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 政
云南中醫學院基礎醫學院,云南昆明 650500
青年專任教師職業滿意度調查分析
姚 政
云南中醫學院基礎醫學院,云南昆明 650500
目的 了解本校青年專任教師的職業滿意度。方法 自制調查問卷對本校青年教師職業滿意度進行調查。結果本校青年專任教師對教師職業的滿意程度較高,約占總調查人數的90%。但他們在經濟收入、職務晉升及課題申報等方面有較大壓力。結論可根據學校的總體發展目標,加強激勵機制,激發青年專任教師更加自覺努力地實現自我提升,促進師資隊伍建設,實現學校的良性可持續發展。
青年專任教師;職業滿意度;調查;分析
近年來,我國高等醫學教育發展迅速,招生人數呈遞增趨勢,師生比例進一步加大,高等醫學院校的教師中青年教師已占到了較大比重,如云南中醫學院2010年的統計數據顯示,35歲以下(含35歲)青年教師的數量達到教師總數的45.5%。青年教師的職業滿意度不僅影響其心理健康,而且對其工作積極性有著直接影響,繼而影響到學校的教學科研質量。對于高校的人才隊伍穩定來說,也是一個不可忽視的重要因素。因此,筆者針對云南中醫學院承擔教學任務的35歲以下專任教師的職業滿意度情況進行了調查,現將調查結果整理分析如下。
本研究的樣本來自云南中醫學院83名35歲以下專任教師。其中,男性19名,占總數的22.9%,女性64名,占總數的77.1%。涉及的學科有中醫、西醫、醫學及以外的其他自然科學、人文科學等。
自制調查問卷,采用選擇題形式,有關青年教師職業滿意度方面的內容共包括三大部分:第一部分為教師基本情況,包括性別、年齡、教齡、職稱、學歷學位、學科背景等;第二部分為教師職業滿意度情況,共設計了5個問題,包括對現在職業的滿意程度及重新選擇職業時的取向等;第三部分為教師壓力情況,共設計了2個問題,包括工作及生活方面面臨的主要問題等。
本研究所得數據為計數資料,結果以絕對數和百分比表示。所有研究數據均采用SPSS 17.0統計軟件和Excel 2007進行統計分析處理,各選項人數之間的差別采用Fisher確切概率法進行檢驗。
本次調查的83名35歲以下青年教師中,博士9名,占總人數的10.8%,碩士60名,占總人數的72.3%,學士14名,占總人數的16.9%;副高職稱5名,占總人數的6.0%,中級職稱67名,占總人數的80.7%,初級職稱11名,占總人數的13.3%;學科背景為中醫專業的26名,占總人數的31.3%,西醫專業24名,占總人數的28.9%,醫學以外的其他自然科學專業18名,占總人數的21.7%,人文等其他專業15名,占總人數的18.1%。
共設計了5個問題,見表1。
接受調查的青年教師的回答情況見表2。
不同性別、學歷、職稱、專業背景的青年專任教師回答上述問題時所選各個選項之間的差別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共設計了2個問題,調查青年專任教師面臨的工作和生活壓力情況,見表3。
接受調查的青年教師的回答情況見表4。
對于這兩個問題的選項選擇,不同性別、學歷、職稱、專業背景的青年專任教師差別無統計學意義(P>0.05)。
對于為何選擇高校教師作為自己的職業的問題,絕大部分青年專任教師的答案是因為熱愛教育及教師工作相對輕松,有假期而選擇了教師職業,這部分教師的職業穩定性會相對較好。但也有13%的青年教師認為自己是沒有其他更好的選擇,迫于無奈才選擇了教師這一職業,其職業穩定性及對教學工作的投入程度值得擔憂。在16%的選擇其他選項的青年專任教師中,有3名表示是因為專業對口,有2名認為教師工作相對自由,有1名因為可以做科研,有1名認為可以體現人生價值。認為教師社會地位較高而選擇這一職業的人只占到6%。值得注意的是,在接受調查的青年專任教師中,沒有任何人因為教師待遇福利好而選擇這一職業,這可能是因為青年專任教師在就職前對高校教師的心理期望收入不高,或就職后的實際收入不高。
表1 青年教師職業滿意度情況調查表
表2 青年教師職業滿意度情況[n(%)]
表3 青年教師面臨的壓力情況調查表
表4 青年教師面臨的壓力情況[n(%)]
有將近90%的青年專任教師對高校教師職業表示滿意,其中基本滿意的占到了77%,僅有4%的青年教師對職業不滿意,表明青年專任教師對教師職業的滿意程度較高。但盡管絕大部分青年專任教師對職業表示滿意,但面對重新選擇職業,是否還會當教師的問題時中,選擇是和說不定的還是各占42%,而16%的青年專任教師選擇了否。而美國高校教師職業滿意度的調查數據則顯示,90.9%的教師表示如果重新選擇職業,還是愿意當教師[1]。這與本調查的比例相差了將近10個百分點。
