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克,劉姣,李彩霞,劉麗華,靳陽娜
1.石家莊市第四醫院藥學部,河北 石家莊 050011;2. 河北醫科大學中醫學院藥學部,河北 石家莊 050091
子宮內膜異位癥(endometriosis,EMS)是指具有生長功能的子宮內膜,在子宮被覆面以外的地方生長繁殖而形成的一種婦科疾病。大多數EMS患者的主要癥狀是繼發性痛經,伴下腹部和背部進行性疼痛,常可放射至腿部。Sampson最早提出,月經期脫落的子宮內膜碎片,隨經血逆流經輸卵管進入腹腔,種植于卵巢和鄰近的盆腔腹膜,并繼發生長和蔓延,發展成EMS[1]。
中醫并無子宮內膜異位癥病名,根據其臨床表現和體征,可歸為“癥瘕”、“痛經”、“不孕”、“月經不調”等范疇。近年來,中醫對EMS的病因病機進行研究,發現本病與血瘀關系密切。瘀血停蓄體內會引起一系列病理演變,血瘀于內,血不得歸經而致月經不調;瘀血停聚,阻滯沖任、胞脈,氣血運行受阻,不通則痛,故見經行腹痛或持續性下腹痛;沖任受損,胞脈不暢,兩精不能相合,故不能攝精成孕;瘀血留滯,日久漸成瘕。因此,臨證多從活血化瘀論治。臨床觀察發現,活血化瘀藥治療EMS具有療效好,見效快,療程短,無毒副作用等優勢,可在短時間內促進子宮內膜血液循環,逐漸恢復子宮內膜正常功能,異位的子宮內膜消失,增生的組織逐漸變軟,最后消散。究其作用機理,可能與以下幾方面有關。
研究表明,活血化瘀藥能直接抑制異位內膜的生長。常氏等[2]研究了活血化瘀、補腎化瘀及補腎方藥(桑葚、枸杞子等)對EMS大鼠異位內膜及在位內膜的影響,發現活血化瘀組異位包塊明顯縮小甚至萎縮(P<0.01),光鏡及電鏡下異位內膜呈現明顯萎縮相,對在位內膜無明顯影響,提示活血化瘀方藥能有效抑制EMS大鼠異位內膜的生長和代謝而使其萎縮。余曉輝[3]等制備活血化瘀中藥含藥血清,干預體外原代培養的大鼠異位內膜和在位內膜細胞,應用噻唑藍(MTT)比色法比較二者增殖率及活血化瘀中藥含藥血清對其增殖的影響。結果發現活血化瘀中藥含藥血清對EMS模型鼠異位內膜的增殖有顯著抑制作用,而對在位內膜的增殖無明顯影響。徐邦生[4]等也發現活血化瘀中藥能促進EMS模型大鼠的異位組織消退,促進異位內膜細胞凋亡。
活血化瘀藥可改善E M S患者的局部血液循環,改善盆腔瘀血病灶,從而達到治療的目的。司徒儀[5]等自擬活血化瘀方藥治療102例EMS患者一療程后,除血沉外,血液流變學各項指標(高切全血比粘度、低切全血比粘度、血漿比粘度、紅細胞聚積指數、紅細胞壓積等)與治療前相比均顯著性降低(P<0.01),其高粘滯血癥得到了明顯改善。皇甫禮[6]等對18例氣滯血瘀型患者的血液流變學指標做治療前后對比,也發現有不同程度改善(P<0.05或0.01)。
活血化瘀藥可糾正EMS患者的免疫失衡,有效改善臨床癥狀和體征。曹立幸[7]等發現具有活血化瘀、軟堅散結功效的婦痛寧對 EMS模型大鼠的脾臟NK細胞具有顯著的調節作用。李佶[8]等用益氣活血、化瘀通腑中藥內異一號治療EMS患者,結果可見患者外周血NK細胞活性升高,CD4降低,CD8升高,CD4/CD8比值下降,IL-2降低(P<0.01)。李淑萍[9]等研究了活血化瘀、軟堅散結法對EMS模型大鼠免疫功能的影響,發現活血化瘀組大鼠血清IgG、 IgA、IgM含量降低, CD3、CD4、CD4/CD8及腹腔液NK細胞活性增加,IL-1、IL-6分泌水平降低。曹立幸[10]等也通過動物實驗發現活血化瘀、軟堅散結的代表方婦痛寧,對EMS免疫功能異常具有顯著調節作用。
