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醫學情報所 劉雅莉

信息化是充分利用信息技術開發利用信息資源,促進信息交流和知識共享,提高經濟增長質量,積極推動社會發展轉型的歷史進程。信息化主要由信息網絡、信息資源、信息技術、信息產業、信息安全和信息化環境六大要素組成,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和科學技術的進步,網絡技術也在迅猛發展,我國建立了更大、更快、更安全和更便捷的信息網絡,信息資源的整合范圍和規模不斷擴大,信息技術朝著高速度、大容量、綜合化、數字化、智能化和個性化方向發展;信息產業高歌猛進,向著全球化和區域化方向發展,信息安全問題得到了越來越多國家的重視。信息化的發展為國家和地方級以電子健康檔案和電子病歷數據共享為核心的區域性衛生信息化建設提供了基礎。
1.歐美國家衛生信息化現狀。2002年,澳大利亞國家電子檔案工作組推出了電子健康檔案系統。同年,加拿大計劃投資數億美元敦促醫療機構及其他終端用戶對信息技術的接受,并計劃于2009年為半數本國居民建立電子健康檔案,2020年覆蓋全部人口。2004年,美國提出要在10年內為全體美國公民建立電子健康檔案;之后,美國提出投資500億美元發展電子醫療信息技術系統,以減少醫療差錯,節省開支。英國國家衛生署制定了國民衛生服務信息戰略項目,將計算機全面引入衛生服務領域,并計劃分七年時間在全國范圍內分階段實施。
2.我國信息化的基本形勢。緊跟世界信息技術飛速發展的步伐,我國衛生信息化建設從無到有,從局部到整體,從醫療預防到向各個相關領域不斷滲透,逐漸成為醫療衛生服務體系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
我國衛生信息化建設被分為三個階段:基礎醫療業務信息系統建設、電子病歷及相關業務體統建設和基于健康檔案的區域衛生信息平臺建設,全國目前整體處于第二階段,部分地區開始進入第三階段,但整體發展水平落后于其他國家和其他行業。
1.河南省衛生信息化發展背景。衛生行政建設工作是我國信息化建設的重點,同時也是河南省衛生信息化建設工作的重中之重。黨在十七大報告中指出要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建設比較完善的衛生服務保障體系,并于2009年正式公布了《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的意見》,旨在確立提高全民健康水平的總體目標,建立中國特色醫藥衛生體制,逐步實現人人享有基本醫療衛生服務。之后,國家又出臺一系列文件和政策,全面推進醫藥衛生信息化建設。
2.河南省衛生信息化成果。根據衛生部的統一部署和深化醫改的總體要求,河南省確立了“統一軟件開發,統一硬件建設,統一資金使用,統一人員培訓,統一日常監管”的原則,和“統一規劃、統一標準,聯合開發、資源共享,分級建設、分級管理,整體推進、分步實施”的建設方針,目前已經在衛生專網、數據中心、視頻會議等信息系統建設方面取得了積極進展。目前,河南省按照衛生部提出的衛生信息化建設“3521 工程”的總體框架要求,全力推進省、市級衛生信息平臺建設,系統整合5項目業務功能和應用。
(1)建成新農合管理省級平臺。2010年,河南省開通了對近160個縣級區域的直補工作,實現了參合農民在省級定點醫院的即時結報,之后又實現了在市級定點醫院跨區域即時結報。參合農民可以根據病情需要通過電子平臺轉診到其他醫院,在任一定點醫院住院出院時,可直接到醫院專用窗口繳納需要個人自付的部分。網絡化結算能杜絕假病歷和利用假發票騙保的現象,強化了對新農合基金的管理。另外,新農合補償費用由新農合經辦機構預付,免去了參合農民的墊付負擔和可能出現的異地奔波。
(2)基本建成醫療機構監管平臺。從2011年起,河南省實現了65家三級醫院對全省三級醫院十大指標檢測平臺的接入,每家醫院抗生素使用比例、藥品收入比例信息都將被衛生廳實時監控。科學利用醫療機構監管平臺,可以敦促醫療系統簡化就診流程,透明醫院管理,提高醫院的工作效率和服務質量,方便群眾就診,避免不必要的醫療檢查,減輕患者的醫藥負擔。
