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網絡文化對我國青少年道德發展的影響

2012-12-18 09:59:54張茂聰
山東社會科學 2012年1期
關鍵詞:青少年生活文化

張茂聰

(山東師范大學,山東濟南 250014)

網絡文化對我國青少年道德發展的影響

張茂聰

(山東師范大學,山東濟南 250014)

網絡文化是一種蘊涵特殊內容和表現手段的文化形式,是人們在社會活動中依賴于以信息、網絡技術及網絡資源為支點的網絡活動而創造的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總和。網絡文化對青少年道德發展有積極作用,也有消極影響。網絡文化中不同價值觀相互滲透和沖突,使青少年面臨著前所未有的變革年代。傳統倫理道德很難避開網絡而獨立發展。青少年的網絡生活必須面向網絡時代對他們的網絡交往倫理的價值要求,以積極健康的網絡文化作為交往的媒介和存在的基本狀態和方式。必須構建起適合青少年發展的網絡文化、加強青少年自身修養、創建良好的外部環境,促進青少年道德發展。

網絡文化;青少年;道德

據《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第19次統計報告》顯示,截至2009年12月30日,中國網民規模達到3.84億人,較2008年增長28.9%,在總人口中的比重從22.6%提升到28.9%,互聯網普及率在穩步上升。低齡網民占比也在上升,10歲以下網民群體由0.4%增至1.1%,19歲以下的青少年共占32.9%,也就是說有1.26336億青少年成為網絡文化的參與者、創造者、傳播者和接受者,可見網絡文化對青少年成長影響之甚。青少年時期是道德形成發展的關鍵時期,因此探索網絡文化對青少年道德形成發展的影響、成因及對策,對于提高青少年的道德水平具有重要意義。

一、網絡文化對青少年道德發展的影響

網絡文化是一種蘊涵特殊內容和表現手段的文化形式,是人們在社會活動中依賴于以信息、網絡技術及網絡資源為支點的網絡活動而創造的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總和。網絡文化從結構上可以分為三種形式,即物質層面的網絡文化、制度層面的網絡文化、精神層面的網絡文化。首先,物質層面的網絡文化是網絡文化的物質基礎和載體,主要是指網絡資源系統,其發展基礎是信息技術(計算機技術、通訊技術);其次,制度層面的網絡文化是指作為社會規范的網絡文化和作為行為方式的網絡文化;第三,精神層面的網絡文化是網絡文化的核心和精髓,對物質層面和制度層面起著主導和控制作用,可以分為客觀精神文化和主觀精神文化。網絡文化具有虛擬性、開放性、動態性、共享性、多元性和自主性等特征,因而網絡文化從網絡社交、網絡娛樂等方面對青少年道德發展起著雙重作用,有弊有利。

(一)對青少年社交發展的影響

青少年處于身心發展期,具有強烈的好奇心、求知欲和敏感性。網絡社交增加了青少年同伴之間、群體之間相識和了解的途徑,使日常生活中部分人際交往的需要在網絡上得到了滿足。對于青少年而言,網絡社交的匿名性能回避面對面的人際交往中的羞怯和畏懼,從而培養交際能力,獲得人際交往中的認同和自信。青少年通過博客和日志空間等記錄自己的思想和行為,可以充分表達自己的意愿,從而在網絡空間產生共鳴,這有利于青少年提升個人價值感。同樣的,在交友網站、論壇和BBS的使用上,青少年也比較活躍(見表1)。

表1 不同群體青少年網民網絡社交應用

表2 不同群體青少年網民使用網絡游戲類型

從一方面來說,網絡拓展了青少年人際交往的空間,青少年能夠接觸到更多的社會群體。因此網絡社交能夠滿足青少年的交流需求,同時其他網民的積極反饋也能提高青少年的自信心,從而可以增強青少年之間的相互信任感。從另一方面來說,過度的網絡社交也可能導致青少年回避正常人際交往,與現實社會隔離,沉迷于網絡虛擬世界無法自拔。斯坦福大學政治學者諾曼尼說:“人們花在網絡的時間越長,他們與人們的交往時間就越少,因此我擔心,互聯網會不會制造一個充滿孤獨的世界。”①轉引自馬倩:《青少年網上交往特點及存在的問題分析》,《青年研究》2000年第3期。