活血化瘀藥可調節EMS患者的內分泌激素水平和激素受體水平。楊洪艷[11]等研究發現,活血化瘀、軟堅散結的羅氏內異方在無顯著性降低血清雌激素水平基礎上,對ER、PR,尤其是異位內膜的ER、PR起降調作用,推測內異方可能是通過非甾體激素降調作用而抑制內膜細胞。許麗芬[12]等研究了具有活血化瘀、軟堅散結功效的婦痛寧對EMS大鼠模型神經內分泌的影響,檢測了大鼠垂體、下丘腦、異位內膜組織中β-內啡肽、強啡肽,血清中內皮素-1等含量的變化,結果婦痛寧治療組明顯高于其他組,認為其可通過神經內分泌的整體調節作用,達到治療EMS的目的。付金榮[13]等通過大鼠實驗發現,活血化瘀方藥內異消能通過提高下丘腦β-內啡肽水平,產生鎮痛作用,并提高外周血漿中β-內啡肽含量協助調節子宮功能。
張旭賓[14]研究了活血化瘀中藥羅氏內異方對實驗大鼠異位內膜VEGF的影響,發現該方能夠減少VEGF的染色強度。李佶[15]觀察不同劑量益氣活血化瘀通腑方對雞胚絨毛尿囊膜(CAM)血管生成的影響,結果發現該方具有抑制CAM血管生成的作用,且作用大小呈劑量依賴關系。
綜上所述,采用活血化瘀方藥可從多角度對 EMS患者產生治療作用,隨著廣大中醫學者對于 EMS病因病機研究的進一步深入,治療思路將進一步拓展,會有更多治療方法與手段應用于臨床。且中藥無明顯副作用,可較長時間服用,治療期間可以妊娠,較西藥更易于患者接受。但在治療時應注意,以活血化瘀為基本治則, 還需根據疼痛的部位、 性質及伴隨癥狀、 舌象、 脈象四診合參并結合病史,尋求血瘀的成因采取辨證施治。
[1] 劉艷巧,劉潤俠.中藥內異消對大鼠子宮內膜異位癥血管生成因子的影響[J].西安交通大學學報(醫學版),2003,24(5):502~504.
[2] 常暖,韓冰. 活血化瘀、補腎化瘀及補腎方藥對大鼠子宮內膜異位癥異位內膜及在位內膜的影響[J]. 中國中醫基礎醫學雜志, 2000, 6(1,S:S): 249-251.
[3] 余曉輝,黃光英. 活血化瘀中藥對大鼠異位子宮內膜細胞增殖的影響[J].華中科技大學學報·醫學版,2006,35(1): 93-95.
[4] 徐邦生,蔡云平.子宮內膜異位癥模型大鼠異位組織中巨噬細胞和凋亡細胞數的變化及活血化瘀中藥的影響[J].解剖學雜志,2004,27(5): 472-475.
[5] 司徒儀, 沈碧瓊. 子宮內膜異位癥瘀證本質及活血化瘀療效機理探討[J].北京中醫, 1998,(3): 11-13.
[6] 皇甫禮,文娜. 活血化瘀為主治療子宮內膜異位癥42例臨床觀察[J]. 云南中醫中藥雜志, 1995, 16(5): 14-16.
[7] 曹立幸,韓冰. 活血化瘀、軟堅散結法對子宮內膜異位癥自然殺傷細胞活性影響的實驗研究[J]. 河北中醫,2004,26(4): 311-313.
[8] 李佶, 鄭錦. 益氣活血、化瘀通腑法治療子宮內膜異位癥的臨床觀察[J].中國中西醫結合雜志, 1999, 19(9): 533-535.
[9] 李淑萍, 白淑芳.活血化瘀軟堅散結法對子宮內膜異位癥模型鼠免疫功能的影響[J]. 武警醫學院學報, 2000, 9(4): 260-262.
[10] 曹立幸,韓冰.活血化瘀軟堅散結法對子宮內膜異位癥細胞免疫和體液免疫功能影響的實驗研究[J]. 天津中醫藥,2003,20(4): 25-28.
[11] 楊洪艷, 歐陽惠卿. 中藥對實驗性子宮內膜異位癥血清內分泌激素及激素受體的影響[J].新中醫,2001, 33(6): 75-77.
[12] 許麗芬,韓冰. 活血化瘀、軟堅散結法(婦痛寧)對子宮內膜異位癥神經內分泌影響的實驗研究[J]. 天津中醫, 2002, 19(1): 61-62.
[13] 付金榮, 許峰.“內異消”對子宮內膜異位癥盆腔疼痛作用的機理研究[J].上海中醫藥雜志, 1998,(10): 40-42.
[14] 張旭賓,趙廣興.活血化瘀中藥對大鼠實驗性子宮內膜異位癥異位內膜VEGF的作用[J].中醫藥學刊,2006,24(9): 1725-1727.
[15] 李佶,倪爽. 益氣活血化瘀通腑方對雞胚絨毛尿囊膜血管生成的影響[J]. 上海中醫藥大學學報,2006,20(2): 55-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