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志斌 楊春亭 謝圓圓
中山大學附屬東華醫院泌尿外科,廣東東莞 523110
經尿道等離子電切術在膀胱黏膜白斑中的療效及安全性觀察
李志斌 楊春亭 謝圓圓
中山大學附屬東華醫院泌尿外科,廣東東莞 523110
目的 探討經尿道等離子電切術在膀胱黏膜白斑中的療效及安全性。 方法 將2008年5月~2011年6月于本院進行經尿道等離子電切術治療的36例膀胱黏膜白斑患者設為觀察組,同時同期進行傳統的經尿道電切術的36例患者為對照組,將兩組患者的治療總有效率、隨訪復發率、并發癥發生率及治療前后的生存質量進行比較。 結果觀察組的治療總有效率、隨訪復發率、并發癥發生率及生存質量統計結果均明顯好于對照組,兩組比較,均P<0.0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結論 經尿道等離子電切術在膀胱黏膜白斑中的療效及安全性均值得肯定,在本病的治療中有很高的價值。
經尿道等離子電切術;膀胱黏膜白斑;療效;安全性
膀胱黏膜白斑在女性患者中常見,臨床表現出尿頻、尿急、尿痛,下腹部脹痛等癥狀,因其為癌前疾病或預示著在膀胱其他區域存在惡性病變,故對其診斷及治療應給予足夠的重視[1]。本病的治療方法較多,且因術后有復發的可能性,因此,對于其療效的評估應包括臨床治療有效率、并發癥發生率和術后復發率等多方面。本文中筆者就經尿道等離子電切術在膀胱黏膜白斑中的療效及安全性進行研究,具體分析如下:
將2008年5月~2011年6月于本院進行經尿道等離子電切術治療的36例膀胱黏膜白斑患者設為觀察組,同時同期進行傳統的經尿道電切術的36例患者為對照組。對照組的 36 例女性患者中,年齡 35~69 歲,平均(45.6±3.7)歲,病程2.5~102.5 個月,平均(20.4±5.2)個月,病灶范圍 0.7~5.8 cm,平均(2.9±0.5)cm。觀察組的 36 例女性患者中,年齡 35~70歲,平均(45.8±3.6)歲,病程 3~105 個月,平均(20.8±5.3)個月,病灶范圍 0.7~5.9 cm,平均(3.0±0.4)cm。 兩組患者的年齡、病程及病灶范圍比較,均P>0.05,具有可比性。
對照組的36例患者采用傳統的經尿道電切術進行治療,麻醉后采用電切鏡于病灶邊緣外0.5 cm左右處進行治療,電切和電凝的功率分別為160 W和60 W。觀察組的36例患者則采用經尿道等離子電切術進行治療,麻醉后采用經尿道等離子電切系統電切和電凝的功率分別為160 W和80 W,病灶邊緣外2.0 cm左右處進行治療。兩組患者在治療后的用藥方案方面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后將兩組患者的治療總有效率、隨訪復發率、隨訪6個月的并發癥發生率及治療前后的生存質量進行比較。
(1)療效評估,以治療后患者的癥狀體征均消失,治療部位有新生的光滑黏膜且隨訪期間未復發為治愈,以患者的癥狀體征均顯著改善及治療部位黏膜較正常為好轉,以癥狀體征及創面均無改善或加重為無效[2]。(2)患者的生存質量(世界衛生組織生存質量測定簡表)的評估包括四個方面,由29個調查問題進行綜合評估,然后將其進行分類,分為心理方面、生理方面、環境影響方面及社會支持狀況方面,每個方面的質量評估結果分值范圍為0~100分,以分值較高表示質量較好。
選用SPSS 15.0軟件包進行數據處理,其中兩組患者的年齡、病程、病灶范圍及生存質量評分均為計量資料,進行t檢驗處理,兩組患者的性別比、治療總有效率、隨訪復發率、并發癥發生率均為計數資料,進行卡方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觀察組的治療總有效率(痊愈+好轉)、隨訪復發率、并發癥(尿路刺激、輸尿管反流等)發生率均明顯要好于對照組,兩組比較,均P<0.05,具體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治療總有效率、隨訪復發率、并發癥發生率比較[n(%)]
治療前兩組生存質量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而治療后觀察組評分明顯高于對照組,均P<0.05,具體見表2。
膀胱黏膜白斑是臨床中較為常見的疾病,近年來臨床發現率呈現上升趨勢,有研究認為其為癌前病變,常伴膀胱刺激癥狀如尿頻、尿急、尿痛,下腹部脹痛等癥狀,本病治療后易復發,且病程遷延,甚至可達數十年,因其具有惡變的傾向[3],因此其治療方法的選擇應引起重視。傳統的經尿道電切術在臨床中的應用效果較好,具有并發癥少及安全性較高的優點,但是其綜合效果仍需進一步完善。經尿道等離子電切術是近年來認為臨床療效較佳的方式,其具有對病灶的切割更為精細及對組織的刺激、損傷更小等優點,治療過程中組織電流的較小,尤其是對周圍組織的影響更小,故安全性也較傳統的電切術更高[4-5],另外,較多研究認為這種損傷小及恢復快的特點不僅減輕了患者生理上的痛苦,而且減輕了其心理上的負擔,因此綜合生存質量也可隨之得到改善,再者并發癥的發生也是導致其恢復較慢的原因,從而間接影響到患者的生存質量,因此,降低并發癥發生率也是改善綜合療效和生存質量的重要方面[6]。