(二)對青少年健康娛樂發展的影響

據統計,有近七成青少年網民是網絡游戲用戶(見表2)。青少年缺乏自我控制能力,比較容易產生沉迷網絡游戲等問題,不僅嚴重影響其正常學習,而且易使青少年產生暴躁的性格,導致道德品質下滑,惡性事件頻發。因此,青少年對網絡游戲的使用一直是家長和社會關注的焦點。

網絡音樂視頻對青少年的道德發展有較大的影響(見表3)。一方面,它通過音樂或視頻潛移默化地向青少年傳遞著價值觀和生活信念,一些積極向上的音樂視頻能夠給青少年帶來心理上的支持,幫助其解決遇到的問題;而另一方面,低俗的音樂視頻易誤導青少年,利用青少年的好奇心來毒害青少年,促使其進行一些不良的道德行為。再加上青少年手機上網比例的上升,控制低俗內容的傳播變得愈加困難。1995年,美國賓夕法尼亞州的卡內基梅隆大學的一個研究小組發表了《信息高速公路上的色情營銷》的調查報告,對美國網絡上傳遞的淫穢信息作了詳盡的調查,得出了一個駭人聽聞的結論:少年兒童是電腦色情的最大受害者。②馬和民、吳瑞君:《網絡社會與學校教育》,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第7頁。因此,如何防范網絡低俗內容對青少年道德發展產生惡劣影響已成為一個日益嚴峻的問題。

表3 不同群體青少年網民網絡音樂和視頻使用對比

二、網絡文化對青少年道德發展影響的成因

(一)網絡文化自身的特性

網絡文化自身的特性是影響青少年道德發展的重要因素。與傳統文化形態相比,網絡文化在信息傳遞、加工和整理、整合的過程中,具有快捷的即時更新性、強烈的交互作用性和形象的生動多媒體性、鮮明的自主創新性等獨特特點。③胡成廣:《網絡德育研究》,黑龍江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第78-79頁。網絡文化的超地域性和信息的復雜性可能弱化道德選擇能力;網絡文化的虛擬性和隱匿性容易誘使青少年淡化道德主體意識;網絡文化的自主性、自由性助長了青少年的自我中心主義。由于電腦空間的法律是世界性的,很難制約偌大無比且具隱蔽性的網絡社會,網絡社會成為一個缺少規范也難以實現規范的社會。因為網絡這種自由場所難以監控與管理,沒有權威的約束與掌控,導致許多網民認為個人無須承擔責任與義務,“眾多的主體發出眾多的網絡聲音使得互聯網表現出寬容多元乃至復調狂歡的后現代特色”。④孟建、祁林:《網絡文化論綱》,新華出版社2002年版,第274頁。互聯網所體現的正是哈貝馬斯的“交往旨趣”:意志的自由,知識的民主,交往的平等,信仰的重塑。克拉斯認為“網絡點燃了二百年前托馬斯·杰斐遜由個人推動民主的夢想”。①斯蒂芬·拉克斯:《網絡和民主》,新華出版社2004年版,第271頁。

網絡文化的合理性不足或缺失是網絡道德危機的深刻社會根源。在網絡信息時代的背景下,網絡的工具理性日益被推崇和提升,甚至片面強調并夸大了網絡的存在性,致使其統治意志姿態與主導價值地位日盛,凌駕于人之上,漸漸淹沒了人的主體價值和能力,引發了網絡對人的異化。

