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徐素芳
(廣東商學院,廣東 廣州 510320)
法庭科學實踐教學探索
□ 徐素芳
(廣東商學院,廣東 廣州 510320)
法庭科學是以科學技術手段確認相關法律事實的證據,是訴訟活動與科學技術密切結合的產物。在社會法制化程度日趨提高的今天,法庭科學已經成為法學專業培養高級人才不可缺少的一門重要學科。由于法庭科學具有自然科學的屬性,專業性、實踐性很強,針對缺少法庭科學前期基礎的法學學生而言,采用實驗及多媒體組合等多種實踐教學模式不僅能夠縮短教學時間、提高教學效率,突破教學的重點和難點,保證教學質量,而且能夠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極大地促進其能力的培養和綜合素質的提高。本文通過對法庭科學人才素質培養目標的論證,闡述了法庭科學實踐教學的主要模式及必備的條件,并結合現階段法庭科學實踐教學中存在的主要問題,有針對性地提出了相關的完善措施。
法庭科學;實踐教學;實踐教學模式;實踐教學條件
在訴訟活動中,法庭科學主要是借助法醫學、偵查學、物證技術學等學科的科學原理及技術解決案件中的事實認定問題?,F階段,隨著法治的進步,以科學辦案來保證司法公正的思想已經成為主流。這是訴訟制度改革的需要,也是訴訟活動實現民主、科學、公正、文明的必然要求。與此同時,隨著科學技術的迅猛發展,作為法庭科學支柱學科的法醫學、偵查學、物證技術學等方面也都取得了許多重要的研究成果,這無疑為今后的司法審判提供了更為廣闊的科學證據空間。因此,為順應司法改革以及今后司法實踐的實際需要,法庭科學已經成為法學專業培養高級人才不可缺少的一門重要學科。
法庭科學是以科學技術手段確認相關法律事實的證據,是訴訟活動與科學技術密切結合的產物。在現代司法實踐中,訴訟案件經常會涉及到許多相關的技術疑難問題,而這些問題又涉及到相關領域、相關學科的專門知識。在具體辦案中,作為司法人員僅憑借法律知識和經驗對這些專門性問題很難做出正確的判斷。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第119條規定:“為了查明案情,需要解決案件中專門性問題的時候,應當指派、聘請具有專門知識的人進行鑒定”。我國《民事訴訟法》和《行政訴訟法》也都就此做了相應的規定。特別在三大訴訟法中都把經過法庭科學技術手段鑒定后所得出的結論明確規定為法定的證據種類之一。而且鑒定結論不僅本身具有證據功能,同時還具有印證、判定其他的證據的獨特作用。因此,法庭科學技術在司法實踐中,對于查明案件事實,正確適用法律,保證訴訟活動依法、順利的進行具有重要意義。
法庭科學具有較強的專業性與實務性,在法學教育體系中,其人才素質訓練目標主要體現在以下兩個方面:一是培養專業實踐能力,提高事實認定水平。法庭科學作為法學與自然科學的交叉學科,主要解決訴訟中涉及的專門性問題,側重于科學技術在司法實踐中的應用。在我國當前的司法實踐中,影響司法公正的主要原因不是適用法律根據的問題,而在于對案件事實的認定上。根據最高人民法院統計數據顯示,在已審理的案件中,有超過40%的案例是依靠專門性技術手段解決的。法庭科學課程的設置與訓練目標在于完善未來法學專門人才的知識結構,拓寬其知識面。通過學習,增強學生理解與運用以科學技術手段與方法解決訴訟中專門性問題的科學辦案意識,提高他們在未來的法律實踐中審查和運用鑒定結論的實際能力與水平,從而有效培養其司法實務能力,最大限度減少事實認定中的錯誤。二是培養法學學生創新思維,提高綜合素質。在法學教育體系中,法庭科學以其獨特的學科方向及其研究內容的廣泛性、研究方法的科學性、研究成果的實用性在法律人才綜合素質培養上有著獨到的功用。該課程內容主要以實驗教學的方式來完成,通過實驗教學環節的設計與實施,能夠從多方面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培養學生科學的思維方法、嚴謹求實的工作作風和發現問題、分析問題以及解決問題的實際能力。特別是通過綜合性實驗及設計性、創新性實驗的開展,能夠有效提高學生對知識的綜合運用能力,培養、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提高其綜合素質。
通過法庭科學實踐教學的開展,進一步加深對法庭科學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及基本技能的了解與掌握。通過見習、實際操作涉訴各類案件的常見鑒定業務,熟知解決訴訟中專門性問題的常用方法與手段,掌握運用法庭科學技術手段解決訴訟中專門性問題的程序性、規范性要求。通過實訓項目的開展,進一步理解鑒定結論的法律性質和訴訟功能,熟悉鑒定結論在訴訟中的舉證、質證、認證之構造。在此基礎上,能夠針對訴訟中專門性問題的鑒定結論進行正確的分析和判斷,實現由“學”向“用”的過渡,達到在學生在畢業后能順利勝任本職工作的目的。
