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家立
(淮南市新華醫院,安徽 淮南 232052)
·臨床經驗·
微型外固定支架結合有限內固定
治療開放性粉碎性掌指骨骨折的療效分析
李家立
(淮南市新華醫院,安徽 淮南 232052)
目的 探討微型外固定支架結合有限內固定治療開放性粉碎性掌指骨骨折的方法和療效。方法 采用微型外固定支架結合有限內固定治療65例開放性粉碎性掌指骨骨折患者,分析其臨床療效。結果 所有患者均達到解剖復位或者接近解剖復位,按TAM標準評價,治療優良率為71.4%。結論 采用微型外固定支架結合有限內固定治療開放性粉碎性掌指骨骨折,具有固定可靠、創傷小、愈合好等優點,并可使患者早期活動,促進患者康復。
微型外固定架;內固定;開放性粉碎性掌指骨骨折
手部關節內骨折的治療是手外科臨床治療的難題。骨折塊常為粉碎性骨折,同時合并出現關節脫位以及關節周圍穩定結構的損傷,骨折穩定性相對較差,傳統的治療方法有切開復位內固定包括微型接骨板、克氏針或鋼絲內固定,手法復位石膏外固定等。由于骨折塊較小、復位困難,容易出現關節間隙狹窄及骨折畸形愈合等并發癥[1-2]。傳統治療方案也易致關節囊、側副韌帶攣縮及肌腱粘連等。隨著外固定支架以及牽引裝置的廣泛運用于手部關節內骨折的治療,現階段認為對手部骨折如果術后不能進行早期手指功能鍛煉,將嚴重影響患者術后的恢復情況[3]。我科室對2007年2月至2011年5月收治的65例開放性粉碎性掌指骨骨折患者采用微型外固支定架結合有限內固定進行治療,并取得良好臨床療效,現將其報道如下:
1.1 臨床資料 研究對象為我院收治的65例開放性粉碎性掌指骨骨折患者,其中男45例,女20例;年齡16~61歲,平均(31.2±5.3)歲。致傷原因:機器碾軋傷31例,重物壓傷11例以及車禍傷23例。左手26例,右手33例,雙手6例。合并損傷:舟骨骨折3例,關節外掌骨骨折8例以及前臂骨筋膜間室綜合征2例,患者損傷致手術時間為2h~12d,平均(3.2±1.2)d。其中合并出現嚴重軟組織挫傷12例,肌腱損傷11例,骨缺損8例。排除標準:患者有嚴重的精神異常、嚴重肝腎功能異常等。
1.2 治療方法 所有患者均采用臂叢麻醉,并根據患者不同掌指骨骨折選擇不同的外固定支架放置位置:對于第1、2掌指骨的患者,將外固定支架安置于橈背側;對于第3掌指骨的患者,根據他們的臨床特點,將其選擇置于尺背側或橈背側;對于第4、5掌指骨的患者,將外固定支架置于尺背側,術中應注意對進針點進行合理選擇,防治損傷肌腱。由于本組患者均為開放性骨折,首先對患者進行有效清創;其次根據骨折具體情況復位后運用肌腱線、克氏針將粉碎骨折塊固定;然后在C臂機透視下對兩骨塊兩端各進行穿孔置釘,并保持斷端良好的對位以及均衡力下進行安置連接桿,并將固定螺母擰緊;最后對患者的肌腱軟組織進行修復封閉切口,必要時對患者進行植皮或者進行皮瓣覆蓋創面。
1.3 術后處理 術后常規使用抗生素預防感染,隔日對患者進行換藥,并每天對外固定支架鋼針針孔消毒3次,術后2~3d讓患者進行主動運動鄰近關節以及手指。術后3周待患者骨折纖維骨痂形成后,對患者進行解鎖外固定架球形關節螺栓。患者進行有控制的被動活動關節10min,然后繼續維持外固定支架固定,在關節主動活動到完全愈合后去除內固定物。待內固定物取出后,對患者進行康復指導下功能訓練3個月。
1.4 療效評價 術后給予隨訪,對患者治療手指屈伸功能在接受治療6個月后根據TAM標準進行判斷[4]:優,患者治療后患指功能恢復正常;良,患者接受治療后,其TAM評分不低于健側的85%;可,患者接受治療后其TAM評分為健側的75%~85%;差,患者接受治療后其TAM評分為健側的75%以下。
本組患者骨折全部愈合,術后5周拆架者36例,6周拆架者20例,9例患者由于粉碎性骨折嚴重,延期愈合,于術后8周拆架。術后隨訪1~3年,平均隨訪時間(1.9±1.1)年,所有患者骨折均達到或者接近解剖復位。不伴隨出現軟組織嚴重挫傷以及肌腱損傷的23例患者手功能均完全恢復正常,其余42例患者根據TAM標準評價,優16例,良14例,可8例,差4例,優良率為71.4%。在固定期間有2例患者出現針孔感染,對其進行積極治療后均恢復,未發生支架松動以及骨折移位。
患者,男,34歲,交通車禍傷右拇指疼痛出血1h于2011年5月入院,入院對其進行X線檢查,提示其右手第1掌骨近端粉碎性骨折(圖1);臨床診斷為右手第1掌骨近端開放性粉碎性骨折;對其采用微型外固定支架結合3枚克氏針內固定進行治療后(圖2);術后患者創口Ⅰ期愈合,術后7周骨折愈合,8周拆除固定并對患者進行康復指導,隨訪1年,手功能恢復正常。

圖1 術前檢查,右手第1掌骨近端開放性粉碎性骨折圖2 患者接受治療7周后骨折愈合情況
由于手部結構復雜,其活動功能精細,故在對手部骨折的固定時,應當盡可能地恢復解剖位置,并且保持輕便、牢固的固定,從而有利于患者的早期功能鍛煉以及活動。而傳統的手法復位、小夾板固定、石膏固定以及微型接骨板或者克氏針內固定,由于不能對骨折部位進行堅強固定,而且換藥時可導致骨折的移位、限制關節活動等,從而限制了患者早期功能鍛煉以及對開放性骨折無效[5]。
在本組研究中,患者均為開放性粉碎性掌指骨骨折,以往對伴皮膚軟組織挫傷、血管損傷的開放性粉碎性掌指骨骨折多采用鋼絲或者克氏針固定,但其在手術中增加局部皮膚、軟組織以及血管的損傷。王紀亮等[6]研究發現對于輕度損傷的患者,鋼絲或克氏針固定可導致創口以及骨折延期預后,對于嚴重的患者可導致皮膚軟組織壞死甚至出現指體壞死。在本臨床實驗中,我們對患者采用微型外固定架結合有限內固定對開放性粉碎性掌指骨骨折進行治療,我們認為其具有內固定的堅強穩定同時具備外固定的簡便靈活,繼而降低了對軟組織的損傷,同時可對骨折端提供堅強固定,并對患者早期開展關節活動提供支持,有利于患者的康復。