(二)青少年的特性

青少年處在人生觀、價值觀的形成時期,求知欲強,但自控能力差,思想道德等方面都處于極不成熟的階段。具體表現在以下幾方面:第一,青少年對網絡信息的判斷力差,缺乏分辨力。青少年往往出于強烈的好奇心而瀏覽一些網絡色情、網絡暴力的網站,從而形成不健康的心理需求,最終導致犯罪。同時,好奇心會使一些青少年沉浸在無盡的網絡知識中,接受眾多的思想從而易造成缺乏主見。“現在網絡上的聊天室和論壇,不是引導持不同見解的各類公民就共同關心的問題進行協商,而是把思想、政見、價值觀和愛好基本相同的個人吸引到一塊,加深他們原有的價值觀和偏見,而不是挑戰和改造原來的價值觀和偏見。”②劉富文:《網絡政治——網絡社會與國家治理》,商務印書館2002年版,第298頁。這樣很容易導致群體本身具有的狹隘視野與姿態的無限放大,進而扭曲事實真相。第二,青少年自制力比較差。許多青少年錯誤地將網絡空間視為道德真空。當青少年所處的非正式群體中大部分人上網時,身處其中的不上網的學生為了避免受他人的孤立也選擇上網。而在上網之后,接觸到網絡聊天、游戲等,陷入其中不能自拔,從而陷入虛擬的網絡深淵產生暴力傾向。第三,青少年自我意識比較強。在網絡世界,青少年可以將日常生活里被壓抑的人性中惡的一面,毫無顧忌地發泄出來,并且不受約束地展現自我,進而影響青少年現實生活中的道德行為。從網絡游戲中找到自我、實現自我,從網絡聊天中找到知己或者傾訴的對象,最終產生“網癮”或者成為“網蟲”。另一方面,網絡上的圖片、聲音、動畫以至色情、暴力,滿足了青少年的娛樂心理,易造成青少年道德的滑坡。

(三)外部因素的影響

網絡文化對青少年道德發展的影響不僅有網絡和青少年自身的原因,社會、學校、家庭等外部因素也有不可推卸的責任。

第一,當今社會,部分網吧經營者素質低下、唯利是圖、法律意識淡薄。盡管相關法律禁止未成年人進入網吧,但有相當數量的網吧還是利用各種隱蔽手段,安裝大量的色情、暴力游戲,使青少年沉迷于網絡世界,嚴重影響青少年正常的學習和生活。國家在立法方面跟不上網絡發展的需要。新加坡自1996年起對互聯網絡實行管制,實施分類許可證制度,用戶必須通過政府的電腦控制中心進行信息中轉傳輸,以達到過濾色情內容的目的,凡是沒有按規定辦理的用戶,一旦被查處,將被處以重罰并接受指控,為青少年上網營造了一個健康文明的環境。我國雖然已制定了《互聯網信息服務管理辦法》、《互聯網上網服務營業場所條例》等有關網絡方面的法規,但是,針對未成年人網絡保護的法律還比較薄弱,不能對網絡社會的失范行為進行有效約束和制裁。

第二,學校片面注重知識的傳授和灌輸,追求學生的高分數和升學率,忽視了對學生精神追求和人文精神的養成。一些在學習上沒有獲得好成績的學生,逐漸喪失了對學習的興趣,失去了自信心,走向虛擬的網絡世界。同時,由于學校缺乏對個體的足夠重視,缺乏針對個性特征的道德品質培養,使得學校德育局限于圍墻之內,經不起社會的考驗。學生只是看似遵守道德規范,學校面對虛擬的網絡世界,傳統的學校德育顯得力不從心,與其說青少年網絡道德失范,不如說青少年網絡道德無范可依。

