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理工大學會計學院 重慶400054)
政府采購信用擔保,是將信用擔保作為政策工具引入政府采購領域,由專業擔保機構為供應商向采購人、代理機構、金融機構提供的保證,主要包括投標擔保、履約擔保、融資擔保三種形式。這個政策的出臺是為了彌補中小企業的資源短缺、信用不足等問題,顯而易見,在本應公平競爭的市場經濟中,中小企業很難和大企業搶占市場份額,大企業占有更多的資源,并且形成良性循環,而中小企業很難支撐自身發展,更加容易受到市場經濟的沖擊。我國做出在不影響市場經濟良好運行的情況下,給予中小企業一些政策上傾斜的決策,無疑可以使其有著更大的生存空間。
我國在幾年前就已意識到中小企業發展的問題,并且開始嘗試政府采購信用擔保,為了更早發現問題,減少反彈,逐步進行試點。黑龍江作為最早的試點省份,在2006年就已將信用擔保模式引入政府采購領域,江蘇、湖南等試點地區也在2010年陸續發布規定,允許在政府采購中標的中小企業供應商以中標、成交通知書或政府采購合同作為抵押憑據,直接向銀行進行貸款或通過擔保公司擔保后向銀行貸款。試點工作開展到現在以來,遼寧的銀企合作最為典型,即在遼寧省財政廳政府采購監督管理處以及遼寧省政府采購中心的支持下,由光大銀行的支行聯同遼寧省中小企業信用擔保中心,共同推出的政府采購項目融資業務。雖然受貨幣緊縮、材料成本增加、出口受阻等不利因素的影響,但是總體來說,融資數額增加了5 871億元,同比增長22.3%,其中政府采購信用擔保的實施起著很重大的影響。
在遼寧省財政廳政府采購監督管理處以及遼寧省政府采購中心的支持下,光大銀行沈陽南湖支行聯同遼寧省中小企業信用擔保中心、東北中小企業信用再擔保股份有限公司遼寧分公司,推出“政府采購項目融資業務”,為省政府采購中標單位提供低成本融資,年利率10%以內。根據我國財政部隨《通知》一起出臺的《關于開展政府采購信用擔保試點工作方案》,供應商進行融資擔保的綜合年費率由雙方自行商定,但最高不得超過人民銀行公布的人民幣貸款基準利率的一半,并要求對民生項目和小型、微型企業項目提供更多費率優惠政策。低利率無疑使得中小企業更加愿意向其貸款,銀行盡管利息方面的盈利減少了,但是得到了政府的支持以及更多的中小企業融資,從總量來說反而得到了更多的利息收入,形成良性循環,中小企業有了更多的資金用來發展,而政府也實現了幫助本省經濟飛速發展的目標,從而達到了銀行、中小企業和政府的三贏。
對于中小企業融資的資金使用,信用擔保融資業務也有特定的要求,要求資金使用采取受托支付方式,直接支付給特定生產廠家或原材料供應商;政府采購資金回籠后,要按照貸款合同的約定,第一時間用于償還貸款(采購資金早于貸款期限回籠的,立即提前還款)。這個規定和《通知》中“先予償付,再行追償”的原則相符合,目的是為了保護銀行的利益。我國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政府僅僅起引導作用,不能直接干預市場中的各種交易,這由“市場主導,財政引導”原則也可以看出來,而市場經濟中企業的最大特征是追求利益,如果《通知》不對銀行進行保護,僅僅單純的要求銀行對中小企業降低利率,那么短期之內確實會造成中小企業的飛速發展,但是一旦有中小企業發生惡意拖欠貸款等現象,就會給貸款銀行造成重大損失,從而使得其他銀行將貸款條件提高甚至拒絕貸款給中小企業,這樣形成多米諾效應,最后這項銀行和企業互贏互利的好政策就會走向失敗。有了“先予償付,再行追償”原則的保證,銀行就會放寬貸款條件,使得資金的流通形成良性循環,符合長遠利益的要求。
