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這個物欲橫流的世界讓每個身處大環境的人都想構思一個自己的美夢,有的人善于計劃,編織出璀璨的藍圖,經過艱苦奮斗并一步步實現了這個美夢;而有的人只是空想者,憧憬著美好的未來卻不付諸于行動,只是投機取巧或守株待兔,妄想哪一天能遇到諸多貴人,幫自己達成愿望。昨天的溫州人會用自己勤勞的雙手將美好的藍圖變成現實,而今天的溫州人是否依然如此,還是像投機家似的一味的忽悠下去?
最近幾天,春平集團董事長林春平的手機和辦公室電話一直響個不停,接電話接到手軟,原因是他爆了一個令世人驚訝的猛料,在美國特拉華州收購了一家銀行,并搖身一變成了美國新匯豐銀行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兼行長。這實在是個吸引眼球的大新聞,引得無數國內外媒體競相采訪這個傳奇人物。自古以來,在海外從事貿易的溫州人就有上千萬個,而在海外能買下一家銀行的溫州人,林春平似乎還是第一個。就連亞洲首富李嘉誠最多也是入股外資銀行股份,而沒有大張旗鼓地說收購了哪家海外銀行,那么林春平究竟是何許人也?
1970年,林春平出生于溫州澤雅鎮山區。16歲跟隨父親到廣西做皮革生意。他從小聰慧好學,會講上百種方言和外語,這為他日后積累人脈資源帶來了很大便利。大學畢業,他將父親的紐扣和皮革生意“發揚光大”,自己獨當一面,擁有了約600萬元的身家??蓻]過兩年,因投資失敗欠下兩千多萬的巨額債務,就差沒跳樓自殺了?!敖o我四五年時間,我一定將債還清”。他對十幾個債主許下承諾,靠著朋友的力量,林春平東山再起。中國春平集團成立于2008年,主要從事農業、皮革、飲料等經貿業務,去年總產值達30多億元。目前,該集團在溫州市有米業、外貿等4個子公司。

2012年 1月12日,林春平在溫州商報刊登廣告,自稱“收購了美國大西洋銀行”,需要招聘員工數人。此后,林春平在接受多家媒體采訪時透露,他收購的“美國大西洋銀行”有85年歷史,位于特拉華州,花費6000萬美元。
“我很早就想介入金融業,但國內的政策環境不允許。好在我的生意和活動范圍重點在國外,所以也一直注意捕捉國外的切入機會?!绷执浩綄γ襟w說。
然而,新華社記者在美國特拉華州實地調查發現,所謂收購“美國大西洋銀行”一事純屬子虛烏有。
根據相關規定,美國的銀行機構一般都要求在FDIC投保,如果“大西洋銀行”真的存在,不可能在聯邦與地方監管機構均無信息記錄;如果有85年歷史,當地人不可能沒聽說過。由此基本可以判斷,林春平所宣稱的“大西洋銀行”根本就不存在。另外,經新華社記者調查,美國別的州和城市有命名為“大西洋銀行”或相近名字的金融機構,但情況均與林春平所稱收購的銀行不相符。
據了解,美國特拉華州政府已經向國內媒體證實,林春平所謂的銀行只是一家一般的經營性企業,不能從事銀行業務。美國匯豐銀行已經對林春平提起訴訟,讓他對其行為負責。
對此,林春平說:“我承認我這個不是銀行,但是這個名稱翻譯過來有金融控股集團的意思,我覺得就是銀行的意思。我一直有在美國辦銀行的理想,現在我還在努力。我現在是先實現了第一步,我把這個公司注冊下來。但是我請律師辦公司的時候咨詢過,律師認為是可以批下來的。在美國辦銀行要特拉華州另外一個機構批準過的,我的申請材料已經準備好了,還沒有報上去,打算四月份報上去,如果報上去的話六七月份就能批的?,F在出了這個事(指網民質疑),估計審批會困難一點,但今年一定會辦下來的。在美國辦一個銀行很容易的,跟國內不一樣。我就是有這個設想,還沒有實現?!?/p>
林春平的此番言論雷煞眾人,名稱翻譯成金融控股集團難道就成了銀行了嗎?一般經營性企業是可以隨便買賣,可買銀行也可以隨便來吹噓的嗎?不知道林春平是瘋了還是聰明過頭了?
面對新華社記者的質詢,林春平說:“我是夸大了事實。用我們溫州人的話說,就是貨擔還沒挑,就開始叫賣了?;蛘呤呛⒆舆€在娘胎里,就說已經生出來了。但我這不是騙子。”
八字還沒一撇,林春平大肆宣傳承購收購美國大西洋銀行,忽悠國內便罷了,還忽悠到了國外,難道溫州人“敢為天下先”的精神就這樣變質了?變成“忽悠精神”當道?
“我覺得把在美國有企業這件事說得大一點,一個是可以提高我自己的社會地位;第二是在國外,可以跟美國的主流社會、金融精英接觸,能夠參加一些國際性的論壇,有利于自我發展;第三,今后如果溫州發展民營銀行,我有機會介入,可以插一腳?!绷执浩饺绱撕鲇仆饨纾€振振有詞的解釋道。
從去年以來溫州因為民間借貸的事,信譽一落千丈,林春平的此次忽悠更是火上澆油,憑借虛假宣傳就能進入美國上流社會?開辦民營銀行?即使林春平的“理想論”實現了,還會有人敢相信他嗎?敢為天下先雖然是溫州人值得驕傲的精神,但如果路子走偏了,誤入歧途,那天下第一的爭奪也是毫無意義的,甚至貶低了溫州人固有的精神,
在林春平的投資語錄里,他說過這樣一句話:“不管哪一行,腳踏實地,有多少錢做多少事,把誠信和口碑做好?!蹦乾F在看來,是不是有點嘲諷的味道?