第三,家庭沒有給孩子提供一個良好的環境,不注意觀察孩子出現的心理問題,而是一味地看重孩子的分數,有的家長甚至對孩子不管不問。在家庭中,家庭成員不相互幫助、相互支持,不輕易表達情感,而是經常發生相互攻擊、吵鬧行為,都會提高青少年網絡成癮的概率。父母或其他核心人物不重視定期地安排家庭活動,而是用嚴厲的家規約束青少年,也會提高青少年網絡成癮的發生率。其中父親文化程度比較低比母親的文化程度比較低更容易導致青少年網絡成癮,這主要是由于在中國父親多數是家庭的權威和核心人物,父親的氣質、性格、道德品質、行為方式及教育程度都對子女的身心發展有著更重要的影響。文化水平較高的父親可能會采用較民主的家庭教養方式,給孩子創造較和諧的家庭環境,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降低青少年網絡成癮的發生率。

三、網絡文化環境下加強青少年道德培養

面對如此強大的網絡文化,我們不能單純地否定或者逃避。伴隨著社會的發展,網絡文化必將成為一個發展的趨勢。青少年已成為“網絡新生代”,各種不同的價值觀的相互滲透和沖突,使青少年面臨著一個前所未有的變革年代。傳統的倫理道德很難避開網絡而發展。在網絡文化環境下加強青少年道德培養,要求青少年的網絡生活必須遵循網絡交往倫理的價值要求,以積極健康的網絡文化作為交往的媒介。因此,我們必須采取有針對性的措施構建適合青少年發展的網絡文化。

(一)網絡管理應轉向文化管理模式

網絡管理不要一味用嚴肅的懲戒去換取暫時的廉價成效。文化是人類進步的基本方式,以文化促進青少年的成長是一條根本方略。讓網絡文化促進青少年的健康發展,是全社會的共同責任。筆者以為,以人為本的文化管理模式值得探索嘗試。文化管理模式是上世紀70年代后逐漸興起的一種新思潮,它把文化作為管理的一種新的思想資源,為解決管理困惑找到了一個新的支點。文化管理模式認為,信仰、價值觀是組織的核心。①黃志成:《教育管理論》,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第464-465頁。因此,在網絡管理中應強調對青少年的價值觀和信仰的引導,通過共享網絡價值觀、網絡態度來表達網絡生活。在網絡生活中個體擁有的思想觀念和價值觀對個體的行為有很大的影響。文化模式是我們進一步探索網絡管理的一個很有價值的理論,它為我們探尋網絡管理的深層的原因和動力找到了新的策略和路徑。

(二)信息技術教育喚醒青少年網絡生活的文化自覺

信息技術教育不只是信息技術的教育活動,更是一項信息文化活動。一方面,社會道德、倫理、價值觀影響著信息技術的發展;另一方面,信息技術的發展也影響著倫理道德和價值觀的發展。在信息技術教育中,只強調技術能力而忽視人文觀念是不利于人的全面發展的。②王培峰:《信息技術教育的理性回歸》,《中國教育報》2003年9月1日。目前,我們的信息技術教育沒有將網絡文化上升為信息技術教育的本體性存在,沒有成為青少年網絡生活的文化自覺。青少年信息技術教育和網絡生活日益強烈地凸顯出工具性和戲劇性交往的傾向。青少年信息技術教育和網絡生活也被簡單化、片面化為學習網絡知識和網絡技術,甚至簡化為聊天、游戲等上網行為,缺少了指向上述網絡倫理價值觀思考的實踐,從而使網絡文化失去了提高青少年人文素養的作用和引導功能,導致“黑客”價值觀將青少年引向了歧途。

