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刊記者 郭 鵬
麻黃堿“通緝令”
□ 本刊記者 郭 鵬
9月4日,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公安部、衛生部發布了《關于加強含麻黃堿類復方制劑管理有關事宜的通知》,引起公眾不小的反響。
“今后,買感冒藥會像買車、買房一樣,需要實名制并限購。”
近日,《民生周刊》記者走訪北京的幾家藥店發現,原本很平常的感冒藥購買流程,隨著這個剛下發不久的通知而有了變化。購藥者必須持本人身份證進行登記,購買數量也有了限制,每人只允許買兩盒“麻黃堿復方制劑”的藥品。
“麻黃堿復方制劑”指的是含有麻黃堿成分的藥品,生活中常用的“白加黑”、“新康泰克”、“日夜百服寧”等感冒藥都屬此列。
在朝陽區管莊路的一家百姓大藥房,《民生周刊》記者看到新通知要求的登記售藥已經開始執行。當顧客向售貨人員表示要購買某種屬于限購范圍內的感冒藥時,售貨人員會讓他們提供身份證,并進行登記。
“現在買感冒藥雖然比以前麻煩了,但新規定的背后一定有它的必要性。”在朝陽區石佛營的一家平價藥房內,正在購買感冒藥的王女士說。
從消費者對持證登記購藥的反映來看,大部分市民還是能接受這項措施的。因為他們了解到,“感冒藥里含有一種叫‘麻黃堿’的藥劑,少量可用作藥引,多量可制作冰毒。”
正是因為麻黃堿的特殊性,近年來一些不法分子大肆套購含麻黃堿類復方制劑,致使該類藥品流入非法渠道,被用于提取麻黃堿制造冰毒,嚴重危害公眾健康和社會穩定。
相關資料顯示,2009年至2011年,全國繳獲流入非法渠道的麻黃堿類復方制劑達120.47噸。
據了解,制毒犯罪分子多采取雇傭人員多次購買的方式,向部分地區藥品零售企業騙購含麻黃堿類復方制劑;此外,少數藥品零售企業片面追逐利益,存在違規銷售行為。
為進一步規范含麻黃堿類復方制劑生產經營秩序,近年來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相繼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強化含麻黃堿類復方制劑生產經營管理。
對于9月份出臺的新通知,醫藥行業的專家表示,通過銷售端實名制加強對感冒藥購買者的限制,對于通過利用感冒藥煉制毒品的不法行為,可以起到一定的規制作用。
除了在銷售端實施實名監控,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還要求含麻黃堿類復方制劑生產企業應當切實加強銷售管理,嚴格管控產品銷售渠道,確保所生產的藥品在藥用渠道流通。然而,一些藥品生產和藥品銷售企業違規銷售的現象卻屢見不鮮。
2012年8月16日,湖北省一家藥業公司(以下簡稱湖北藥企)接到開戶銀行通知,山東省某市人民法院凍結了該公司55000元資金。據了解,原告為山東一家藥業公司(以下簡稱山東藥企)。
事情發生后,湖北藥企高度重視此事,并及時向當地藥監部門進行了情況說明。
湖北藥企的負責人告訴《民生周刊》記者,2012年2月初,山東藥企的業務經理謝某與湖北藥企聯系,申請“布洛偽麻片”(該產品包裝規格:10片/盒,含鹽酸偽麻黃堿:30mg/片)在當地的代理,并于2月中下旬進行具體洽談,同時向湖北藥企提供了蓋有山東藥企公章的首營資料(包括該公司的企業法人營業執照、藥品經營許可證、藥品經營質量管理規范證書、組織機構代碼證、稅務登記證、采購人員謝某的法人授權委托書、上崗證和身份證復印件),確定代理湖北藥企的“布洛偽麻片”,并最終簽訂了購銷合同。
事后,山東藥企從其賬戶向湖北藥企賬戶匯了部分貨款。湖北藥企收到貨款后,立即將20000盒“布洛偽麻片”發給對方,收貨人為山東藥企的業務經理謝某。3月底,湖北藥企收到了蓋有山東藥企公章的收貨回執。
據了解,由于麻黃堿藥品屬于特殊商品,只有具備藥品經營資格才可以銷售藥品,在銷售中必須遵守相關部門的特殊管理規定。銷售藥企除了要遵守普通藥品的銷售規定即進貨企業必須將有關蓋紅章的資質材料給供貨企業備案,包括營業執照、組織機構代碼證、藥品經營許可證、GSP證等,供貨企業對上述材料進行審核后,方可進行藥品銷售外,企業交易含麻黃堿制劑的管控藥品,還必須做到在財務上公對公辦款,進貨企業必須提供企業授權的采購員委托書。進貨企業在收到藥品后,必須將蓋企業紅章的銷售回執單寄到供貨企業。
湖北藥企負責人認為,他們和山東藥企之間的業務往來,符合國家管控藥品銷售的有關規定。
可是為什么湖北藥企還是被起訴了?
山東藥企表示,并未收到該批藥品,藥品去向不明。據了解,山東藥企當時確實和湖北藥企有過口頭的交易意向。可是還沒等到與湖北藥企簽訂購銷合同,對方就已經通過物流公司將數量不少的藥品發過來,而且收貨方謝某并不是山東藥企的員工。山東藥企描述,湖北藥企所出示的一切關于山東藥企的相關材料都不是山東藥企的真實資質證明和真實公章文件。
雖然企業雙方各執一詞,也都積極配合執法部門的監管工作,但仍然無法避開20000盒管制藥品已經“丟失”的現實。
針對此事件,湖北藥監部門相關負責人對《民生周刊》記者表示,會盡快和其他部門合作,爭取把流失的藥品找回來。雖然目前流失的藥品是否落入非法渠道還不得而知,但是不能輕視這些藥品危及公眾健康、擾亂社會秩序的可能。
雖然此案件中藥品流失的原因到底是企業的轉移陰謀還是企業操作失誤尚未蓋棺定論,卻給監管部門敲響了一次警鐘。
一位不愿具名的藥監局稽查隊人員對《民生周刊》記者表示,監管部門要積極采取措施,嚴格監管轄區內藥品生產、經營企業,嚴格管控含麻制劑的生產、經營活動,嚴厲查處含麻制劑購銷中違法違規行為。對于違反規定將含麻制劑銷售到非法渠道并用于制作毒品的,不論數量多少,一律按情節嚴重處理,吊銷《藥品生產許可證》或《藥品經營許可證》。
對于企業在今后的交易中應如何避免此類事件的再次發生,《民生周刊》記者采訪了北京市盈科律師事務所實習律師賈思懿。賈思懿表示,醫藥企業在藥品交易過程中,對交易企業的資質及業務聯系人的身份應進行嚴格核實。對業務聯系人的授權手續嚴格把關,防止個人利用業務聯系人身份進行不法行為,侵害交易企業雙方的合法權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