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小懶
【獨門秘籍】期待你的來信:
你正在為愛情煩惱?人際關系讓你頭痛不已?經常覺得沒有朋友、無人理解?
歡迎給我們來信,蘇小懶將和你一起尋求答案。來信請發郵件至:dmmj@duzhe.cn
親愛的蘇小懶:
我是《讀者·原創版》的一位讀者,在當下網絡盛行的時代里,我愈來愈喜歡《讀者·原創版》給我帶來的文學、電影里面高于生活的藝術與凡間真實社會的蕓蕓眾生相結合的感覺,真切、真實,我學會、體會到很多,所以值得我這個30歲的人真心惦念。
我是1982年的,今年30歲,是一個有丈夫、有孩子、有房子、有工作,婚姻平衡、家庭平衡、健康也平衡的“四有三平”型女人,是一名拿著3000元月薪的公務員。我想在有生之年讓父母坐飛機,體面地去一次北京看看天安門,去海南看看大海,去江浙看看南方的景致,在年邁的父母面前多盡一些女兒的責任。我想讓自己在還沒退休時過上一種隨心所欲的生活(不是用上蘋果數碼產品,不是開著SUV住上躍層別墅,不是不符合社會規則的天馬行空),想讓自己能夠真實地體現一把自我存在的價值。
你一定想笑我——以我目前的狀態實現心愿應該問題不大。我的職業是現在大學生的首選,公務員的熱考是不是證明了我有些身在福中不知福?這個職業我不能說不好,也不能說好,我很羨慕將興趣和工作二者合一的人。我當時選這個行業,是順應時代潮流,順從家長選擇,但我不埋怨,我心存感激,因為我至少就業、獨立了,學到了很多規則和一定的技能,但越來越覺得這跟我內心想要的生活相去甚遠,草草過完40歲、50歲、60歲……到死時覺得沒有什么能夠讓自我獲得肯定的。我目前承擔的各種角色讓我沒有辭職不干的勇氣,我甚至懷疑我是否有從事其他職業的能力。我很害怕、憂慮。這種憂慮從2012年來了以后深深地潛伏在我的腦細胞里。
小懶,我很喜歡你回答問題的風格:真誠、真心、真摯。我不是恭維,我很想和你交流一下,給我一個方法、方向,能讓我明朗、釋然。謝謝!
yrhh
親愛的yrhh:
幾年前,因工作關系我陪同一位學者去西安參加活動,該學者同著名作家陳忠實有著不錯的私交,我得以有了與他同席的機會。席間有人問陳老,對廣大熱愛寫作的文學青年有什么寄語?聽到這個問題時,我默默地在心里為陳老準備了N種回答,你們懂的,那時格外流行成功學一類的圖書,諸如“天才就是無止境刻苦勤奮的能力”“天才就是99%的汗水加1%的靈感”等關于成功的名言警句幾乎街知巷聞。
出乎意料,陳老并沒有直接回答,而是講述了一件往事。多年前,有個熱愛文學的男青年找到陳老,拿作品請他“指教”。陳老認為這位青年文筆一般,至少不適合做一名靠寫作為生的作家。但恐傷及青年自尊,又出于對年青一代的愛護,他委婉回復對方說:“你的文字還好,可以繼續努力。”這件事很快被陳老遺忘,直到很多年后,一個偶然的機會他得知:昔日的文學男青年辭掉工作,一心在家寫作,多年來一事無成,整個人生差點為此荒廢掉。
談及這件事陳老懊悔不迭,本是出于好意,不承想卻改變了一個青年的命運。
細細想來,文學男青年亦有他的問題所在。我們早就度過了拿老師的話當圣旨的小學生階段,怎么能夠僅憑一面之緣、一部作品、他人的一句簡短評價,就草率做了決定,且在多年堅持依然未看到星光后,仍不知回頭?
那時的陳老干干瘦瘦,但精神矍鑠。也就是在那天,我開始格外喜歡這個老頭。我從他身上學到:做人要謹言慎行,不對他人妄下結論,不說有可能決定到他人人生的話。若有人——哪怕是再德高望重的人對你說了,嘗試下無不可,但要給自己留足退路,察覺不適合時,要盡快回頭。
所以我要怎么跟你聊呢?我想說,人生旅途中,我們有十萬個都想要——想要生活逍遙自在,想要工作順心穩定有前途,想要親情永恒、愛常在……同人類永無止境的欲望和索求正好相反,現實卻是“十萬個都不能”。在“十萬個都想要”的名單里,不論是按照“想要迫切實現的”還是“根據我的能力最適合去做的”,只要那些排在最前對你來說最重要的能夠逐步實現,人生便也沒什么遺憾了吧。
徐小平說:“大學生活是一個探索與發現自己能力與理想以及基于這兩者之上職業目標的過程。如果發現了自己的能力、理想以及職業目標,就找到了自我,某種意義上,也就是找到了自己的Destiny,人生意義。”
現在發現這些也為時不晚,生命雖短暫,卻也很漫長,剛“三十而立”的你的人生意義和目標,當然得你自己親自制定、實現。
只是,有些人的人生目標是為了“制定”這個動作而制定,而有些人,是為了實現它去制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