喚醒青少年網絡生活的文化自覺是學校信息技術教育應擔起的使命。首先,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理念必須提升到文化層面。站在文化視角,信息技術教育將有質的升華——從單純的信息技能訓練走向整體的信息文化素養的培育。傳統上我們信息技術教育僅站在技術能力的角度,而忽視與脫離了文化視野,影響了學生完整的信息素養的發展。青少年正處在人生發展的可塑時期,我們必須在培養學生信息技術能力的同時,教育學生自覺遵守與信息活動有關的道德、法律、法規,健全學生的人格發展。再者,更重要的是要將網絡文化作為青少年網絡生活的基本狀態和存在方式。生活問題就是人的意義問題。文化作為一個涉及思維方式、生活方式和價值觀、道德倫理的“大視野”,實際上就是解答人的意義本身的問題。學校信息技術教育擔起喚醒青少年的網絡生活的文化自覺的使命,就是在價值的終極立場上(而不僅是技術的視野)關懷信息技術教育、思考信息技術教育。

(三)重建青少年網絡生活文化

網絡文化是網絡生活的依托,是人的靈魂和網絡技術相接觸的地方,是網絡生活中通往我們家門的路。網絡生活必須將網絡文化作為網絡生活的本體存在,并依賴文化獲得意義。目前,我們的教育對網絡文化的建構重視不夠,或僅關注學生網絡道德教化層面的上網規約、教導和信息技術教育層面的技術、知識傳授。其實,道德、信息技術僅是網絡文化的一個方面,僅靠這些建構網絡文化是十分可笑和不幸的。另一方面,這與網絡文化自由、開放的本質格格不入。專制的道德教化不利于促進網絡文化的發展,反而會使網絡文化走向衰微和窒息。在網絡道德教育中,教師以成年人的生活世界觀置換了青少年的生活世界觀,于是青少年往往找不到與之對應的生活基礎,致使學生處于抉擇困難的境地,最終不得不在成年人“威逼利誘”的脅迫下,反叛地、厭倦地走進成年人指稱的網絡道德規范中。但高度自由化、開放化的網絡是沒有標簽、沒有進門證也是沒有門戶偏見的。于是青少年在形形色色的網絡世界中紛紛出逃,沒有也不可能被禁錮在教師指定的道德教條里。

青少年網絡文化的建構不應僅以網絡技術或準則、規范等冰冷的面孔呈現在青少年的視野中,而要有感情、有準則、有關懷、有情、有愛,這才是網絡文化建設的理想狀態。游戲為什么令青少年沉迷上癮?不僅是因為它迎合了青少年的某些心理需要(如情感的荒涼、冷落、空虛、好奇等),更重要的是游戲本身有情有趣,很可愛。網絡文化是人與網絡交往的中介,網絡生活的文化建構應以文化的方式凸顯網絡技術的美妙可愛、凸顯對人的關懷,以此統一人與網絡的關系,既引導網絡的發展,又關心人的成長,實現人與網絡的和諧共生。

由此可見,我們成年人不是要改變網絡,也不是要改變青少年的心靈(心理),而是要為他們創建一種網絡表現生活的方式——文化表現生活的方式,讓青少年的心靈在正確的價值觀的引導下表現自己,并體驗自己的存在。這樣,青少年的價值觀才會強化起來,健康起來,成熟起來。為此,首先學校教育應尊重青少年的網絡生活,而不是拒斥和阻撓。青少年是網絡文化和道德建構的主體。文化和道德建構應內在于人的生命和生活。生活是文化和道德存在的根據,文化和道德是生活的形態。青少年的網絡文化和道德就是在他們網絡生活的過程中培養的。在網絡生活已成為人們不可逆轉的生存境遇的今天,我們應鼓勵青少年積極參與網絡生活,并在網絡生活中實踐網絡交往倫理價值觀,體驗、建構網絡文化,生成網絡道德。其次,學校教育在規約、教導青少年的同時,應充分關注青少年的網絡生活經驗,“回到事情本身”。通過“有意義的經驗”促進青少年“有意義的文化建構和道德學習”。在內容方面,拓寬教育視野,將網絡道德教育、信息技術教育、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法制教育、思想教育等結合起來,培養他們良好的網絡生活習慣,逐漸養成健康的網絡文化,涵養他們良好的網絡道德。

