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少華
小兒肺炎支原體肺炎是臨床上非常常見的呼吸道感染,病原體是肺炎支原體(MP),其主要的病理表現為間質性肺炎,主要的臨床表現為頑固性的咳嗽。[1]常用的頭孢類抗生素對其無效,因此,對小兒肺炎支原體肺炎的明確診斷決定了其治療,及時正確的做出診斷,是進行有效治療的基礎,現將我院兒科對其診斷及治療方法匯報如下。
1.1 一般資料 回顧性分析我院兒科于2009年3月至2011年5月收治的初診為小兒肺炎支原體肺炎后經病原學檢驗確診為肺炎支原體感染的142例患者的臨床資料,其中男89例,女53例,年齡10月至11歲,平均年齡5.7歲,10月至3歲53例,3歲 ~6歲37例,6歲 ~12歲52例,病程2周 ~4周。
1.2 臨床表現 見表1。
以咳嗽、發熱為主要癥狀來診,142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咳嗽,其中陣咳40例,干咳60例,頻繁咳嗽41例,伴有干性啰音79例,濕羅音33例,呼吸音減弱或消失30例;發熱84例,體溫 <38℃ 為 41例,38℃ ~39℃ 為 19例,≥39℃ 為24例。
1.3 X線檢查 見表2。
單側大片狀陰影83例,雙側大片狀陰影21例,支氣管炎癥20例,肺門增濃影18例。
1.4 實驗室檢查 見表3。

表1

表2

表3
WBC總數升高50例,WBC總數降低45例,血沉增快90例,C反應蛋白升高77例。所有患者入院2~5 d抽血查MPIgM均為陽性。
1.5 治療方法 入院后所有患者均給予阿奇霉素5~10 mg/(kg·d),溶于250~500 ml生理鹽水中靜脈滴注,5 d為1個療程,停4 d繼續第2個療程,2個療程后復查MP-IgM,如為陽性繼續應用兩個療程。如中毒癥狀嚴重,發熱持續不退,雙側肺部均有廣泛病變,明顯喘憋的患者,應及時加用糖皮質激素3~5 d,并給予吸氧、止咳化痰、霧化吸入等輔助治療措施,復查肝腎功,注意藥物對其影響。
1.6 治療效判定標準[2]分為痊愈、顯效、有效、無效四級評定。痊愈:咳嗽、發熱、肺部聽診均正常,血象正常,復查胸片示肺部陰影消散;顯效:體溫正常,偶有咳嗽,聽診未及啰音,血象正?;蚋哂谡#瑥筒樾仄痉蝺却蟛糠株幱拔?有效:血象升高,體溫不高,連續性咳嗽變為陣咳,復查胸片示肺內片狀陰影;無效:咳嗽發熱無改變,血象明顯高于正常,復查胸片示肺內仍可見大片狀、實變影。總有效率=(痊愈例數+顯效例數+有效例數)/總人數×100%。
4個療程后,治療效果見表4。

表4
治療4個療程后,痊愈115例,顯效19例,有效6例,總有效率為98.60%,經復查肝腎功,均未發現明顯肝腎功損害,不良反應為輕微惡心、納差、腹痛,經對癥處理后均消失。
小兒肺炎支原體肺炎對于兒科醫生來說,是非常常見的呼吸道感染疾病,呈全球性分布,病原體為肺炎支原體(MP)。MP是介于細菌與病毒之間的微生物,能耐冰凍,故冬天及春秋季節交替時候發病率高。MP通過逃避氣管黏膜纖毛的以及吞噬細胞的清除、吞噬作用來致病,對黏膜上皮及纖毛造成損害[3]。
小兒肺炎支原體肺炎的主要癥狀是持久的刺激性干咳,在夜間發作明顯,并伴有發熱,病情嚴重的患者可以出現喘憋、呼吸困難甚至出現累積其他系統的并發癥,更因為一般常用的頭孢類抗生素對MP無效,所以對于小兒肺炎支原體肺炎的診斷至關重要[4]。
診斷小兒肺炎支原體肺炎應熟悉其典型的癥狀、體征、影像學及實驗室檢查一般不難診斷,尤其是冷凝集法,其效價>1∶32或者升高超過4倍以上時具有診斷意義。
確診小兒肺炎支原體肺炎后,所選用的治療方案非常關鍵,因為MP沒有細胞壁,所以青霉素類、頭孢類阻礙細胞壁合成的抗生素對其無效,而影響細菌蛋白質合成的抗生素如四環素類、氨基糖甙類、喹諾酮類、大環內酯類可以有較好的作用,但是由于兒童仍處于生長發育的階段,肝腎功能不完全,四環素類、氨基糖甙類、喹諾酮類不能應用,因此小兒肺炎支原體肺炎的治療以大環內酯類抗生素作為首選,[5]現在臨床上常選用阿奇霉素作為治療的藥物,其治療效果較好,但是阿奇霉素同時具有嚴重的消化道的不良反應,在治療肺炎的同時,應注意對癥治療,保護兒童的胃腸道。
綜上所述,對小兒肺炎支原體肺炎及時的做出診斷,是制定治療方案的基礎,而選用MP敏感的大環內酯類抗生素則是治療的關鍵。
[1]徐掛芳.兒童呼吸道支原體感染的發病趨勢及臨床特點.實用兒科臨床雜志,2003,18(7).
[2]候偉.小兒支原體肺炎85例臨床分析.現代中西醫結合雜志,2007,16(35):5310.
[3]張冰.2000-2006年杭州市三歲以上兒童肺炎支原體肺炎臨床特征變化趨勢.中華兒科雜志,2010,48(7):531-534.
[4]趙玉歧.小兒肺炎支原體肺炎59例臨床分析.實用心腦肺血管病雜志,2008,16(9):57.
[5]董宗祈.肺炎支原體肺炎患兒的治療.小兒急救醫學,2002,9(3):137-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