誠信是每個商人都應遵守的準則,做人也要誠實可靠,避免說大話。要說到做到,不放空炮,做不到的寧可不說。林某人這種忽悠行為與那些為達目的不擇手段的奸商惡勢力有何區別?為了貪圖小便宜而偷奸?;?,表面上得到了“實惠”,實質上丟了聲譽,是拾了芝麻丟了西瓜,得不償失。
溫州還有許多80后富二代,懷著滿腔熱血去海外讀書創業,大肆宣揚在國外掙了多少錢,要回國建立自己的王國。陳浩(化名)2008年底在美國俄亥俄州立大學讀完碩士,正趕上美國次貸危機最為慘烈的階段,華爾街5大投資銀行倒閉了3家,失業者如流浪人在街頭游蕩甚至賣藝,據陳浩介紹,次貸危機的影響,大家開始節省開銷,好多家庭賣掉大屋,改住較小的房子;改用較省能源的汽車;自己割草;爭取在家工作的機會,以節省每日上下班的汽車費;甚至為了節省喝咖啡的費用,自己買咖啡機磨咖啡。陳浩說,2008年圣誕節前夕,美國各大超市的消費人群達到史上最少的一年,很少有行人漫步街頭,多的只是乞討者,這讓他想起了“賣火柴的小女孩”,情景十分慘淡。
陳浩所在的是一家國際對沖基金公司,面對次貸危機,公司不僅沒有賠錢,而且還狂賺了一筆。他的老板正是“賺錢之神”、“對沖基金第一人”之稱的約翰.保爾森。他賭美國人住不起房子,并賭贏了。同時陳浩也看到了美國住房抵押市場的巨大風險,不走尋常路的陳浩就意識到:與其幫人賺錢,不如自己行動,于是他創立了自己的基金公司??墒窍胂蟮臎]那么容易,因為年輕遇到許多阻礙。2010年陳浩回國,迅速振作起精神,搖身一變成了某投資公司董事長。他對周圍的老鄉說,美國經濟衰敗,人人都吃不上飯。自己在美國買了多少房產,投資開公司掙了一大筆錢。溫州人聽他說在美國買房“像買蘿卜白菜一樣”輕松,都相信他真的發財了。于是紛紛將自己的錢投入到陳浩的投資公司里入股,有了閑錢,陳浩的欲望開始膨脹,他看到民間借貸經營的火熱,自己也參與了放貸,收取高額利息。他放出消息,說收購了浙江某某大集團,讓大家紛紛入股,不知情的老鄉真以為陳浩會掙到大錢,哪里知道他實際上早已將集資款投入到房產、股票和民間借貸的圈子里,深陷泥潭不能自拔。隨著貨幣緊縮、房產股票大跌,資金鏈斷裂,欠下了近十個億的外債,最終在國內呆不下去跑掉了,連父母都不知道他現在躲在哪里。
溫州商人,地球人都知道是“東方猶太人”,溫州人向來以吃苦耐勞著稱,他們白天可以當老板,晚上可以睡地板,家有百萬,仍離鄉奮斗?!罢f盡千言萬語、踏遍千山萬水、想盡千方百計、吃盡千辛萬苦。”溫州人的“四千精神”一直都是中國商人的奮斗精神,溫州人也曾一度成為中國商人學習的榜樣。自從有了溫商,全國各地的閩商、晉商、潮商、魯商都在紛紛效仿溫商的一些做法,學習溫商的“四千精神”,而且令他們受用終身。
現在與之相對應的溫州人的“四千精神”儼然已與當初的精神漸行漸遠,為何會演變成如此地步?是我們的現代社會不需要“四千精神”里的拼勁,不需要奮斗和腳踏實地來獲取財富?
企業家想發財,是可以理解的,但何必要忽悠?如果做到了再忽悠還情有可原,但夢想還未照進現實,就迫不及待的宣揚自己的成功,未免有點太急于求成了,欲速則不達。
趕海路上的忽悠行為的確與溫州商人的“四千精神”背道而馳。沒有耕耘,哪來的收獲?鄧小平說過:金錢面前應該人人平等。沒有特權沒有專制。但平均富裕也是沒有的,必須先讓“部分人富裕起來”!溫州人是先富裕起來的這群人,面對困難與挑戰,溫州人從來沒有畏懼,沒有退縮,這也是堅持四千精神的真實表現?;蛟S,當今的溫州商人還是應該將“四千精神”進行到底。
相關鏈接
●2012年1月林春平收購美國大西洋銀行。
●2012年3月溫州商人花4.1億元收購豪華雙體六星級郵輪,還說要上市再收購5、6艘郵輪。
●2011年5月溫州人揚言2年之內投2個億建平湖中國服裝城,每天的投入是55萬。
●2010年溫州人炒金,一個黃金期貨代理機構杠桿倍數為100倍。
●2009年在北京發展的溫州商人葉茂西全資收購了英國一家衛星電視臺,而收購的契機正是其隨溫家寶總理出訪歐洲。
●2007年溫州投資者一擲1000萬購買發行的嘉實基金,炒基金者居然頻頻開出24%的年息,借款炒基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