(四)實現成年人文化與青少年文化的統一

青少年天生就是敏感的觀察者、發現者、辯詰者、檢驗者。班杜拉的社會學習論強調指出了環境、社會文化關系、客觀條件和榜樣對道德行為的重要影響。然而,在青少年生存的社會文化環境中,成年人文化是一個悖論性的存在,即按照當今社會倫理道德追求幸福完滿和自由,又在現實中處處逃避和批判社會倫理道德,自身也沒有因此更高尚更純粹。如批判現實主義、后現代主義等就昭示著成年人的痛苦。將這樣悖論性的文化呈現給青少年是殘忍的,這也是造成青少年悖論性心態和叛離社會的根源。另一方面,當今青少年的生活世界和成年人的生活世界發生了嚴重分裂,不僅在認知方式、價值觀等方面存在對立,而且大有成年人的生活世界涵蓋和替代青少年的生活世界的趨勢。生活世界是一個涉及世界與人生的意義問題,具有整合、協調社會世界、客觀世界和人的主觀世界的功能。①龔群:《道德烏托邦的重構——哈貝馬斯交往倫理思想研究》,商務出版社2003年版,第86頁。生活世界是交往行為的背景、前提、基礎、根據,也是交往行為的結果。青少年生活在自己的生活世界中,也生活在成年人的生活世界中。青少年在成年人的生活世界中獲得教育,接受社會化;在青少年的生活世界中獲得自由、率真和生活的樂趣。在現實社會中,青少年以自己的生活世界為主,而在網絡空間里,成年人與青少年的生活世界的疆域已不復存在,且成年人的生活世界已嚴重地涵蓋和替代了青少年的生活世界,代之的是一個蕪雜、難辨的混沌世界。這里不再有長幼、尊卑、好壞甚至男女之分。由于青少年面對網絡缺乏必要的心理準備、文化準備,也就失去了必要的理性而漂泊在網絡汪洋中,不知所終。同時,青少年的網絡生活空間越來越小,青少年生長夢想的土壤也只有在虛擬空間里尋租,但在文化失范的網絡世界里,青少年尋租到的只是具有強烈視聽刺激的情色暴力,由此更加劇了畸形文化的滋生,從而更加劇了青少年心靈的畸形發育。這種惡性循環使得本應率真可愛的青少年成了危險可怕的“多事人群”。網絡文化建構的目的之一就是要厘清這個混沌世界。

(五)創建良好的外部環境

青少年學生正處在身心發展和自我意識分化、矛盾、逐漸走向統一的特殊時期,因此,優良有序的環境對青少年人格的健康發展至關重要。網絡文化背景下只依靠青少年的“慎獨”是不能完全達到道德自律的,還需要為青少年提供良好的外部環境,從而為青少年進行道德自律提供有力保障。為此要實行政府以“法”制網、學校以“境”制網、家庭要以“情”制網的“三位一體”網絡道德教育新模式,形成全方位的教育格局。

政府要制定與健全網絡法律法規,加強對網吧的規范管理,使青少年在學校或家庭上網,從而約束青少年的網絡行為,抑制各種失范行為的發生。2004年2月26日,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若干意見》特別指出了互聯網對青少年的正、負面影響。《全國青少年網絡文明公約》也應運而生,逐漸推廣。據有關數據顯示,在網吧上網的青少年犯罪率明顯高于在學校或家庭上網的青少年犯罪率。法國青少年首選的上網地點是家庭和學校,巴黎街區的網吧大多是在咖啡館的基礎上增設的,是成年人聚會和游客上網的地方,對青少年的吸引力很小。在日本,互聯網在青少年中的普及率非常高,但是日本只供上網的網吧卻非常少,青少年只能在家或者學校上網,而在家和學校上網都有人監督,所以不容易對網絡成癮。在美國,《網上保護法案》規定,如果商業網站允許青少年接觸到網上有害信息,是犯罪行為,違者將被處以5萬美元的罰款和半年監禁。在我國,雖然已經出臺了一些法規、規章,例如《計算機軟件保護條例》、《計算機信息安全保護條例》等,但在具體執行上仍存在很多問題,因此要加強相關法規執行的監督。

