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城市的交通問題越來越受到公眾的普遍關注。泉州公共交通體系的問題主要體現在公交車數量不足、收費標準混亂和服務質量差這幾方面。目前,我國的公交系統既有體制方面的問題,也有管理方面的問題,體制方面的問題需要通過改革加以解決,而管理方面的問題則需要配套科學的制度建設。泉州公交行業下一步工作的重心應該是配套科學的制度建設,優化公共汽車體系,通過優化可以在現有的條件下大幅提升其服務水平和運行效率。
關鍵詞:泉州市公共汽車體系優化
隨著我國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城市的交通問題越來越受到公眾的普遍關注。針對城市道路擁堵所造成的“出行難”,各大、中城市均采取了一些措施,例如快速公交、小轎車限行等等,但效果均不理想。實際上,城市的交通問題的解決涉及到城市的整體規劃和基礎設施建設,需要一個較長的過程。因此,立足于現有的條件,通過整合資源緩解“出行難”的問題,應該是改革的著力點。筆者以福建省泉州市為例研究一下公共汽車體系優化的問題。
一、泉州市的城市的公交現狀及存在的問題
泉州市常住人口812萬人,中心地區(鯉城區、豐澤區及洛江區) 人口108.5萬,通用語言為普通話,方言以閩南話為主。
公共汽車是泉州市內最主要的交通工具。泉州市的公共汽車由泉州公交發展有限公司負責經營,該公司1988年由原來的泉州市公共交通公司改制而成,屬于國有獨資公司,由泉州市公用局管理,其服務范圍覆蓋豐澤、鯉城、洛江等地區及部份跨縣遠郊路線。泉州公交車路線共有60條線路,大部份線路由泉州公交第一分公司營運。路線中有6成以上于晚上7時前停止服務,其余路線亦相繼于晚上11時前停止服務。目前,泉州約有700多輛公交車,大部份車輛是2010年更換的,車齡一般少于5年,車型最短的為7.6米,最長為約10.6米。公交車大多配備GPS系統,控制中心可掌握車輛的速度。大部分公交車配有空氣調節系統,夏季時啟用。多數車身的前方、后方及右方的頂部均有點陣式顯示屏,只要把路線信息輸入到公交車系統內,便能把路線號碼及行駛目的地顯示出來。大部份車站均有車站月臺及候車亭,只有少量較偏遠的站點用一個站牌作定位。每個車站的站牌均附有行駛該處的路線資料。
泉州公共交通體系的問題主要體現在如下幾個方面:
1、公交車數量不足
交通部道路運輸司2010年發布的《城市公共交通“十二五”發展規劃綱要》中提出,100萬人口以下城市平均運營時速達25公里以上,萬人公共交通車輛擁有量達到10標臺以上。以泉州市中心地區人口108.5萬計算,公共交通車輛擁有量應為1085臺,而目前泉州市區僅有966輛公交車。在這種情況下,必然會出現公交車擁擠和遲誤的情況。
2、收費標準混亂
目前,泉州的公交收費沒有一個統一的標準,乘客對收費意見很大。同樣線路的不同車次,收費不一樣的情況很多,有的收費相差達到3倍。比如,從華僑大學到新車站,乘坐35路是1元;乘坐19路是2元;乘坐44路卻是3元。這些車都屬公交公司管轄,車況也差不多,價格為何有這么大區別,乘客并不知情。
3、服務質量差
泉州公交系統的服務質量存在不少問題,如,駕駛員在車內吸煙,越線行駛、停站位置不準確、到站不停,乘客問詢時,很多駕駛員不會耐心地予以解答,甚至態度粗暴。有的司機還因為修路難走,沒有提醒乘客變動線路,直接把公交車直接開到了終點站。泉州公交司機由于服務問題屢遭市民投訴。由于公交車大部份路線沒有售票員,公交車的普通話廣播報站給部分不會普通話的老人帶來不便。同時,乘車環境也存在很大問題,由于部分路線擁擠,小偷經常在公交車上作案,騷擾婦女的情況也時有發生。
這些問題不僅在泉州公交系統出現,在全國各大中城市也存在,是一個帶有普遍性的問題。筆者認為,目前,我國的公交系統既有體制方面的問題,也有管理方面的問題,體制方面的問題需要通過改革加以解決,而管理方面的問題則需要配套科學的制度建設。實際上,在缺少科學的行業監管制度的情況下,存在著公交行業的公益性和公交企業的盈利性矛盾,這些矛盾需要通過完善成本規制、政府補貼機制、服務安全和質量考核機制等逐步解決。
二、公共汽車體系的優化
