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霞 張瑞林
流行病學調查顯示[1],我國腦血管病發病率和致殘率逐年升高,嚴重影響患者的運動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動能力。本文對41例發病后3~24個月的患者采取針刺配合康復訓練治療,仍取得較滿意效果。
1.1 一般資料 82例患者均來源于社區管理的患者,時間為2003年7月至2008年2月,在醫院診斷為腦卒中且存在偏癱,全部病例均經腦CT或MRI檢查證實臨床診斷。中醫診斷標準采用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制定的《中風病診斷和療效評定標準》[2]。病程在3至24個月,按照隨機分配原則將患者分為治療組和對照組各41例。兩組患者在性別構成、年齡、病程和日常生活活動能力等方面,經統計學處理無顯著性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詳見表1)
1.2 治療方法
1.2.1 針刺采用醒腦開竅法治療,以醒腦開竅為主,輔以滋補肝腎、疏通經絡為治療原則。處方:主穴為印堂、內關、三陰交。輔穴為風池、尺澤、極泉、委中。配穴:根據并發癥的不同,配以不同的穴位。操作:先刺印堂穴,針向鼻根,透刺1.0寸,施以雀啄瀉法,以流淚或眼球濕潤為度。繼刺雙側內關,直刺0.5~1.0寸,采用提插捻轉瀉法,施手法1 min;再刺三陰交穴,沿脛骨內側緣與皮膚呈45°角斜刺,進針0.5~1.0寸,用提插補法,使患者下肢抽動3次為度;風池刺向喉結,約1.5~2.0寸,施以小幅、高頻捻轉3 min。極泉穴,往下移2寸,直刺進針0.5~0.8寸,用提插瀉法,以患肢抽動3次為度;尺澤穴,屈肘120°,直刺進針0.5~0.8寸,用提插瀉法,以手動3次為宜;委中穴,仰臥位抬起患肢取穴,刺入穴位后,針尖向外45°,進針1.0~1.5寸,用提插瀉法,以下肢抽動3次為度。配穴及隨癥加減取穴施以平補平瀉法。療程:每周五次,留針30 min/次,四周為一療程,共治療12周。
1.2.2 康復訓練 因為患者病程較長,均為恢復期或后遺癥期的患者,采用加強正確步態、精細運動及協調運動的訓練。患者的訓練內容包括翻身、坐位及站立訓練,訓練應循序漸進。在訓練過程中輔以日常生活活動能力的訓練,如自理能力訓練,鼓勵患者雙手持勺進餐,健手洗漱、自己穿衣,堅持練習系鞋帶及使用便器,盡量發揮健肢功能,爭取達到生活自理。在訓練患者的同時,培訓其家人。肢體功能康復訓練每天進行1次(周末在家由家人訓練),每次30分鐘。四周為一療程,共治療12周。
治療組采用針刺配合康復訓練綜合治療,對照組只給予康復訓練。
1.3 療效評定
1.3.1 臨床療效評定[3]基本痊愈:肢體活動自如,生活自理,能適度參加工作和勞動;顯著進步:肢體活動明顯改善,肌力進步2級,可獨立行走,語言較清楚,生活大部分可自理;進步:肌力較前進步1級;無效,癥狀體征無改善。
1.3.2 日常生活能力(ADL)采用修訂的Barthel指數評定。
1.4 統計學方法 統計方法采用SPSS 13.0統計軟件,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并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計數資料進行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治療組有效32例(78.0%),對照組有效27例(65.9%),兩組相比,無顯著性差異(χ2=1.511,P>0.05),(見表2)。治療組基本痊愈加顯著進步 15例(36.6%);對照組為7例(17.1%),有顯著性差異(χ2=3.976,P<0.05)。BI積分治療前 P>0.05,具有可比性;治療后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1 兩組患者一般情況比較

表2 兩組患者療效比較(例,%)

表3 兩組患者Barthel(BI)積分比較(分)
針刺治療作為安全、有效、便捷、經濟的中醫藥適宜技術,深受社區居民的歡迎,在社區應該得到更廣泛應用。針刺治療各期腦血管病均有可靠療效[4],有利于肢體運動功能恢復,有效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自立能力。醒腦開竅針法在眾多針灸治療方法中獨具特色,它以嚴謹的手法量學規范操作,使傳統針刺手法向規范化、量化發展,可操作性重復性較強。本文治療組基本痊愈加顯著進步患者比例明顯高于對照組,證明醒腦開竅針刺法有利于提高肢體的肌力,促進運動功能的恢復,降低中風患者病殘程度,提高生活質量[5]。治療后Barthel指數評分均高于治療前,說明綜合康復有療效,可有效提高社區中風偏癱患者的臨床療效和日常生活活動能力,顯著提高其生活質量。目前,綜合康復技術的運用尚未大面積普及,而且患者的病程長短不一,需要接受康復訓練的時間較長,康復總有效率不太高,依從性下降,失去信心,社會、家庭協助不力,環境不好等問題而半途而廢。這需要全科醫生不僅要關注患者的身體健康,還要了解患者的心理狀態,同時還要關注患者的家庭,動員一切可以動員的社會力量來關注社區老年腦卒中偏癱患者這個弱勢群體。
[1]方向華,楊期東,吳升平,等.不同危險因素人群的社區腦卒中干預效果評估.中華流行病學雜志,2007,28(1):49-52.
[2]國家中醫藥管理局腦病急癥協作組.中風病診斷與療效評定標準(試行).北京中醫藥大學學報,1996,19(1):55-56.
[3]石學敏.中風病與醒腦開竅針刺法.天津:天津科學技術出版社.2000:205.
[4]孫令軍.醒腦開竅針刺法在中風各期中的臨床應用進展.遼寧中醫雜志,2009,36(1):153-154.
[5]楊和平.益氣活血、豁痰醒腦法治療中風偏癱86例.陜西中醫,2006,27(2):174-1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