從學校方面看,第一,為減少網絡色情信息對青少年的不良影響,學校應該對青少年進行一定的性健康教育。當青少年正確認識性問題以后,性的神秘感也就不存在了,網絡色情文化對青少年的不良影響也就大大降低了。青少年正處于生理發育期,對性問題感興趣是一種非常正常的現象,如果青少年不能從正常的渠道獲得關于這方面的信息,則會增加青少年對于性的幻想和求知欲,從而嘗試從其它途徑獲取相關知識,而互聯網則提供了非常便利的途徑。瑞典在20世紀50年代就開始對青少年學生進行性教育,如今瑞典全國性病發病率極低,20歲以下的女性懷孕情況幾乎沒有。第二,為解決青少年的網絡心理問題,學校應該建立網絡心理咨詢室、開設網絡心理咨詢網站,為青少年提供網絡心理輔導,幫助青少年分析和解決網絡心理問題,進行心理健康咨詢。尤其對出現網戀、網癮綜合癥和網絡孤獨癥的青少年進行分析、診斷,幫助其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第三,為培養青少年的自我約束能力,應注重道德自律教育,培養青少年的人文精神和價值理性。一方面,可以通過“綠色校園網”的建設,為青少年提供健康的網絡環境。另一方面,可以通過開展網頁設計比賽、網絡知識競賽等,滿足青少年上網的樂趣和展現自我、增加網絡知識的需求。第四,開設網絡道德教育課程。目前,網絡道德教育已經成為一些西方國家學校教育的必修課程,如美國等國的一些學校已經開設了《倫理學與網絡道德學》、《互聯網與網絡道德》、《網絡道德修養》等課程。在我國目前的教育教學體系中,計算機、網絡教學與青少年學生的道德教育相互脫離。隨著互聯網絡的廣泛發展和普及,網絡道德教育應當得到極大的重視。因此,一些條件好的學校可以借鑒西方國家的做法,開設網絡道德教育方面的課程,全面系統地向學生進行網絡道德教育。

從家庭方面看,家長應該充分認識到自己難以替代的責任和網絡文化對孩子道德發展的巨大影響力,從而積極配合學校進行網絡道德教育。第一,對青少年在家中上網既不能放任不管,也不能完全禁止,而應作好疏導工作。加拿大媒體安全意識網絡的教育專家瓦倫·納廷蓋勒認為,可以采取簽訂家庭上網協議的方式來控制孩子上網,討論并簽訂協議的過程就是父母和孩子就安全上網進行溝通的過程。調查顯示,沒有簽訂家庭上網協議的學生中,瀏覽不良網站的孩子遠高于簽訂了家庭上網協議的孩子。這種方式是值得我們借鑒的。第二,家長要嚴于律己,以身作則,絕不進行違反道德規范和違反法律的網上活動。第三,家長應該向孩子推薦一些健康、文明、有益的網站,如果孩子參與不健康、不文明的網上活動,則要及時制止并指出其危害性。第四,家庭成員間應該相互幫助、相互支持,鼓勵家庭成員表達情感,減少或避免發生相互攻擊、吵鬧行為。家長要充分發揮青少年的主觀能動性,注重培養孩子的獨立意識,家庭成員要培養對社會、文化、藝術等活動的濃厚興趣,并且恪守社會道德規范。父母或其他核心人物要有計劃地安排家庭活動,避免用嚴厲的家規約束孩子,這些都可以規范青少年的網絡道德行為。

