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輝 王惠茹
在中藥房工作多年發現中草藥處方中有3個問題,很不好解決。
1.1 處方中藥品名稱不統一 中草藥中很多藥品都有不止一個名稱,例如金銀花,還經常被寫作二花,雙花;有些藥品在不同的地域有不同的名稱,例如仙鶴草,在貴州稱刀口草、湖南稱路邊黃、江西稱毛雞草;有的是不同的藥品可能有相同的別名。例如:重樓和蚤休有相同的別名草河車,甚至重樓和蚤休這兩個名稱也被混用;還有生品和炮制品,例如:白芍和炒白芍。這不僅對調劑工作帶來很大的影響,對于劃價收費的非藥學人員來說更是一件頭疼的事。
1.2 處方中藥品用量偏大 相比藥典規定的用量,很多常用藥品口服用量偏大。多見于活血化瘀藥、祛風濕藥、溫里藥、補益藥、清熱藥、安神藥這幾大類。(見表1)在使用有毒的藥品時也存在超量使用的現象,常見的有細辛,附子。用量甚至超出藥典規定用量數倍,給藥物積累中毒帶來隱患。

表1 常用藥品藥典用量[1]和處方用量對比
1.3 不規范的臨床診斷 《處方管理辦法》[2]要求查用藥合理性,對臨床診斷。可是對于臨床診斷尤其是中醫臨床診斷具體怎么寫并未做更詳細的規定。結果“臨床診斷”五花八門,有寫西醫診斷的,像上感、肺炎;有寫癥狀表現的,像腹痛、頭痛;還有寫某某術后的。
《處方管理辦法》第十七條雖然規定醫師開具處方應當使用經藥品監督管理部門批準并公布的藥品通用名稱,但是同時又允許使用習慣名稱開具處方。所以醫院的執行力度不一,書寫藥品習慣名的現象非常普遍。
超劑量用藥可能有以下幾個原因:①藥品品質下降:大多數藥材系種植各種原因造成藥材生長周期短,積累不足,藥效下降;另外產地的不同導致藥效差別很大。②人的身體素質下降:很多人運動較少、飲食不健康、生活不規律,導致身體素質下降,需要加大藥量。③人的耐藥性增強。
臨床診斷不規范可能有以下幾個原因:①對于一些病癥沒有確定的臨床診斷。②門診醫生盡量寫一些比較含糊的診斷,來規避誤診的風險。③一些醫生懶省事,怎么簡單怎么寫。
希望衛生部盡快修訂《處方管理辦法》,刪除允許使用習慣名稱開具處方的語句,詳細規定中草藥處方用名,使中草處方用名統一、準確。對于中草藥處方的臨床診斷,希望可以以中醫的方式來寫,這樣從臨床診斷上才能很好的去查用藥的合理性。希望《處方管理辦法》里能做出更具體、可操作的規定。控制藥品質量要從源頭抓起,要鼓勵道地藥材的種植與開發,嚴格藥材的檢驗。還要大力發展全民健身運動,增強人們的身體素質。
[1]國家藥典委員會,編.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一部).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2010.
[2]衛生部令第53號.處方管理辦法,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