隨著生物力學骨折治療的相關理念的普及,生物接骨術的開始使人們意識到不但需要對手掌指骨骨折進行解剖復位從而保持手掌的機械穩定性,而且需要充分保留骨折部位軟組織的血運以及骨膜等組織[7]。馬濤等[8]采用微型外固定對手掌開放性骨折的治療研究發現,其可獲得良好臨床療效。在本臨床研究中,我們對患者采用微型外固定支架結合有限內固定治療開放性粉碎性掌指骨骨折,優良率為71.4%,提示其具有良好的臨床療效,我們認為主要由于微型外固定支架結合有限內固定可使患者獲得良好的解剖復位,同時對手部功能進行訓練,從而使患者獲得良好預后。現代生物力學研究表明,在骨折初期對患者進行有效的內固定,后期則需要進行彈性固定[9]。我們認為外固定支架則可以通過對加壓桿的調整從而使患者在骨折的不同時期活動不同的固定方式,早期對患者進行堅強固定,后期進行彈性固定,從而減少對骨折端的壓力,有效的對剪力、旋轉力的發生進行控制,促進患者愈合。
綜上所述,我們認為對開放性粉碎性掌指骨骨折患者采用微型外固定架結合有限內固定進行治療,其具有操作簡單、骨折端的相關軟組織剝離少、血供破壞少等特點,有利于患者早期愈合,并減低患者關節僵硬等并發癥的發生率,從而使患者獲得早期動能鍛煉,值得在臨床中推廣。
[1]Ruchelsman DE,Mudgal CS,Jupiter JB.The role of locking technology in the hand[J].Hand Clin,2010,26(3):307-319.
[2]李豫明.第一掌骨基底骨折脫位的治療[J].河北醫學,2000,6(4):343.[3]常 剛,許 有,閆喬生,等.掌指骨骨折治療的臨床研究[J].中華手外科雜志,2011,27(4):251-252.
[4]金日浩,王夫平,冷樹立.微型外固定架結合有限內固定治療38例46處開放性粉碎性掌指骨骨折分析[J].重慶醫學,2009,38(15):1932-1933.
[5]Omokawa S,Fujitani R,Dohi Y,et al.Prospective outcomes of comminuted periarticular metacarpal and phalangeal fractures treated using a titanium plate system[J].J Hand Surg Am,2008,33(6):857-863.
[6]王紀亮,楊曉紅,趙雨千.AO微型鋼板內固定、微型外固定架和克氏針內固定治療掌指骨骨折的療效分析[J].西南國防醫藥,2011,21(4):379-381.
[7]Dailiana Z,Agorastakis D,Varitimidis S,et al.Use of a mini-external fixator for the treatment of hand fractures[J].J Hand Surg Am,2009,34(4):630-636.
[8]馬 濤,劉 鑫,徐永清,等.微型外固定支架在治療掌指骨骨折中的臨床應用[J].中華創傷骨科雜志,2009,11(11):1083-1084.
[9]Orbay JL,Touhami A.The treatment of unstable metacarpal and phalangeal shaft fractures with flexible nonlocking and locking intramedullary nails[J].Hand Clin,2006,22(3):279-286.
Clinical efficacy of mini-external fixator combined with limited internal fixation in the treatment of comminuted metacarpal and phalangeal fractures.
LI Jia-li.Xinhua Hospital of Huainan City,Huainan 232052,Anhui,CHINA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efficacy of mini-external fixator combined with limited internal fixation in the treatment of comminuted metacarpal and phalangeal fractures.Methods Sixty-five patients with comminuted metacarpal and phalangeal fractures were treated with mini-external fixator combined with limited internal fixation.The clinical efficacy was analyzed.Results All the patients achieved anatomic reduction or near anatomic reduction.According to TAM standard,the excellent and good rate was 71.4%.Conclusion For treating comminuted metacarpal and phalangeal fractures,mini-external fixator combined with limited internal fixation has the advantages of reliable fixation,small trauma,good healing,early mobilization and rehabilitation.
Mini-external fixator;Internal fixation;Comminuted metacarpal and phalangeal fractures
R683.4
A
1003—6350(2012)16—077—03
10.3969/j.issn.1003-6350.2012.16.032
李家立(1971—),男,安徽省淮南市人,主治醫師,學士。
2012-0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