叢志慧,李正美
(山東省昌樂縣畜牧獸醫局,山東 昌樂 262400)

凡是需要從外地引進二元或三元雜交仔豬的,事先要到畜牧獸醫部門了解仔豬產地有無疫情,確定無疫后方能前往購買。在挑選仔豬的時候,一定要在具有良種繁育資質的良種場選購仔豬,不要在集市或者沒有資質的小型豬場選購仔豬。選擇二元、三元雜交豬或配套系豬,這樣可以充分利用雜交豬比純種豬增重快、肥育期短、節省飼料、抗病力強等優勢,降低育肥成本,提高經濟效益。據統計,在消耗同樣飼料的情況下,二元雜交豬要比純種豬日增重提高15%~20%,三元雜交豬要比純種豬日增重提高25%左右。選購時,可以向豬場了解仔豬的父母代,最好選擇那些父親是引進品種,母親是地方品種所產的后代。它們生下來的仔豬具有公母豬的雙重優點,既耐粗飼、又長得快,尤其是肉質優,抗病力強,易飼養,這類豬適宜生產優質豬肉或特色豬肉,但瘦肉率不高,只有50%左右。父本不同會有不同的毛色,如以杜洛克為父本,以地方品種作母本,所產仔豬一般均為黑色毛,以長白、大約克為父本,所產仔豬一般以白毛為主,伴有少量灰色斑塊。另一類是內三元、外三元模式。內三元是第一母本為地方品種,第二母本為第一父本與地方母豬雜交所產二元雜交母豬,第二父為引進品種,所產仔豬均作商品豬育肥。這種豬同樣也耐粗飼、父母代產仔高,瘦肉率一般在60%左右,也適宜農戶散養,一般配套模式為杜長本、杜大本、大長本等。外三元是指完全由引進品種進行雜交配套生產商品豬的模式。一般瘦肉率較高為65%左右,飼料報酬高,生產速度快,但外三元對飼養環境、飼料營養水平以及管理水平要求較高,而且具有抗應激和抗病能力較差,母豬的繁殖能力差,發情不明顯等缺點,適宜在飼養管理水平較高的規模豬場飼養,否則發揮不了其潛能。
另外,養殖場(戶)要根據自己的圈舍條件及飼料資源狀況選擇不同的品種。如果圈舍條件不太好,當地的玉米、豆類等飼料資源不充足,就不宜養國外引進品種,因為這些豬種在較差的條件下,根本發揮不出其優勢,反而可能會生長緩饅,變成僵豬。可養一些適應性強、耐粗飼、抗病性強、繁殖性能好的地方品種、雜種豬或含地方血統的配套系,配套系一般都是經過國家審定的,具有品種標準,所以在購買配套系時應注意問清楚配套模式,是幾系配套,配套系的品種標準及飼養標準等情況,以免上當受騙。
剛補欄的仔豬,由于環境、飼料的改變,管理和喂料的方式對其生長發育影響很大,如果喂料不均勻,容易造成消化不良、下痢等胃腸疾病或其他應激反應,影響仔豬的健康生長。所以,剛補欄的仔豬要少喂勤添,細心觀察,跟蹤到位。
2.1 根據仔豬排糞狀況投料剛補欄仔豬的糞便由粗變細,由黃色變成褐色,這是正常糞便。如果發現糞便呈糊狀,淡灰色,并有零星呈黃色,糞內有未消化飼料,這是仔豬下痢的預兆,應停食一頓。下頓也只能喂停食前的一半,再下頓也要視情況而定。如果看到圈內大部分糞便變軟、變黑,投料量可恢復到正常喂量的80%,再下頓可恢復到正常用量。如果糞便是糊狀、綠色,糞內混有脫落的腸黏膜等,要停食兩頓,第三頓只在槽底撒少量飼料,逐步增加投料量,經3 d后再逐步恢復到正常量。
2.2 統一飼喂量 補欄仔豬的初喂飼料盡量與原飼養場保持一致,保證供給充足清潔的飲水,搞好舍內的定期消毒,保持干燥、衛生,使其有個良好的生活環境。
2.3 及時驅蟲 新引進仔豬適應新環境后,要及時進行驅蟲。把驅蟲藥拌入少量適口性好的飼料中,晚上一次喂服;3d后用10~15g小蘇打拌料一次喂服洗胃;5 d后用大黃蘇打片拌料,早、晚各一次。仔豬在購入第2~3周可進行去勢,于早晨空腹時實施,一定要在仔豬精神狀態好,健康無病時進行,去勢前后在飲水或飼料里加入速補康,每袋兌水400 kg或拌料200 kg,連用 7~15 d,以降低豬的應激。
