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自健
(新疆北方建設集團有限公司 奎屯市 833200)
北方寒冷地區,水工混凝土負溫時內部水分凍結,各孔隙周壁上產生相當大的內壓力,引起孔壁的脹大并產生拉應力;正溫時冰雖融化,但孔壁已產生塑性變形不能復原,反復凍融,孔隙加大,凍層加深,致使混凝土開裂并逐漸遭受破壞。凍融對混凝土的破壞極為突出和嚴重,凍害現象在北方地區的各類建筑中都有不同程度的發生。因此,抗凍混凝土要比一般混凝土的耐久性要求高,防止遭受凍融損壞的技術措施也要嚴格。為此,有關部門制定了一系列保證抗凍混凝土質量的技術監督措施,如《水工混凝土結構設計規范(SL/T 191-96)》(以下簡稱SL/T 191-96)和《水工混凝土施工規范(J 148-2002)》(下簡稱J 148-2002)等。如何有效提高混凝土的抗凍性是保證混凝土耐久性的前提之一。
規范SL/T 191-96中規定:混凝土抗凍標號分別為 F50、F100、F150、F200、F300 和 F400 六級。 抗凍標號按28天齡期的試件確定。經試驗論證后,也可以利用60天或90天齡期的試件測定。混凝土抗凍標號應根據建筑物所在地區的氣候條件、凍融循環次數、表面局部小氣候、水飽和程度、結構構件的重要性和檢修條件等確定,混凝土抗凍標號的最小允許值詳見SL/T 191-96第一部分4.4條的規定。
規范J 148-2002規定:混凝土的水灰比,應根據對混凝土性能的設計要求,通過試驗確定,并規定有抗凍要求的混凝土必須摻用引氣劑。水灰比允許值見表1。

表1 水灰比最大允許值
《水工混凝土試驗規程》(SD 105-82)把慢凍法和快凍法并列為兩種標準方法,根據統一試驗所得結果來評定混凝土抗凍性,方法見表2。

表2 混凝土抗凍性評定方法
按規定混凝土試塊制作成15 cm×15 cm×5 cm的立方體,進行養護后用慢凍方法進行試驗。慢凍法一次凍融循環時間為 8 h,凍融條件:在(-17~-20)℃凍4h (降溫過程不計),(15~20)℃融4h為一個循環。慢凍法要同時滿足強度損失不超過25%,重量損失率不超過5%時最大循環次數的條件。快凍試件為10 cm×10 cm×40 cm 棱柱體,快凍法(2~4)h 為一個循環,要滿足相對動彈性模量值不小于60%和重量損失率不超過5%時的最大循環次數的條件。
在北方地區為保證混凝土建筑物有足夠的耐久性,不但要求配合比設汁正確、原材料質量可靠,而且還要按施工規程要求施工。
試驗證明,不摻引氣劑的混凝土,即使水泥用量增加到540 kg/m3,水灰比降至0.35,也遠遠滿足不了更高次數的抗凍需要。凍融50次強度降低28.2%。因此在普通級配的混凝土中摻入少量引氣劑(一般用與水泥重量的比例為 1∶10 000~1.2∶10 000 的松香酸鈉榕液),是提高抗凍性的最有效方法。J 148-2002中規定水工混凝土含氣量宜采用下列數值,見表3。其他國家在規范上對含氣量也有嚴格要求,見表4。

表3 國內水工混凝土含氣量

表4 國外混凝土含氣量
國外推薦的含氣量較我國實際使用含氣量偏低1%~1.5%。抗凍混凝土要有足夠的含氣量,但過多會影響坍落度,合適的含氣量是最重要的。要求氣泡盡量小,分布均勻。
引氣劑是一種憎水性表面活性劑。溶于水中。在拌和過程中由于混入一些空氣,引氣劑分子被吸附到空氣泡表面而產生大量穩定、均勻、微小的氣泡,直徑在(0.025~0.300)mm。這些大量互不連通的氣泡隔斷了毛細管滲水通道,使外部水分不易滲入。在負溫下混凝土表面水分凍結使體積增加9%膨脹量時,微泡又能起一定的緩沖作用。在含氣量小變的情況下,氣泡直徑愈小,數量愈多,分布越均勻,抗凍性越高,會免除或減少水泥石因凍脹出現的裂縫和裂縫的繼續擴大,因而提高了混凝土的抗凍抗滲性能。
在其他條件相同的情況下,水灰比越大抗凍性能越差。因為多余的游離水會在混凝土硬化過程中逐漸蒸發,形成大量開口孔隙,而毛細孔無法被完全填塞.造成混凝土吸水性、滲透性增大,起不到防凍的作用。相反,水灰比較小,硬化后混凝土內部密實,強度也相應高,內部可凍水少,孔隙結構改善,大大提高抗凍性。SDJ 207-82規定混凝土水灰比通過試驗確定,不得超過表1的規定。
實驗及工程實踐證明,水工抗凍混凝土應優先選用硅酸鹽水泥或普通硅酸鹽水泥。水泥含量中C3A<8%,防止生成硫酸鋁鹽。純熟料硅酸鹽水泥通常比摻礦物混合料的硅酸鹽水泥,特別是火山灰質和礦渣水泥的抗凍性能好。規范規定水泥標號不得低于425#,在嚴寒地區水工抗凍混凝土的水泥用量不應少于300 kg/m3,不超過500 kg/m3。用量過多或過少除給混凝土質量帶來不利影響外,還會在經濟上造成損失。
用堅硬、密實的集料配制的混凝土耐久性好;粒徑太大或扁平比例大、軟弱順粒和有縫隙的骨料,不宜用于水工混凝土。集料的熱脹系數應同周圍砂漿膨脹系數相接近,含雜質量一般應小于0.5%。吸水率較小的骨料均會提高抗凍性,經試驗,天然礫石及河砂石較多的混凝土可以滿足抗凍要求。
砂漿的抗凍性比混凝土好,適當提高砂率改善和易性,能使伴和物獲得最大流動性,保持良好的粘聚性和保水性。確定最佳砂率可按選定的水灰比,保持水泥用量不變,在其條件相同的情況下,坍落度最大的試配拌和物所用砂量為最佳砂率。砂的粒徑以中砂為宜,含雜質量小于1%,用量略大于普通混凝土,一般以35%~37%為宜。
隨著混凝土齡期的增加,水泥不斷水化,內部可凍結水量減少,同時水中溶解鹽的濃度增加,因而冰點也隨齡期的增加而降低,抗凍性能逐漸提高。為防止水工建筑物在早期遭受凍害,選擇合適的施工季節,使建筑物在使用前得到良好的養護,有足夠的后期強度增長時間是必要的。
良好的配合比、質量優良的原材料,是獲得高質量混凝土的可靠保證。配料的計量,引氣劑含量的控制,水灰比、坍落度的隨時抽查,都是施工過程中質量控制的重要環節,也是保證混凝土抗凍性的重要措施。往往試驗室的試驗結果合格,但實際產品質量卻較差,原因之一就在于實際施工中質量監督把關不嚴。施工過程中的拌和、運輸及振搗成型、養護一系列操作都要嚴格執行施工規范的要求。在施工過程中要根據氣溫嚴格控制含氣量,隨時檢查調整,保證拌和物有足夠的含氣量,這是提高抗凍性的最重要措施。成品的外觀不應有蜂窩、麻面等缺陷,保證混凝土具有良好的密實性和均勻性。要加強混凝土的后期養護,盡量減少水分蒸發,以免造成早期脫水,從而產生裂縫。還要防止混凝土早期受凍,保證達到設計強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