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水車博覽園
蘭州,古稱金城,位于我國陸域版圖的幾何中心,是絲綢之路重要的支點城市。蘭州歷史悠久、文化厚重,冬無嚴寒、夏無酷暑,座中四聯、交通便捷。南北群山環抱,東西黃河穿城而過,旅游資源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
蘭州作為西部著名的文化旅游城市,有著2200多年的歷史。古老的馬家窯文化、半山文化、馬場文化、齊家文化等史前遺跡在蘭州分布較廣;絲路文化、黃河文化、民族文化在這里交相輝映,呈現出豐富多彩的地域文化特色,留下了諸多的人文、自然景觀和歷史文化遺跡。蘭州百里黃河風情線已成為全國最大的開放式濱河公園,吸引著越來越多的中外游客;市域內還有五泉山、白塔山、中山鐵橋、水車園、黃河母親雕像等城市景觀;有丹霞地貌特征的自然景觀——天斧沙宮;有亞洲最大的恐龍“故鄉”——馬門溪龍化石遺址;有黃河文化精髓之一的馬家窯彩陶藝術;有“隴上十三陵”之稱的明肅王墓群;有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魯吐司衙門舊址;有被譽為“隴右第一名山”的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興隆山;有國家級森林公園吐魯溝;出土過舉世罕見的陶鼓、漢紙,有國寶文溯閣《四庫全書》,有白塔寺、泰和鐵鐘、銅引佛殿等各類文物古跡600余處,館藏文物1.82萬件。
近年來,“文化蘭州”建設斐然,推出了一批精品杰作。《絲路花雨》被譽為20世紀華人舞蹈經典和中國舞劇史里程碑;《大夢敦煌》被評為國家十大舞臺藝術精品工程劇目,享譽海內外;蘭州太平鼓氣勢磅礴,被稱為“天下第一鼓”;《讀者》雜志年銷量超過1000萬冊,列居亞洲第一,居世界第四。
目前,以蘭州為中心,聯接周邊敦煌莫高窟、麥積山、崆峒山、炳靈寺等歷史文化遺跡和吐魯溝、興隆山等自然風景區的區域性旅游中心格局基本形成。來蘭州旅游,在不到200公里的半徑內,可以一覽高原風光、戈壁風韻、草原風情和黃河文化、伏羲文化、絲路文化、伊斯蘭文化、藏傳佛教文化的神奇魅力。
百里黃河風情線是蘭州的驕傲。銀灘斜拉式大橋、中山鐵橋、鹽雁大橋等十多座黃河大橋,飛貫南北;游船、客輪、快艇、羊皮筏,百舸爭流;兩岸花團錦簇,柳浪起伏的百里綠廊上,西部歡樂園、丁香園、百合園、龍源、生命之源、安寧濕地公園、黃河母親、小西湖公園、水車博覽園、金城關、黃河兒女、西北最長的彩色音樂噴泉、親水平臺、近水廣場、綠色公園、四季園等景區(點),輝映相照。夜幕初降,華燈璀璨,波濤盡染,猶如九天銀河灑落人間,形成一幅“飛天錦帶串明珠”的美麗畫卷。
經過近30多年的發展,蘭州旅游業已成長為初具規模的新型產業,形成了“食、宿、行、游、購、娛”各要素齊全的接待服務體系。全市擁有旅行社185家,旅游車船公司、旅游商店30多家;旅游星級飯店52座、標準床位近3萬張;旅游景區64家,其中國家A級景區20家;開辟國際國內旅游線路50余條。從2004年起,蘭州先后被評為“中國優秀旅游城市”、“中國十佳避暑旅游城市”、“最受全球關注中國中西部旅游城市”、“中國品牌魅力城市”、“國際最佳觀光旅游城市”。
目前,蘭州旅游業正在緊密結合全市經濟社會發展實際,科學規劃,加快構建“一心”(蘭州市區旅游中心)、“一帶”(黃河風情帶)、“三區”(市區都市旅游區、綠色島狀山地觀光度假旅游區、黃土民俗生態旅游區)、“三圈”(1小時、3小時、6小時旅游經濟圈)、“六軸”(絲綢之路文化旅游發展軸、始祖文化旅游發展軸、黃河風情文化旅游發展軸、青藏鐵路沿線雪域高原民族風情旅游發展軸、走向香巴拉回藏風情旅游發展軸、蘭州—隴南—九寨溝山水生態旅游發展軸)的“11336”旅游空間發展格局,著力打造蘭州“黃河之都、絲路金城”的旅游城市形象,把蘭州建成西北旅游樞紐城市和游客集散中心,建成西北著名的旅游目的地,到“十二五”末,旅游業總收入達到全市GDP的8%以上,使之成為蘭州經濟社會發展的支柱產業之一。
蘭州水車博覽園位于百里黃河風情線濱河東路黃河南岸,由水車園、水車廣場、文化廣場三部分組成,是一個以弘揚黃河文化為主題的博覽園。
蘭州水車是黃河上游古老的提灌設施,是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
水車園以大型水車和黃河柳蔭為主景。園內黃河奔騰,水車悠悠,渠水蜿蜒,花草樹木錯落有致,再現了黃河水車創造黃河岸邊農耕文明的歷史景象。
水車廣場以蘭州水車的創始人段續的雕像為主體,薈萃黃河兩岸不同形式、不同風格、不同用途的古老的水利設施實物模型。園內多種水車以其獨特的構造、精湛的工藝、雄渾粗獷的風格展示了勞動人民的智慧。
文化廣場由蘭州近代史博覽館、黃河奇石館、文化演出廣場等組成。以詳實的資料反映了蘭州近代的歷史變遷及多姿多彩的地域文化。

以上三圖為:2012年蘭州市赴“長三角、珠三角”旅游宣傳促銷招商活動集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