培育優質仔豬的最大目的是生長快、飼料報酬高、豬肉品質好、飼養周期短及死亡率低。因此,整個飼養過程中切莫忽視豬舍的溫度和濕度的調節工作。在豬舍的外圍結構中,失熱最多的是屋頂,因此設置天棚極為重要,鋪設在天棚上的保溫材料熱阻值要高,而且要達到足夠的厚度并壓緊壓實。保溫的屋頂在夏季隔熱的效果也很好。墻壁的控溫僅次于屋頂,普通紅磚墻體必須達到足夠厚度,用空心墻體或在空心墻中填充隔熱材料,能提高豬舍的防寒和避暑能力。培育優質仔豬適宜的溫、濕度標準是:體重60 kg前,最適宜溫度為 16~20℃;60~90 kg為14~20℃,最好不低于 12℃;90 kg以上為12~16℃。相對濕度為40%~70%。育肥仔豬一般以群養為宜,每群以不超過25頭為佳。每頭豬所需欄舍面積為1 m2左右,欄舍應有適當的斜度,使排水順暢;條狀地面應使糞便易于掉落溝內,同時還應避免損傷肢蹄。同時,飼料槽的設計與置放正確與否,均會影響肉豬采食量及飼料的浪費量。肉豬采食的能量=維持需要+增膘長肉,一般隨體重的增加而增加。因此,肉豬肥育期不宜無故延長,以免浪費飼料。另外,要嚴格控制舍內有害氣體,及時清除糞尿,通風換氣,以利空氣新鮮。干燥舒適的環境條件才能使肉豬保持旺盛食欲,獲得較高的增重速度和飼料轉換率,創造較高的經濟效益。
4.1 免疫預防 20日齡接種豬瘟弱毒脾淋疫苗,23~25日齡接種高致病性豬藍耳病滅活疫苗,28~35日齡接種口蹄疫滅活疫苗,60日齡進行口蹄疫滅活疫苗、豬瘟弱毒脾淋疫苗的強化免疫。在母豬帶毒嚴重、垂直感染引發哺乳仔豬豬瘟的豬場,1日齡就要進行豬瘟弱毒脾淋疫苗免疫。外購仔豬根據本地疫病流行情況,可參考該程序,有選擇地進行免疫預防。
4.2 常見疾病預防
4.2.1 仔豬風寒感冒。批量引進仔豬時,往往因保暖措施不到位、車箱內擁擠、封閉過嚴等原因,出現仔豬風寒感冒和風熱感冒,導致仔豬引回后出現發燒、拉稀、結腸、不食、繼發某些疾病等癥狀,造成不同程度的死亡和經濟損失。針對上述情況,除了搞好運輸途中的保暖通風措施外,采用藥物保健可起到明顯效果。同時少喂多餐,每餐只喂四至六成飽,每天喂飼5~6餐,一周后逐步恢復正常水平。
4.2.2 仔豬黃白痢。懷孕母豬在產前28 d和14 d分別注射大腸桿菌基因工程苗2次。藥物預防:仔豬出生第1 d肌肉注射土霉素0.3mL,第5d 0.5mL,可有效預防黃白痢發生,斷奶前一天肌肉注射1毫升可有效預防應激腹瀉。
4.2.3 仔豬水腫病。母豬懷孕30d和90 d分別肌注維生素B1注射液;產后2日給仔豬肌注豬血丙種蛋白;產后14~18日給仔豬注射水腫苗;分別在斷奶前1周和斷奶后2周肌注組織胺蛋白;在斷奶前1周和斷奶后2周之間,用磺胺類拌料,每日一次。在斷奶后嚴格控制好飼料的飼喂量。
4.2.4 鏈球菌病。注射鏈球菌疫苗,或者強效阿莫西林、氧氟沙星、恩諾沙星等能有效控制病情。
4.2.5 仔豬副傷寒。弱毒凍干苗,適用于1月齡以上仔豬,口服接種或耳后淺層肌肉接種,采取二次免疫,兩次間隔21~28 d。
仔豬補欄時消毒至關重要。首先要將豬舍內的地面、墻壁、門窗、天棚、通道、下水道、排糞污溝、豬圈、豬欄、飲水器、水箱、水管、用具等徹底清理打掃干凈,再用水浸潤,然后用高壓水槍反復沖洗。干燥后用消毒藥液洗刷消毒1次。第二天再用高壓水槍沖洗1次。干燥后再用消毒藥液噴霧消毒1次。如為空舍,最后用福爾馬林熏蒸消毒1次,空舍3 d后可進豬。熏蒸消毒每立方米空間用福爾馬林溶液25 mL,高錳酸鉀25 g,水12.5mL,計算好用量后先將水和福爾馬林混合于容器中,然后加入高錳酸鉀,并用木棍攪拌一下,幾秒鐘后即可見淺藍色刺激眼鼻的氣體蒸發出來。室內溫度應保持在22~27℃,關閉門窗24 h,然后開門窗通風。不能實施全進全出的豬舍,可在打掃、清理干凈后,用水沖洗,再進行帶豬消毒,每周進行1次,發生疫情時每天2次。其次對豬舍周圍洼地要填平,鏟除雜草和垃圾,消滅鼠類、殺滅蚊蠅、驅趕鳥類等,每半月清掃1次,每月用滅毒凈、衛康或5%來蘇兒溶液噴霧消毒1次。工作服、鞋、帽、工具、用具要定期消毒;醫療器械、注射器等煮沸消毒,每次用后都要消毒。
另外,消毒時要按照消毒藥物使用說明書的規定與要求配制消毒溶液,配比要準確,不可任意加大或降低藥物濃度,根據每種消毒劑的性能決定其使用對象和使用方法,如在酸性環境和堿性環境下應分別使用氯化物類和醛類消毒劑,才可達到良好的消毒效果。當發生病毒及芽孢性疫病時,最好使用碘類或氯化物類消毒劑。不要隨意將兩種不同的消毒劑混合使用或同時消毒同一物品。因為兩種不同的消毒劑合用時常因物理或化學的配伍禁忌導致藥物失效。消毒劑要定期更換,不要長時間使用一種消毒劑消毒一種對象,以免病原體產生耐藥性,影響消毒效果。消毒藥液應現用現配,盡可能在規定的時間內用完,配制好的消毒藥液放置時間過長,會使藥液有效濃度降低或完全失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