表2 兩組患者的生存質量比較(±s,分)
表2 兩組患者的生存質量比較(±s,分)
注:與對照組比較,*P<0.05
組別 心理方面 生理方面 環境影響 社會支持對照組(n=36)觀察組(n=36)治療前治療后6個月治療前治療后6個月52.3±4.8 59.4±5.1 52.1±4.7 68.3±5.3*48.2±4.5 55.4±4.3 48.0±4.6 62.8±4.1*48.2±4.5 55.4±4.3 48.0±4.6 62.8±4.1*53.2±4.7 58.7±4.5 53.0±4.8 66.2±4.4*
本文中筆者發現經尿道等離子電切術較傳統的電切術不僅表現在治療總有效的提高方面,對于降低患者的復發率和并發癥發生率也顯示出明顯的優勢,因此患者的術后生存質量也好于采用傳統電切術進行治療的患者。綜上所述,筆者認為經尿道等離子電切術在膀胱黏膜白斑中的療效及安全性均較受肯定,在本病的治療中有很高的價值。
[1]王家紅,周繼剛.膀胱黏膜白斑85例治療及預后分析[J].中國實用醫刊,2011,38(21):92-93.
[2]陳昆,葛雷,單中杰.經尿道等離子電切術聯合吡柔比星灌注治療膀胱黏膜白斑 20 例[J].醫藥論壇雜志,2010,31(24):81-82.
[3]陳翔,楊均,吳海涵,等.經尿道等離子雙極電切系統治療膀胱白斑120 例[J].中國臨床保健雜志,2011,14(5518-519.):
[4]高光霞,代艷軍,王文軍.21例膀胱白斑的診斷與外科治療[J].廣州醫學院學報,2009,37(4):57-58.
[5]于躍平,解忠,汪建平,等.膀胱黏膜白斑的診斷及治療[J].中國內鏡雜志,2009,15(1):27-29.
Observation on the effect and safety of transurethral plasmakinetic resection in bladder leukoplakia
LI Zhibin YANG Chunting XIE Yuanyuan
Department of Urology,Donghua Affiliated Hospital of Sun Yat-Sen University in Guangdong Province,Dongguan 523110,China
Objective To study the effect and safety oftransurethral plasmakinetic resection in bladder leukoplakia.Methods Thirty six patients with bladder leukoplakia who were treated with transurethral plasmakinetic resection in our hospital from May 2008 to June 2011 were selected as observation group,and 36 patients treated with transurethral resection at the same time were selected as traditional control group,then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recurrence rate,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 and life quality before and after the treatment were compared.Results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recurrence rate,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 and life quality of observation group were all better than those of control group,these items of two groups compared,all P<0.05,the differences were all significant.Conclusion The effect and safety of transurethral plasmakinetic resection in bladder leukoplakia is positive,and it has higher value in the treatment of the disease.
Transurethral plasmakinetic resection;Bladder leukoplakia;Effect;Safety
R69
A
1674-4721(2012)11(a)-0068-02
2012-09-26 本文編輯:魏玉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