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與錳含量相關的爭論引發了消費者對不銹鋼炊具安全的疑慮和擔憂。著名食品安全與環保專家、國際食品包裝協會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北京環保餐具聯合組織秘書長董金獅指出:“消費者要做到‘兩科學、一理性’。‘兩科學’一是科學認識不銹鋼,不銹鋼既有優點也有缺點;二是科學使用不銹鋼。‘一理性’就是理性選購。”
認識誤區解析
不銹鋼并非絕對安全
不銹鋼炊具以其漂亮的外觀、耐腐蝕特性、不易損壞等優點受到人們喜愛。不銹鋼的主要成分是鐵、鉻、鎳,此外還含錳、鈦、鈷、鉬和鎘等微量元素,其中鉻能夠防銹,鎳可防腐蝕,眾多金屬元素的組合使不銹鋼性能穩定同時具防銹和耐腐蝕性。很多消費者據此認為不銹鋼是萬能和絕對安全炊具的代名詞,這是誤解,是不科學的。
使用誤區解析
使用不當致金屬元素析出
不銹鋼炊具使用前應該用清水將其煮沸半小時,接著浸泡數小時,再換用新水重復煮沸、浸泡,一般重復3次。要注意的是不要用醋水浸泡,因為酸性溶液會破壞其金屬表層促進重金屬遷移。
使用不銹鋼制品時注意事項有不少,例如盡量不要讓酸性、堿性或較咸的食物如菜湯、剩菜等長時間留在不銹鋼炊具中,不銹鋼也不適合作為盛放鹽、醬油、醋等調料的容器,如果長時間盛放,不銹鋼中的金屬元素會與之發生化學反應。如果不銹鋼炊具用于烹飪,注意不能空燒。空燒會造成炊具表面鍍鉻層老化、脫落,導致金屬元素析出。
不銹鋼炊具使用后的清潔也是一門學問。切勿用小蘇打、漂白粉、次氯酸鈉等物質洗滌,這些物質會與不銹鋼中的金屬元素發生化學反應。
選購誤區解析
太便宜太輕的產品勿買
一般情況下,合格的不銹鋼炊具比不合格的不銹鋼炊具的重量要重些,高品質的產品比低品質產品的重量會更重些。
董金獅還特別支招,在選購不銹鋼炊具的時候,除了要認真查看外包裝上是否有生產廠家的廠名與廠址、容器的衛生標準等標志外,還可以用磁鐵來判斷質量。拿一塊磁鐵,試著吸不銹鋼產品的底部,吸附不上的產品質量較好,反之能牢牢吸住的肯定不是高品質的產品。
消費支招
根據用途科學選鍋
面對琳瑯滿目的鍋,究竟該如何選擇?用什么鍋最安全?專家提醒,根據用途選鍋最科學。
鐵鍋:宜炒菜忌煮湯
炒菜時最好用鐵鍋,用鐵鍋烹飪是最直接的補鐵方法。
專家提醒:鐵鍋易生銹,不宜盛食物過夜,也不適合煮湯。刷鐵鍋時應少用洗滌劑,輕微銹跡可用醋清洗。新買的鐵鍋最好先用鹽水泡,再用色拉油擦拭以去除異味,也可把鍋燒熱后用生姜塊擦拭。
不銹鋼鍋:用途多忌酸堿
選不銹鋼鍋時要選正規企業的產品,不合格的不銹鋼鍋會損害健康。
專家提醒:不銹鋼容器不應長時間盛放鹽、醬油、菜湯等,也不宜用強堿物質洗滌。
不粘鍋:宜燉煮忌煎炸
不粘鍋有特富龍涂層,因清洗方便、油煙較少而受到消費者的歡迎,但從健康的角度來說遠不及鐵鍋。不粘鍋如果干燒或油溫達到300℃以上,涂層就可能被破壞。
專家提醒:許多菜肴需要煎炸,油的沸點是320℃,這很容易導致不粘鍋中的有害成分分解,所以煎、炸食品時應避免使用不粘鍋。
玻璃鍋:宜煲湯熬藥
目前市場上還出現了玻璃鍋,玻璃鍋隔熱效果較差,易碎,移動時須格外小心,避免與硬物撞擊。
專家提醒:使用玻璃鍋熬制中藥或藥膳更安全,也沒有異味。
陶鍋:宜煲湯忌酸食
很多人喜歡用陶瓷、沙鍋等來煲湯,但是有些劣質陶鍋可能含較多的鉛,應予注意。
專家提醒:陶器不宜存放酒、醋及酸性飲料和食物,新買的沙鍋最好先用4%的食醋水浸泡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