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麗穎(北京理工大學 圖書館,北京 100081)
圖書館是大學不可缺少的重要組成部分,尤其隨著全球知識化、數字化、網絡化、信息化的迅猛發展,圖書館作為校園公共服務設施和重要知識存儲及傳播載體,在大學的發展中更是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自1993年7月國家教委發出《關于重點建設一批高等學校和重點學科點的若干意見》并決定實施“211工程”以來,圖書館成為各校首要推進的重點建設項目并取得很大成果。如何進行一流大學圖書館的建設是各高校圖書館發展中面臨的問題,也是目前各高校圖書館管理人員關注的重點。本文概括了一流大學圖書館的基本特征,并對加快其建設提出相應建議。
大學圖書館作為校園機構之一,與普通機構一樣具備完善的層級管理體制和外圍的發展支撐,而圖書館自身的組成部分可以劃分為環境、人員和資源三部分,按其性質概括為實、虛兩類。實體環境主要指館舍條件,虛體環境包括圖書館人文環境、校內外環境等;人員包括管理人員和讀者,管理人員除具有圖書管理、咨詢等實體服務功能外,還應具有對新事物和新技術的敏感性等;實體資源指書籍、紙質期刊、各種古籍以及館際互借等資源,虛體資源則包括各類電子資源及其共享等。管理、支撐、環境、人員和資源是構成完整圖書館系統必不可少的因素,一流大學圖書館的基本特征也應涵蓋各因素及其相互之間的聯系,概括地說,即為“宏觀管理,有力支撐,實虛相輔,功能完善”。合理有效的宏觀管理是圖書館正常高效運轉的必要條件,有力支撐是圖書館發展的保證,實虛相輔完善圖書館功能則是圖書館的根本(如下圖所示)。

圖 一流大學圖書館構成及基本特征
1.1.1 圖書館立法
完善的圖書館法律體系不僅對圖書館生存具有保障功能,對其運營和發展也具有推動作用。[1]因此,應從國家層面完善圖書館立法,形成以圖書館專門法為基礎、同時包括所有與圖書館活動有關的相關法律構成的互相補充互相銜接的圖書館法律體系,這是圖書館管理的基礎。
1.1.2 辦館理念及管理機制
一流大學圖書館館長的辦館理念有如下四類:圖書館學理念、教育人才理念、發展科學理念、服務社會理念。如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圖書館與康奈爾大學圖書館館長都主張把圖書館融入沸騰的社會變革之中,強調研究與應用的結合,這在一定程度上與美國聯邦政府的國家科技政策相吻合,得到政府的認可。[6]中國一流大學的圖書館同時擔負著自身發展、學生教育、科研服務的責任,回饋社會的開放度也受到越來越多人的關注,因此,中國一流大學圖書館館長辦館理念應涵蓋上述四類理念。
此外,一流大學圖書館應該擁有科學與合理的管理構架和規范、完善的管理制度及條例。許仁蘭認為一流的圖書館管理機制包括以研究型為特色的辦館模式,以培養人才為特色的辦館模式,和以“爬梯子”為特色的館員評估機制等等。[2]一流大學圖書館作為服務大學科研、教學的重要機構應同時兼顧這幾種模式,建立與辦館理念相一致的管理制度,對館內資源和人員管理、館際交流等做出規范,使圖書館各種服務及功能成為一流大學建設的強有力支撐。
1.1.3 有力支撐
中國古語說:“倉廩實則知禮節,衣食足則知榮辱”。因此,綜合國力的強弱和政府的重視則是圖書館經費來源和發展建設的直接保證。世界一流大學圖書館多產生在綜合實力強的國家,再加上政府的高度重視,這些國家每年都會對圖書館有大量投入。充裕的經費是圖書館建設的基礎,資源的購買、館舍的建設,包括圖書管理人員的培訓、高水平管理人員的穩定等,都需要足夠的經濟支持。此外,政府的重視可引導社會對圖書館的支持,吸引社會資金對圖書館建設的投入。
1.2.1 環境條件建設
圖書館首先是大學校園內存在的一個實體,是眾多館藏資源的存放地,因此能跟上讀者需求的館舍建設是成為一流大學圖書館的基本條件。而在信息和電子化管理大量被引入圖書館日常管理工作中后,通暢的網絡環境等也成為一流大學圖書館環境條件建設的重要部分。
然而一個一流的大學圖書館光有完善的硬件條件是遠遠不夠的,圖書館內的人文環境如何也是衡量其作為大學教育和學術研究支撐的重要標準。因此,積極創建研究、服務、奉獻、一流、和諧的人文環境也是一流大學圖書館建設中應多加注意的內容。此外,圖書館依附于大學而存在,與之相適應的校內外環境對圖書館的發展也有顯著影響,一流大學圖書館的發展規劃應納入所在大學的發展規劃之中,成為學校發展的有機組成部分。[3]
1.2.2 人員建設