具體操作流程的規定,是客戶先憑中標(成交)結果向銀行提出預授信申請并提交相關資料,由銀行及擔保公司對其進行評級及授信工作,在客戶簽訂政府采購合同并落實相關放款條件后,銀行放款。這些環節中幾乎沒有涉及到政府,主要是銀行和企業的合作,目前國際上政府采購領域最常見的擔保模式是銀企合作,具體分為“銀行+銀行”、“擔保公司+銀行”等模式。綜合考慮我國銀行目前的風險控制要求,以及“市場主導,財政引導”的原則,試點方案采取了“擔保公司+銀行”模式。由此可見,政府只是起到引導作用,給銀行和中小企業相互磨合的機會,并不真正介入融資業務。但是,并不是說政府完全不予理睬,在銀行及擔保公司進行評級及授信工作時,會向政府索要該企業訂立的政府采購合同證明以及其他重要文件,而政府有義務提供真實的資料,避免企業鉆空子,為融資擔保的良好實施營造一個好的環境。
美國、英國等國家由于具有較為發達的市場,政府構建了專門的政府機構對中小企業的信用擔保采用直接管理運作的模式,其資金由政府全額撥款,資金的來源主要是政府財政。這種模式需要非常強大的國家機構來支撐,用龐大的經濟來源作后盾,而且需要一個可以對中小企業信用擔保單獨進行宏觀調控的政府機構,比如美國的SBA。
日本、德國等國家關于中小企業的信用擔保機構并不從屬于國家機關,而是由政府機構進行監管,國家的各個區域分別設立獨立的法人單位來管理事宜,其資金除了政府的出資之外,還有金融機構、社會團體的參與出資。
韓國等國家和日德模式較為接近,但是由于其區域更為狹小,中小企業占政府財政收入份額較大,為了方便管理,往往只設立一家主要的信用擔保機構,而其他區域設立分支機構,采用從上而下的管理方法,而不是平級管理,和中小企業聯系更為緊密。
縱觀以上各種方法,我國的政府采購信用擔保應該說更加偏向于日德模式。如果說像美英模式那樣,由國家成立一個專門的政府監管機構,然后全額撥款,就把銀企模式變成了政企模式,這樣的模式下拋棄了銀行的作用,顯得較為重復,美英之所以要這樣是因為他們的銀行基本都是私人銀行,資本市場下,銀行不愿意冒風險給中小企業進行擔保,而我國屬于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國有銀行占銀行界的主導地位,私人銀行和政府有著各種關聯,這樣的條件下政府給予銀行一些優惠,銀行便愿意冒一些風險支持國家的政策,畢竟有政府引導,風險相對于美英來說要小很多。
就遼寧省銀企合作案例來看,光大銀行有向中小企業發放融資擔保的意愿,主要是因為遼寧省政府的牽線,在遼寧省政府的保護下,中小企業的信用本身就得到一定的提升,光大銀行給其作擔保所面臨的風險較小,但是作為小型的銀行,在風險小的情況下給予大量小額的中小企業貸款無疑增加了收益,得到的回報遠遠大于風險。而遼寧市政府扶持了本地的中小企業,增加了財政收入,吸引了其他中小企業的投資,將風險適度轉移給光大銀行,并且響應了國家對中小企業的利好政策,實現了政府的引導職能。
中小企業信用擔保是一個非常復雜的問題,擔保機構政府是否出資、出資比例、管理運行模式、信用擔保比例等等,牽涉面很廣,要多方面考慮,一切從實際出發,合理調配本地區資源,嘗試遼寧省的銀企聯合或者其他模式,借鑒國外經驗,朝著扶持中小企業的大方向邁進,尋找適合自己地區的模式。
政府應本著共同富裕的精神,在看重大型企業的同時也要關注中小企業,給予適當的引導或者政策,使中小企業有更多的生存空間。有了政府的介入,將會給予各方更大的信心,從而降低風險,吸引更多企業參與進來。
很多地區的地方政府對于國家的政策實施不到位,畏首畏尾,導致中小企業信用擔保的進度緩慢,這對于鼓勵中小企業發展是非常不利的,各地區政府可以如遼寧省政府那樣將風險部分轉嫁給銀行或者其他機構,不要過分介入,但也要有一定的監管,一定要注意把握分寸,使得中小企業信用擔保制度健康、長久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