(3)實現了公共衛生服務網絡化管理。河南省先后投入4億多元用于省市衛生數據中心和居民健康檔案的區域信息平臺建設,并為近5萬個村衛生室配備電腦,實現了從省到村的網絡直通車。全面實現了兒童規劃免疫接種網絡管理,有效避免了免疫空白,提高了免疫接種的效率和質量。居民健康檔案的建設,可以實現居民健康檔案從鄉村道省級的一體化管理和利用。
3.河南省衛生信息化建設中存在的問題。
(1)起步晚,基礎較差。與西方發達國家相比,我國衛生信息化工程相對滯后;而與國內發達地區相比,河南省衛生信息化工程起步于2009年,相對晚了六七年。
(2)對衛生信息化概念及重要性認識不足。正確的認識是行動的基礎和前提,沒有科學認識作為指導,很難產生正確的行動,也不可能取得較好的效果。相關調查顯示,有40%的醫院領導未能意識到信息化對醫院發展的作用,其中一些人甚至對信息管理所涉及醫院組織結構、管理制度和工作方法等方面的一系列根本性變革沒有信心,對衛生信息化所帶來的管理手段的變革、服務方式的轉變缺乏足夠的認識。衛生信息化建設是一項長期工程,耗資較大,投入周期較長,若醫院領導者不能用長遠眼光看待,將不利于衛生信息化建設的持續發展。
(3)缺少統一的執行標準,兼容性差。信息化是一個網絡,執行統一標準是其基本要求。但在河南省衛生信息化實踐中,由于很多系統軟件不是同一時期配置的,不同的軟硬件存在標準差別,造成數據不能共享對接,信息網絡不同通暢,違背了信息化建設的初衷。如,某一衛生院除了配備的新農合系統外,還有醫院管理系統、健康檔案管理系統、規劃免疫系統和婦幼保健系統,但各個系統的執行標準不同,兼容性很差,醫護人員需要重復工作,造成大量時間和精力的浪費。
(4)缺乏科學管理。衛生信息化建設是一項龐大的系統工程,需要省衛生廳提出科學的總體建設構想,同時也離不開各級衛生行政部門的通力合作,將機構、人員和資金等改革落實到實處。在信息化迅速發展和人員快速流動的今天,面對隨時可能出現的大規模疫情或其他突發醫療事件,收集大量、及時、準確的衛生信息是實現科學管理和做出正確決策的基礎。
(5)衛生信息資源利用率較低。省級衛生信息化的發展有其特殊性,尤其是河南省地處中原,以農業為支柱產業,經濟發展水平相對較低,農村人口所占比重高,很多基層醫療單位的計算機沒有得到充分利用,計算機與其他計算機聯網、通信等實現信息和資源共享的功能被閑置,甚至很多計算機知識被用于簡單的財務統計、文字處理游戲等工作。
1.理清建設思路,統一工作原則。衛生信息化是一個龐大復雜的系統工程,只有在明確目標和任務的基礎上進行整體推進,才能逐步完善。公共衛生項目涉及面廣,影響全民健康水平,抓好公共衛生項目的實施,縱向以新農合為先導,橫向以健康檔案為輪廓,建設信息化大平臺,實現資源共享。統一工作原則可以提高工作效率,便于統一管理,發揮現有人員、資金和技術的最大效益。
2.培養高素質的信息技術隊伍。衛生信息化建設的根本靠人才,一支知識結構合理、技術過硬的復合型信息技術人才是衛生信息化建設的關鍵。醫院應加強人才培訓,通過技術交流與合作等方式,培養一大批精通專業知識、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專業人才,推動省衛生信息化建設的發展。
3.完善相關法律法規,創造良好的外部環境。發達國家和地區發展衛生信息化的經驗表明,政府的支持、鼓勵和引導在衛生信息化建設中至關重要。制定完善的安全認證體系,預防可能出現的“黑客”攻擊,保證系統的穩定性和網上就醫的有效性;盡快建設完善的法律、法規和政策體系,為信息設備的采購、信息技術人才的培養和引進、相應軟件的開發提供政策扶持。地方政府對信息化建設環境的完善可以為衛生信息化建設營造一個良好的政策環境,并能發揮長期效用。
4.推進一卡通的普及。建設衛生信息化的目的是通過信息技術手段,建立患者和衛生服務間的信息橋梁,并在醫療系統間實現信息溝通。一張統一標準的一卡通,能涵蓋居民健康信息、新農合信息,兼具身份識別、電子支付、健康檔案信息共享等功能,在區域內同步推進,可以實現全省各地區信息化建設的無縫對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