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晨陽
在臨床治療的過程中ICU重癥患者的治療情況一直都是臨床上的一個難點,患者的各種器官由于功能性不穩定,造成患者在治療的過程中營養吸收困難,存在很大的營養不良問題[1]。本文針對ICU重癥患者,進行營養支持療法進行輔助治療,觀察其治療效果,具有很好的臨床實踐意義,為臨床治療提供借鑒參考,以下為主要的研究內容。
1.1 一般資料 本次研究過程中,收取2010年5月至2011年5月期間我院收治的80例ICU重癥患者,其中男46例,女34例,患者年齡在34~72歲之間,形成病癥的主要原因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發作、腦血管意外、多發傷、惡性腫瘤、重度顱腦損傷及哮喘并發急性呼吸衰竭。按照隨機原則將其分為治療組和對照組各40例,兩組患者之間的年齡、性別和病癥情況沒有明顯差異,研究具有統計學意義。
1.2 治療方法 在治療的過程中,兩組患者均實行常規治療,為患者提供機械通氣,治療組患者在病情穩定后使用常規治療聯合營養支持療法,給予患者補充能量、維生素及礦物質:首先鼻飼全營素低滲型腸內營養制劑[2],從少量低濃度開始,濃度從0.6 kcal/ml開始,每次100~150 ml,2~3 h一次,一日5~6次。待胃腸道適應后增加濃度及能量攝入至每次管飼量為300~400 ml,一日6次,并調整濃度為1.0 kcal/ml,向食物勻漿過渡;對照組患者僅使用常規治療。
1.3 營養指標的測定 對兩組患者的營養指標測定[3]主要分為治療前和治療后,分別在治療前后10 d左右,對患者的血清白蛋白、淋巴細胞計數和體重指數等進行記錄,統計分析。
1.4 臨床觀察指標 在治療的過程中,特別是在治療結束之后,對患者的身體特征及生命特征觀測,對患者的并發癥、生命體征等情況進行實時監測記錄[4]。
1.5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1.5軟件進行統計學分析,計量資料數據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采用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治療組患者的治療情況明顯由于對照組患者,兩組患者的指尖的機械通氣持續時間、血清白蛋白、淋巴細胞計數和體重指數均優于對照組,P<0.05,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各種并發癥的情況少于對照組患者,治療效果當中,營養支持的治療組患者效果更佳。兩組患者營養支持前后指標變化見表1:
兩組患者并發癥發生情況比較見表2:

表1 兩組患者營養支持前后指標變化對比

表2 兩組患者并發癥發生情況比較(例%)
在治療過程中,對照組患者的并發癥發生情況明顯較多,患者的死亡率遠高于治療組患者,而生命體征的檢測過程中,治療組患者由于營養治療,其身體狀況明顯優于對照組的患者,P<0.05,具有明顯統計學差異。患者的康復情況比較中,治療組患者的治療恢復時間較短,且恢復情況較為理想,在營養支持療法治療的過程中,治療組患者均未發生任何不良反應,治療效果良好。
ICU患者在臨床治療的過程中,治療有效性是臨床治療的一個重要標準,但同時,在治療結束后的恢復情況也一直都是一個重要的難點,由于患者的身體功能不足,導致患者的營養吸收較為困難。本次研究過程中,治療組患者所使用的營養支持療法[1]在很大程度上緩解了患者的身體所需營養的支持,在治療10 d后,患者的身體情況得到了有效的改善,在臨床治療過程中,治療組患者的身體恢復情況明顯優于對照組的患者,P<0.05,具有明顯的統計學差異。
在患者的并發癥發生過程中,由于治療組患者的營養需要得到了一定的滿足,促使患者的身體狀況較為良好,在臨床治療的過程中,身體的恢復能力和抵抗能力與對照組相比要更為優異,因此在并發癥發生過程中,治療組患者更少一些。因此在臨床研究過程中,可以證明,使用營養支持療法的治療組患者的恢復情況更好,實際的臨床治療效果更為優秀。
綜上所述,在治療ICU重癥患者的時候,配合營養支持療法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患者的生存、康復幾率,與常規治療相比,加入營養支持療法可以在有效的提高患者的康復效果,值得在臨床過程中進行推廣使用。
[1]李勇.對我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營養治療現狀的分析.中國臨床醫藥研究雜志,2008,19(94):17-18.
[2]李莉,王祥,殷凱生.呼吸ICU鼻飼患者常見并發癥的預防及護理.臨床肺科雜志,2008,13(12):1677.
[3]中國肥胖問題工作組數據匯總分析協作組.我國成人體重指數和腰圍對相關疾病危險因素異常的預測價值:適宜體重指數和腰圍切點的研究.中華流行病學雜志,2009,23(1):5-10.
[4]中華醫學會心血管分會.中華心血管病雜志編輯委員會.慢性收縮性心力衰竭治療建議.中華心血管病雜志,2009,3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