⒈實驗室操作。實驗室操作是法庭科學課程的主要教學方法之一,因此,實驗項目的設計以及實驗教學環節的安排是能否實現課程目標的關鍵所在。在實驗內容的設置上,既包括有對相關理論進行檢查和驗證的基礎性實驗,也包含讓學生參與設計或獨立完成的綜合型實驗及創新性實驗。其中,以加強知識的綜合運用以及培養學生創新能力與綜合素質的綜合性實驗為主。在實驗教學環節的設計上,打破常規實驗模式,從實驗的前期準備、實驗步驟的設計,到實驗的具體實施以及實驗結果的分析論證,注重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力求在實驗中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激發他們的創造精神,切實培養和提高法學生在運用法庭科學結論時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及解決問題的素養與能力。
⒉虛擬實驗。針對難度較大的實驗內容,依靠信息化技術和計算機軟件設置虛擬性實驗環境,開展模擬仿真性試驗,既能有效增加實驗項目,彌補實驗教學條件的不足,而且能夠極大的拓展學生的視野,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對教學目標的實現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
⒊多媒體及教學模具展示。多媒體教學方式,具有直觀、高效、內容豐富,表現力強之特點。它可以充分利用計算機強大的信號處理和信息存儲能力,將文字、數據、圖形、影像、音頻、視頻等多種媒體的教學信息集于一身,極具表現力。特別對于形象化要求高、學生難以透徹理解的內容,輔以多媒體教學,圖文并茂,生動直觀,不僅有助于理解和記憶,而且在提高教學效果的同時能大大提高教學效率。
法庭科學專業性較強,形態學的內容很多,對于缺少相關基礎知識的法學生而言,在理解和記憶上有一定難度。在實驗教學中,對于認知型基礎性試驗主要通過多媒體的演示及教學模具的展示,幫助和強化學生對相關專業知識的理解、掌握和記憶。
⒋實案分析。在教學中,結合實驗項目的具體內容,選擇典型案例組織學生進行分析討論,幫助學生加深理解基礎理論,提高實戰技能。在實施中,可分為四個步驟來進行:⑴分組討論。將學生分為若干小組,每組學生根據所給資料及所提問題進行重點分析,找出論點依據。⑵學生互動。各組推薦一名代表,發表本組對該案討論的結果,其他學生補充、質疑,教師組織學生進行爭辯、討論。⑶師生互動。教師根據學生發言情況進行點評并對案例進行解析。⑷學生總結體會。每個學生寫出自己分析案件的思路,借鑒他人的發言及老師的點評總結收獲與教訓。通過案例討論,可以培養學生分析、解決問題的綜合思維能力,技術應用能力,從而提高實戰技能,積累工作經驗。
⒌模擬實訓。法庭科學是實踐性很強的學科,不僅要求掌握基本理論與技能,而且還要具有一定的實戰能力。在實驗內容的設置上,“命案偵破”及“鑒定結論的審查與運用”屬于設計、創新性實驗項目,為學生開展模擬實訓提供條件。通過該類實驗項目的訓練,學生能夠將所學知識串連在一起,融會貫通,不僅培養了動手能力,而且積累了實戰經驗,實現由“學”到“用”的過渡。
⒍網絡平臺。法庭科學是以《法醫學》、《偵查學》、《物證技術學》為依托開展的司法技能訓練課程,而以上三門課程均為網絡輔助課程,具有豐富的網上資源。學生通過“豪杰網絡教學系統”平臺,可以在課程的各個教學環節中運作。任課教師利用系統可以從網絡資源庫中調出合適的資源進行有目的的組合,如本課教學內容中的認知性試驗、實案分析等教環節都可借助此平臺來進行。
⒈實驗室的基本建設。實驗室操作是本課教學中重要的手段與方法,而實驗室的建設是開展實驗操作的基本保障,并直接影響著教學效果與人才培養目標的實現。因此,加強實驗室的基本建設是實現法庭科學課程實踐教學預期目標的重要環節??梢愿鶕虒W大綱制定的教學內容與要求,加強和完善實驗室的基本建設。包括實驗室占地面積、儀器設備、規章制度、師資力量等應能滿足基本的教學需要。在有條件的情況下,實驗室的建設應參照相關規范和專業標準,統籌考慮不同層級(本科生、研究生)、不同專業(法學專業、治安學專業以及非法學專業)的人才培養需求,進行統籌規劃,加大建設規模。只有不斷優化實驗室建設格局,規范和加強實驗室建設和管理,才能有效提升教學效果。
⒉實驗教學內容的優化。長期以來,我國高等院校的實驗課大多是為理論課的驗證而設置。這種傳統的實驗教學方式,難以激發學生獨立思考的興趣與激情,難以適應當今素質教育以及創新能力培養的實際需要。眾所周知,21世紀高等教育的目標,是要培養基礎扎實、知識面寬、能力強、素質高的全面發展的國家建設者和接班人。基于此,實驗教學內容的設計,既要注意到完成培養學生“三基”的教學任務,又應緊緊圍繞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綜合素質上下功夫。力求在實驗中能夠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激發他們的創造精神,切實培養和提高法學生在運用法庭科學技術手段解決訴訟中專門性問題的能力。
