):1053-10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