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 峰 (上海市江灣醫院神經內科,上海 200434)
后循環缺血是一種常見的中老年人缺血性腦血管疾病,其發病原因多為脂肪沉積、纖維斑塊鈣化、出血性潰瘍和血栓等導致的椎基底動脈粥樣硬化造成的后循環系統缺血而引起腦干、小腦或枕葉皮層短暫性缺血。臨床表現以眩暈為主,多伴惡心、嘔吐、耳聾、耳鳴、麻木和睡眠障礙等,若不及時治療易引發嚴重腦缺血性疾病如腦梗死等〔1〕。本文采用氟桂利嗪聯合銀杏達莫治療老年后循環缺血性眩暈患者,觀察其臨床療效。
1.1 一般資料 收集2008年6月至2011年6月于本院診斷并治療的后循環缺血性眩暈的老年患者70例,其中男41例,女29例,年齡72~91〔平均(80.3±4.6)〕歲,隨機分為對照組和治療組各35例。以上所有病例均符合以下診斷標準〔2〕:突發眩暈,發作時表現為視物旋轉、搖晃或移動感等;可伴有一過性視物模糊、黑矇、復視和變形等;可伴有短暫的肢體活動不靈、無力、麻木和共濟失調等運動或感覺障礙;經顱多普勒超聲檢查(TCD)示后循環系統血流速度增高或降低;同時伴有高血壓、頸椎病和腦動脈硬化等伴發病者;經CT或MRI排除因腦梗死、腦出血、腫瘤、腦炎、脫髓鞘病、癲癇或周圍性疾病而導致的眩暈患者。兩組患者的性別、年齡和病程等基本構成情況對比無統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給予5%葡萄糖注射液250 ml+銀杏達莫注射液20 ml,每日一次靜點,療程14 d。治療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給予鹽酸氟桂利嗪膠囊5~10 mg,每日一次睡前口服,療程14 d。觀察并對比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血流動力學改變、椎-基底動脈平均血流速度(左椎動脈、右椎動脈及基底動脈)、有效率及不良反應等指標。療效判定參照文獻〔3〕。
1.3 統計學方法 應用SPSS15.0統計軟件,計量資料以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
2.1 臨床療效對比 對照組和治療組有效率分別為80%和94.29%,兩者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后循環血流速度變化對比 兩組治療后基底動脈、左椎動脈和右椎動脈血流速度與同組治療前相比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而且治療后兩組左椎動脈血流速度對比差異亦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3 血液流變學變化對比 兩組治療后血流變學各項指標與同組治療前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而且治療后兩組全血高切及低切粘度比較差異亦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2.4 不良反應 兩組治療前后血壓和心率等方面無明顯變化。治療組中出現嗜睡1例,乏力1例,均于停藥后好轉。

表1 兩組治療后療效對比〔n(%),n=35〕
表2 兩組治療前后后循環血流速度變化( s,cm/s,n=35)

表2 兩組治療前后后循環血流速度變化( s,cm/s,n=35)
與同組治療前比較:1)P<0.05;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2)P<0.05;下表同
組別 基底動脈 左椎動脈 右椎動脈
表3 兩組治療前后血液流變學參數變化對比( s,n=35)

表3 兩組治療前后血液流變學參數變化對比( s,n=35)
治療后對照組 3.1±0.9 2.2±0.81) 7.1±1.6 6.2±1.31) 11.5±2.1 9.8±1.51) 4.1±0.8 3.2±0.61)組別 血漿粘度(mPa·s)治療前 治療后全血高切粘度(mPa·s)治療前 治療后全血低切粘度(mPa·s)治療前 治療后纖維蛋白原(g/L)治療前治療組 3.0±1.0 2.1±0.81) 7.2±1.4 5.3±0.91)2) 11.4±1.8 8.3±1.11)2) 4.2±0.9 3.0±0.51)
后循環缺血是臨床常見且多發于中老年人的缺血性腦血管疾病,具有癥狀多、體征少和早期診斷困難等特點。發病機制〔4〕可能為:①血管內的因素:脂肪沉積、纖維斑塊鈣化、出血性潰瘍和血栓等因素致椎動脈和基底動脈內形成向血管管腔內部突起的粥樣斑塊,致使管徑變小,因而后循環血液循環量降低,當機體血壓降低時隨即發生眩暈;②血管外因素:如頸椎病導致椎基底動脈和交感神經受到壓迫及刺激,引起椎動脈的狹窄和痙攣而造成后循環血液循環障礙;③由于后循環動脈粥樣硬化造成血粘度增高、血流緩慢、血管彈性降低、層流紊亂和血流動力學改變等血流變學改變而引起后循環血栓形成誘發眩暈。對于后循環缺血的治療應從其發病機制出發,改善其血液循環、預防血管痙攣和降低血液高凝狀態為治療方向。
銀杏達莫注射液的主要成分為銀杏苦內酯、銀杏黃酮苷、白果內酯和雙嘧達莫等,是第四代銀杏葉提取物。其藥理作用包括雙向調節血管張力、抑制血栓素、抗氧化、清除自由基、抗血小板聚集、調節細胞代謝和改善血液循環等〔5〕。對于老年后循環缺血性眩暈其能夠擴張后循環血管從而改善腦后循環供血和預防盜血;抗血小板聚集防止血栓形成;舒張后循環血管,防止或改善血管痙攣。基于以上作用,銀杏達莫緩解了眩暈的發作。氟桂利嗪是一種選擇性鈣離子拮抗劑,能夠選擇性的將引起病理損傷的鈣離子阻滯于細胞外,而且不影響正常細胞的鈣離子轉換,是目前能夠通過血腦屏障的唯一一種通道阻滯劑。在腦內氟桂利嗪可以抑制細胞內鈣超載,具有減小皮質血管阻力、抑制血管痙攣、改善腦部循環、增加腦供氧、減少腦干神經元缺血狀態的病理損傷和改善內耳及腦干前庭區域血液循環等作用;同時還可增加腦細胞對缺氧的耐受性,因此達到緩解眩暈的目的〔6〕,臨床上具有起效快、副作用少及改善睡眠等特點。
1 付躍波,楊學東,徐寶林.眩暈寧聯合鹽酸氟桂利嗪治療椎-基底動脈供血不足性眩暈的臨床研究〔J〕.實用心腦肺血管病雜志,2009;17(9):771-2.
2 賈建平.神經病學〔M〕.第6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8:167-8.
3 孫傳興.臨床疾病診斷依據治愈好轉標準〔M〕.北京:人民軍醫出版社,1997:579.
4 王慶云,陳愛萍,岳劍霞.銀杏達莫注射液治療椎基底動脈供血不足療效觀察〔J〕.中國現代醫生,2009;47(8):88.
5 白春艷,江新梅,孫宏俠.銀杏達莫聯合鹽酸氟桂利嗪治療老年椎基底動脈供血不足性眩暈的療效觀察〔J〕.中國老年學雜志,2008;28(16):1640-1.
6 郝國偉.鹽酸倍他司汀聯合氟桂利嗪治療急性眩暈癥59例療效觀察〔J〕.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09;3(21):12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