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1年淄博西北商會堅持加強聯絡、擴大影響、謀求發展、務實創新的指導思想,在全體會員的共同努力下,得到了上級有關部門和市聯的肯定和好評。
商會運作近八年來,經過不斷的實踐與總結,商會工作基本做到了年初有設想、有計劃;半年有講評、有檢查;年終有總結、有表彰。保證了各項活動落到實處。
2011年年初,商會根據企業的建議和商會工作的實際,本著高效務實的原則制定了本年度的工作計劃。在制定工作計劃時,我們力爭做到既要使商會的活動豐富多彩,達到聯系會員的目的,又要盡可能的減少牽扯會員精力。我們把一些交流活動與會議結合在一起,各種會議與參觀商會企業結合在一起進行,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通過努力,商會的服務體系已達到了公共、全面、有效的層面。商會正建設成為會員企業的信息發布中心、營銷策劃中心、品牌推廣平臺和融資籌措平臺。
2011年7月,在張店風景華庭酒店召開了全市西北五省2011消夏晚會,到會超過200人,每一位到會的嘉賓為了增加互動,都在胸前或手臂上貼上了有自己姓名和單位的大標簽。9月,由商會企業吳江波贊助的中秋酒會,在華光路迪歐咖啡舉辦,整個活動包場3層,來自市工商聯領導、全市的西北商會精英、友好商會的180人參加了活動,大家交流洽談的熱情氛圍使活動進行到晚上11點還無法結束。10月初,組織商會企業六十余人,舉行了“金秋馬鞍山紅色之旅”,在欣賞秋季美景的同時,還重溫了革命先輩的英勇事跡。這些活動的開展,加深了與各友好商會之間的友誼和聯絡。
在保持好與原友好商會往來關系的基礎上,我們還不斷擴大與外界的交流與溝通。4月初,應陜西省政府、陜西省貿促會的邀請,我會派代表參加了在西安召開的中國東西部貿易洽談會、全球秦商大會。來自世界各地近五百名商會和企業界代表出席了會議,陜西省省委書記趙樂際,省長趙正永等領導參加了會議并親切接見了商會會員代表。2011年商會共接待來自陜西、寧夏、甘肅、青海等省、自治區,西安、咸陽、蘭州、銀川等地的領導和企業家共65人次。8月,商會組織會員企業近三十人長途跋涉,8輛越野車15天自駕游,到寧夏銀川、石嘴山、中衛、吳忠、內蒙阿拉善、甘肅、陜西榆林等地考察、交流,往返近6000公里;9月,商會派代表參加了在新疆烏魯木齊召開的首屆中國亞歐博覽會、第四次全國陜西商會聯誼會暨全球秦商論壇“新疆跨越式發展研討會”。新疆自治區政協副主席、新疆自治區工商聯主席熱萬孜·艾拜、陜西省政府副省長景俊海等與來自美國、法國、德國、日本等國和北京、山東、廣東、新疆等省市區的47家陜西商會會長、秘書長及部分企業負責人,共110余人參加大會。
通過參與這些活動使更多商會和企業認識了解淄博西北商會,進一步擴大了商會的知名度和影響力。
近幾年,隨著商會會員企業的不斷發展,會員單位都意識到培訓企業領導和員工,開拓視野,不斷更新知識結構是提高企業核心競爭力的關鍵。因此商會多次組織會員企業參加各種培訓。如組織部分會員單位參加了上海交大MBA班、中國人民大學魯中MBA班的有關課程。此外,商會還多次組織會員單位參加各種大型“國學”講座,弘揚中國的傳統文化,以陶冶情操、凈化心靈,從我做起,力行中華傳統文化,努力做到和美家庭、和樂人生、和諧社會。
2011年10月4日,溫家寶總理在溫州考察時指出:支持專為小微企業提供服務的金融機構。鼓勵各類金融機構改進對小微企業的金融服務。對中小企業的金融支持,要遵循市場原則,減少行政干預,降低市場風險和道德風險。引導民間借貸陽光化、規范化發展,發揮其積極作用。溫總理認為,要進一步放開民間投資的市場準入,給民間資本出路。
由商會主要成員——淄博匯利通廣告作為主發起單位,聯合眾多山陜在淄投資企業家,及知名魯商強強聯合,攜手組建“山東復盛公投資有限公司”,旨在打造“復盛公”系列投資、融資的精品平臺。在為借貸雙方搭建一個實現民營資本有效流通與企業順利成長與發展的平臺,進而實現借貸雙方的互利共贏,促進民營經濟的穩步、有序發展。
熱心社會公益慈善事業,回報社會是商會企業共同目標。2011年1月下旬,在沂源縣張家坡鄉前瓜峪村,商會企業家們繼續著“愛心助學”活動,看望、幫助貧困小學生,并發動會員企業大量采購孩子家長種植的蘋果。
商會成立以來,始終十分注重擴大商會在社會各界的影響力,不斷提升商會整體社會形象,商會與我市多家主流媒體保持著密切的聯系。凡有重大活動都邀請媒體來參加,并組織企業與媒體座談會、見面會,不失時機地宣傳商會。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商會在山東省陜西商會的引薦下于2011年3至5月分別在《大眾日報》、《齊魯晚報》刊登了專版采訪。5月8日淄博日報以《讓文明淄博成為投資熱土》為標題,刊登了我商會的發展歷程。2011年以來,淄博電視臺、淄博日報、晚報、魯中晨報、淄博信息港、淄博廣播電臺等媒體多次報道西北商會的發展歷程和創業故事,逐步提升了西北商會在社會各界的美譽度和影響力。
商會協調有關部門,將在2012年擇機在百年商埠周村大街重修“山陜會館”。山陜會館在保安街北首的遺址最初建于1846年(清道光末年),五百余家山陜商人、商行商號共捐資一萬三千兩白銀修建了氣勢宏偉的山陜會館和關帝廟。在上百年的歷史中,先輩西北商人的創業與輝煌見證了魯中百年商埠的奇跡。山陜會館消失在上世紀50年代,但關帝廟完整的保留了下來,至今香火旺盛。在銀子市街,至今還完整的保留著由西北商人喬致庸所設立的復盛公票號分號營業處——“大德興”票號。具史料記載,商埠鼎盛時期,近半經商從業者皆為西北人。作為有著深厚文化積淀的西北商人后代的我們,將結合商會優勢,在新形勢下探索出一條“文化商會,文化興會”的全新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