藏書是否豐富決不是衡量圖書館發達的唯一或最重要的標準,在先進的管理技術支持下,大學圖書館與教師、學生學習和研究生活的緊密結合才是大學圖書館應該追求的目標。圖書館員作為圖書館與讀者之間交流的紐帶,是反映圖書館整體質量的直接表征,因此圖書館員應具有較高的職業素質,尊重讀者,熱心服務,耐心周到;而且圖書館員應具有較高的職業技能,能熟練地提供多種有效的服務項目,如圖書借還查詢、咨詢等,較快適應由于網絡和電子化管理介入帶來的服務項目變化,不斷加強自身建設,為讀者提供最大的方便。
職業素質和職業技能是對一流大學圖書館員的基本要求,而與一流大學圖書館辦館理念相適應,其還具有研究性的特征,因此提高館員的研究水平成為圖書館人員建設越來越重要的內容,主要包括:一是圖書館學方面,館員應積極關注圖書館管理方面的新技術、新管理模式,對圖書管理的前沿方向保持敏感性和接受力,并主動將其與圖書館服務有效結合,主動創新并推介圖書館的服務,不斷提高圖書館管理水平;二是體現在對高校各學科發展的支撐方面,大量新信息匯集到圖書館,通過館員的整理和分類,并定時發布不同學科發展的動態信息,可以極大地方便老師及學生的使用,提高對文獻資源的利用效率。重點學科建設是高等學校各項建設中最重要的一項基礎建設,這對于建設世界一流高水平的大學更是重中之重,而重點學科建設的基礎就是完善的文獻資源服務,[4]因此圖書館應積極吸納非圖書館專業人才,并大力提高館員的學歷層次,通過培訓,構建圖書館員中較高層次的管理層。
人員建設中除圖書館員外,還包括讀者素質建設。通過對讀者進行圖書館基本知識教育、信息檢索與利用培訓、數據庫的挖掘與使用培訓、宣傳展示、小型講座等等信息素養教育,加強讀者對圖書館功能的開發使用,構建讀者與圖書館之間的交流反饋渠道,也是優化圖書館服務的重要方式。
1.2.3 資源建設
圖書館傳統資源包括期刊、圖書等,所訂購期刊和圖書的種類、質量、數量等是反映高校圖書館實力及對學術前沿敏感性的重要標志,也是表征圖書館能否為各學科發展提供有力支撐的重要因素。而隨著便于使用的電子資源的愈加豐富,擁有的電子資源量及其利用方便程度也成為圖書館資源的重要內容。因此,一流大學圖書館必須擁有豐富的、高質量的、可利用的各種實體或虛體文獻資源。
館際互借是各高校圖書館之間相互交流資源的傳統方式,也是實現資源共享,提高資源利用效率的手段。近年來,電子資源的有效整合與共享成為各高校圖書館面臨的新問題。構建高校圖書館間完善的數據庫中心,并實現對其的高效管理,是一流大學圖書館的重要特征。
圖書館存在的意義核心在于提供文獻資源。書刊資料嚴重不足是我國建設一流大學圖書館所面臨的突出問題。近年來,隨著我國綜合國力的不斷上升,圖書館受到越來越多的重視,在資金上有了很大提升,但是多數圖書館僅依靠國家撥款,很難補上缺口。因此,一方面應積極拓展社會資金渠道,通過個人捐贈、投融資等方式擴大高校圖書館資金來源;另一方面應積極完善高校圖書館、科研機構圖書館、公共圖書館等等之間的資源共享體系,尤其在北京等高校和科研機構密集的地方,實現包括實體書籍和電子資源等在內的資源共享,以減輕圖書館的文獻資源購買負擔,并提高資源的利用效率。
圖書館是知識的圣殿,其整體特征需表現出研究、服務、奉獻、嚴謹、平實、和諧的環境氛圍,但在我國高校,圖書館仍是解決家屬問題的首選之處,使得多數館員并不具有圖書管理員的基本素質,聊天、態度不好、業務不熟等現象仍然存在,因此強化館員服務意識,對館員進行技能訓練,以提升服務水平是一流大學圖書館建設的重要內容。除了令讀者滿意的人性化服務外,通過各種自動化、先進設備等的引入是提升圖書館服務水平的另一方面內容,如果做得好,甚至可以實現圖書館服務“質”的飛躍。如北京理工大學圖書館建成了圖書自助借還系統,依托該系統,讀者不必通過圖書館員即可自己進行借書、還書操作,不必進入圖書館即可24小時還書,而且該系統的應用還減輕了工作人員的手工勞動強度,使更多的工作人員從事咨詢、科技查新等學科化信息服務,也為圖書館的人員結構調整提供了保障。
高校圖書館不僅僅是文獻資源的買進、借出和儲存者,更重要的角色是科學知識的傳播者,因此需構建與之相適應的館員隊伍。例如,美國大學圖書館工作人員由三部分構成:專業館員、支持館員和學生助理,一般比例近似2:3:1,其中技術性工作由專業館員擔任,而大量的非技術性工作由支持館員(輔助館員)和學生助理承擔;清華大學由全校主要院系負責人委任一位資深教授負責該學科的文獻信息工作,同時選擇若干比較優秀的參考館員擔任“學科館員”,以加強圖書館與學科教授的對口聯系,[5]或者吸納一批非圖書情報專業的碩士生、博士生及博士后承擔館內文獻信息工作等等。這些對館員隊伍建設的探索實踐,對我國其它高校圖書館加強館員隊伍建設有重要啟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