此外,還可以通過引入先進技術的方式來規范網絡行為。一方面,采用互聯網內容選擇平臺、信息過濾軟件等技術對網絡信息進行審查、選擇、過濾、監督,以達到凈化網絡信息、防止黃色暴力等有害信息在網絡上發布和傳播的目的。另一方面,采用網絡游戲防沉迷系統,通過對青少年使用網絡游戲的時間進行監控,按時提醒下線,使用技術手段對未成年人在線游戲的時間予以限制,有利于更好地監管青少年的網絡使用,控制網絡娛樂使用的時間。

B82

A

1003-4145[2012]01-0046-06

2011-09-12

張茂聰,山東師范大學教育政策與管理研究中心教授、博士,主要從事教育政策與改革、德育理論與實踐研究。

本文是教育部重點研究課題“網絡文化境遇下我國中小學校道德教育的變革研究”(DEA080175)的階段性成果。

(責任編輯:周文升wszhou66@126.com)

猜你喜歡
青少年生活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金橋(2022年2期)2022-03-02 05:42:50
青少年發明家
誰遠誰近?
漫生活?閱快樂
生活感悟
特別文摘(2016年19期)2016-10-24 18:38:15
無厘頭生活
37°女人(2016年5期)2016-05-06 19:44:06
瘋狂讓你的生活更出彩
激勵青少年放飛心中夢
中國火炬(2014年4期)2014-07-24 14:22:19
讓雷鋒精神點亮青少年的成長之路
中國火炬(2013年1期)2013-07-24 14:20:18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亚洲第一成网站| 18禁黄无遮挡免费动漫网站| 男女男免费视频网站国产| 国产精品嫩草影院视频| 99成人在线观看| 亚洲激情99| 亚洲日本www| 久久久久夜色精品波多野结衣| 在线观看免费黄色网址| 成年av福利永久免费观看| 日本国产精品| 99在线视频免费观看| 国产毛片高清一级国语| 久久女人网| 亚洲国产天堂久久综合| 国产精品不卡永久免费| 激情乱人伦| 一级爆乳无码av| 国产91九色在线播放| 亚洲午夜国产精品无卡| 亚洲综合片| 精品综合久久久久久97超人| 色婷婷成人网| 午夜精品一区二区蜜桃| 国产精品无码AV中文| 久久99国产综合精品1| 日本午夜视频在线观看| 最新国产精品鲁鲁免费视频| 在线观看91香蕉国产免费| 久久精品日日躁夜夜躁欧美| 久久精品最新免费国产成人| 亚洲免费毛片| 亚洲九九视频| 国产丝袜一区二区三区视频免下载| 亚洲人成在线精品| 亚洲色图另类| 2024av在线无码中文最新| 亚洲中文无码av永久伊人| 国产九九精品视频| 欧美成人精品一区二区| 亚洲综合片| 欧美啪啪网| 国产一线在线| 国产精品爆乳99久久| 午夜精品福利影院| 亚洲福利片无码最新在线播放| 97无码免费人妻超级碰碰碰| 日本人妻一区二区三区不卡影院| 日本成人一区| 国产裸舞福利在线视频合集| 亚洲性视频网站| 欧美.成人.综合在线| 欧美亚洲日韩中文| 亚洲人成色77777在线观看| 日韩av高清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手机在线看片不卡中文字幕| 日本午夜精品一本在线观看| 亚洲第一成年网| 国产天天色| 精品91视频| 国产视频大全| 国产福利小视频在线播放观看| 国产成人调教在线视频| 国产91小视频| 国产人妖视频一区在线观看| 国产又粗又爽视频| 久久婷婷六月| 欧美日韩国产在线人成app| 日韩无码黄色| 亚洲婷婷丁香| 国产女人在线| 国产成人精品亚洲日本对白优播| 噜噜噜久久| 一级片一区| AV片亚洲国产男人的天堂| 无码精油按摩潮喷在线播放| 日韩天堂在线观看| 国产一级二级在线观看| 超碰色了色| 亚洲成aⅴ人在线观看| 久久一色本道亚洲| 欧美啪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