對于青年專任教師來說,最滿意的是教師假期(52%的青年教師選擇此項),其次是教師社會地位及聲望(29%的青年教師選擇此項),其他選項選擇的人數均未超過10%,其中7%的青年專任教師對學校氛圍及人際關系表示最滿意。在選擇其他選項的青年專任教師中,有人是因為可經常與學生溝通,二有人則因為相對自由而對教師職業表示滿意。66%的青年專任教師最不滿意的是教師收入。由于其他原因對教師職業不滿意的占18%,但無人說明不滿意的具體原因。學校氛圍及人際關系導致了11%的青年教師最不滿意,對比對此項最滿意的7%的青年教師人數,兩者顯示出比較有趣的數據對比情況,這可能與教師所處的小環境,如學術團隊、教研室等及教師個人的人際關系處理能力有關系。對長沙某高校教師的工作滿意度的調查則顯示,教師在工作環境、高校形象、組織文化、領導管理、工作群體、工作本身這幾個維度上表現出較高滿意度;而在工作回報上表現出較低的滿意度,尤其是在福利方面近半數教師認為不滿意[2]。
從青年專任教師在工作方面面臨的主要問題來看,23%的人認為是專業職務晉升困難,這與本校青年教師占比較大,從而造成統一時間段內晉升職稱的人數相對集中有很大關系。教學科研經費不足、沒有學術引路人、教學科研配套服務跟不上也是青年教師認為在工作方面首要面臨的問題,這4個方面加起來,占到了73%。而以上這些問題的核心都是要提高教學科研能力。由此可見,如何采用多形式,從多渠道、多角度來提高教學科研能力是目前青年專任教師最為關心的問題。在青年教師在生活方面面臨的主要困難方面,52%的青年專任教師認為是經濟收入,16%青年專任教師認為是子女成長與發展,14%則認為是工作壓力,還有11%的認為是住房。這一調查結果顯示目前高校青年教師的經濟收入情況仍然不能令人滿意。對處于成家立業期的青年教師來說,生活的各方面給予他們的壓力也不小。工作和生活得壓力往往會導致職業倦怠的出現,有學者對地方高校教師工作倦怠進行分析,發現本科學歷的教師的倦怠程度高于研究生學歷的教師,高級職稱的教師倦怠總分極其顯著地高于初級職稱教師,中級職稱教師的倦怠總分顯著地高于初級職稱教師[3]。高校教師的壓力既有自身因素,更與整個社會環境及學校文化和組織管理有關,應制定各種政策來提高教師的社會地位,促進教師群體職業化進程[4]。
總的來說,大部分青年專任教師都很熱愛自己的職業,也希望能不斷提升自身的職業素養,在自我成長的同時推動學校的教學科研水平不斷提高。但他們在經濟收入、職務晉升及課題申報等方面有較大壓力。基于皮埃爾·布迪厄的場域理論,青年教師在高校中處于弱勢地位的原因,根本上是由于地方高校場域中持有各種資本數量和強度的位置占據者進行爭奪的結果[5]。因此,可根據學校的總體發展目標,加強激勵機制,包括薪酬激勵、環境激勵發展激勵等[2],激發青年專任教師更加自覺努力地實現自我提升、最大限度挖掘自身潛能,并以飽滿的精神狀態投身于教學工作[6],從而構建合理的人才隊伍,實現學校的良性可持續發展。
[1]楊晴,葉芃.美國高校教師工作滿意度研究——基于對美國全國教師調查數據的分析[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9,(6):132-136.
[2]魏夢昀.高校教師工作滿意度的研究——以長沙某高校為例[J].文學界(理論版),2010,(9):155-156.
[3]杜艷芳,暢芳珍,雷曉波.地方高校教師工作倦怠現狀調查與分析[J].高等教育研究,2010,27(4):36-39.
[4]趙風.高校教師職業壓力狀況及影響因素研究--某個省屬綜合性大學的典型案例[J].管理觀察,2010,(416):125-126.
[5]宋秀林,郭麗君.基于場域理論的地方高校青年教師弱勢地位的生成分析[J].煤炭高等教育,2011,29(3):21-23.
[6]傅曉華,邵雅利.“整合高校”青年教師自我效能感與職業生涯管理現狀分析——對福建6所整合高校青年教師的調查[J].四川理工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26(1):73-76.
G645
C
1674-4721(2012)05(b)-0166-03
云南中醫學院院級教育科學研究項目。
姚政(1977-),女,云南文山人,碩士,講師,主要研究方向:生化與分子生物學、醫學統計學教學與科研,教育教學。
2012-04-10 本文編輯:趙麗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