1、車輛系統優化
在這個方面,首先應盡快改進GPS系統。目前泉州公交的GPS系統已經具備行車監察,自動報站等功能。如果更新目前的系統,使系統能向駕駛員顯示班車之間的狀況,便能駕駛員做到保持車距。同時,在公交車的控制面板加上客滿、壞車、需要支持等按鈕,使控制中心能馬上了解情況,從而能及時解決問題。其次,優化服務功能。雖然普通話是我們國家的官方語言,但考慮到老人及國際友人的情況,公交車上的報站系統增加閩南語、英語,以方便旅客。為配合不同人士的需要,泉州公交應引入超低地臺巴士,提高乘車的無障礙性。
2、車站設施優化
車站設施優化可采取如下一些措施:重新設計站牌上的路線資料表,清楚列出行駛的地點、服務時間及收費標準;增設排隊候車設施,在車站上加設排隊欄桿,其長度可由前門到下車門前;增設電子候車信息屏。目前泉州公交公司開通了手機上網查詢公交車位置的功能,這個功能可以拓展至市區的各個站點上,每一個站臺設一臺接收器及一個點陣式顯示屏。
3、路線改善及重組
公交公司應對其營運路線的編號作出系統性編排,讓乘車的乘客更容易知道路線所行駛的地區;加開特別班次,對行駛路線過長的路線在繁忙時間增加特別班次,不經部份中途站;將部份相同的路線調整并重組部份相近的路線,通過重組改善現在路線資源分配不平衡,導致班次不足的問題;建立轉乘系統,重新評估所有路線,把那些客量長期較低的路線改以轉乘取代,以節省資源。
4、收費調整
一票制的公交車以行駛公里數來計算收費,以每公里行駛成本乘準許回報值來確定,所有車資最低消費1元。在目前的雙向分段收費中很難做到精確收費,優化雙向分段收費可在公交車的下車門上加設兩臺POS機,乘客下車的時候刷卡,系統便可計算共坐了幾個分段來計費。另外亦可改在車站上設POS機,車上的POS機為登車紀錄,車站上的POS機為下車紀錄及計費器。泉州公交應該增加路線之間的轉乘優惠,以補償現在路線上的不足。
泉州市公共汽車體系的優化,可以在現有的條件下大大提升其服務水平和運行效率。但是,要解決泉州市公交系統的問題,還應該注意以下一些方面:
其一,加大投資,緩解運力不足的矛盾。目前,泉州市公交系統的運力與《城市公共交通“十二五”發展規劃綱要》的要求尚有一定的距離,政府應加大投資力度,盡快解決這個問題。在堅持公交系統公益性的前提下,政府也可以考慮吸收民間投資。這樣,不僅可以迅速解決投資問題,也可以通過股權結構的調整,在成本規制、政府補貼機制、服務安全和質量考核機制方面強化行業監管機制,克服國有獨資公司的低效率。
其二,解決好公交司機的問題。司機處于公交系統的一線,任務重、責任大。對于公交司機來說,希望改善的是工資待遇和工作環境,而公交公司必須面對這個問題。運力的提升,車輛會大幅度增加,需要補充大量的公交司機。原有隊伍的穩定和能夠滿足新增司機的要求,是泉州市公交系統面臨的大問題。從技術角度講,對公交司機的要求遠遠高于普通司機,而且公交司機的工作情況直接影響到城市的正常生活。因此,公交司機的工資待遇、社會保障和工作環境必須得到妥善的解決。這是關系到泉州市公交系統可持續運作的問題。
筆者認為,對類似于泉州市公交系統的改革,一定要注意到其公益性的特征。公交系統的穩定和秩序是改革的基礎和前提,這不僅是公交系統發展的客觀要求,也是城市發展的客觀要求。因此,政府在加大支持力度的同時,應把工作的重心放在制定科學的監管制度方面,從而推動公交系統的發展。
參考文獻
[1] 交通運輸部道路運輸司.城市公共交通“十二五”發展規劃綱要(征求意見稿),2010.07
[2] 黃承認.借鑒香港公交模式優化泉州市公共汽車體系.[D].泉州:華僑大學,2011
[3] 泉州政府-泉州概況[EB/OL].
http://www.fjqz.gov.cn/lwcmsapp/view/zjqz_detail.jsp?cateid
=B673BF9D8933C3DAD3B11B18765055D7
[4] 東南網.泉州站[EB/OL].http://qz.fjsen.com/zt/qzbus.htm
作者簡介:
吳新博(1954-),女,福建永春人,華僑大學工商管理學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