⒊實驗教學模式的設計。在實驗模式的設計上,要注重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體驗實驗操作的全過程。實踐證明,只有動手實踐,才能真正掌握要領和提高動手能力,激發學生的實驗興趣和求知欲望。而當學生的創造欲得到滿足時,才能有效調動其學習興趣和創造精神,促進綜合能力的培養與提高。
⒋教學媒體的適宜、適時與適量。多媒體的運用在本課教學中是非常必要的,但并非用得越多越好,做到“適宜、適時與適量”,是保證教學效果的基本要求。運用中具體把握以下原則:⑴目的性原則。即在選擇教學媒體時,必須考慮是否符合教學需要,是否有助于更好地實現教學目的。⑵最優化原則。針對教學內容適時選用最佳媒體形式,以實現最佳的教學效果。
⒌網絡教學平臺的建設。法庭科學涉及的學科門類多,教學內容龐雜,其重點、難點問題可借助網絡教學得到有效的消化和解決。通過網絡教學平臺的建設,不僅幫助學生解決課程學習中的具體問題,亦有助于教師克服學時少的困擾,并且能突破傳統的“班級授課制”這種單一的教學組織形式,使個別化學習、協同學習、課堂教學、遠程網絡教學等多種形式并存,大大提高了教學質量和教學效益。
⒍任課教師的實踐經驗。該課程能否順利實施,與任課教師的專業知識覆蓋面以及實踐經驗與能力密切相關。教師應具有扎實的理論功底與豐富的實踐經驗,對相關技術從原理到實操掌握嫻熟,對實驗、實訓教學環節能夠有效把握并能針對出現的任何問題作出及時妥善的處置。
法庭科學涉及到多學科知識在司法實踐中的綜合運用,教學內容多而教學時數相對較少。要在有限的教學計劃時數里實現教學目標有較大的難度。特別針對目前司法技術實驗環境和硬件設施比較有限的現實,以下措施有助于進一步完善法庭科學實驗教學,最終實現預期的人才素培養目標。
⒈結合法學生的知識體系現狀及培養目標,深化改革教學模式。在開展基礎性試驗中,通過多種方式如多媒體的演示、音頻視頻的播放、教學掛圖及模具的講解與比對、實驗教學軟件的示教等,強化學生的感性認識,加深對基本概念、基本理論、基本形態的認知。在實驗中,加大學生參與的環節,在保證安全、無誤的前提下,讓學生自行配置試劑、準備檢材、調試儀器等等,以此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
⒉進一步整合實驗教學內容,加強學生創新能力培養。為了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加強對學生創新思維和綜合能力的培養,進一步整合實驗教學內容??傮w目標是在保證教學效果的基礎上,逐步增加綜合性、設計性實驗項目。學生通過綜合性、設計性實驗的基本訓練,能夠更好地掌握實驗原理、操作方法、實驗步驟,更加全面的了解法庭科學技術在解決訴訟中專門性問題時的程序要素及規范要求。例如,學生在教師的指導與引領下,結合法醫學、偵查學與物證技術學的理論與知識,自行設計殺人現場、盜竊現場,再進行技術勘查,對痕跡、人體組織等微量物證的提取與檢驗,通過這些實驗項目的設計,不僅能夠鍛煉提高學生思考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而且能培養他們嚴謹求實的科學態度和腳踏實地、百折不撓的工作作風,培養相互協作的團隊精神和勇于開拓的創新意識。
⒊根據教學和人才培養需要,加大實驗室的對外開放。為解決法庭科學課程教學內容多時數少的矛盾,為進一步加強法律人才綜合素質的培養,應進一步加大實驗室的對外開放。實驗室的開放應貫徹 “因材施教、講求實效”的原則,根據不同層次的學生和要求,確定開放內容。⑴教學計劃內實驗的開放。任課教師可根據教學計劃,對部分基礎性實驗及綜合性實驗,安排在非教學時間段完成。從時空上向學生開放,由學生自由選擇時間完成,從而緩解教學時數少的矛盾。⑵教學計劃外實驗的開放。為滿足學生學習的需要,應鼓勵學生在課余時間參加開放式實驗教學活動,任課教師可將實驗項目分為必做實驗和選做實驗,對部分選作實驗,學生可通過實驗室開放這一制度得以完成。實驗室開放旨在加強學生綜合素質和創新能力的培養,提高學生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實際操作能力,能夠最大限度地發揮實驗教學資源優勢,激發學生學習、科研的興趣。不僅是對學生的技能訓練,而且對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創新精神和開拓能力具有重要作用。實驗室開放可采取定時與預約相結合的方式,即實驗室可以視實際情況確定固定時間實行開放。或實驗者提前申請擬做實驗項目和所需儀器設備及元器件,由實驗室根據人數、內容和時間安排實驗設備、器材和指導教師。
⒋加大資金投入,完善實驗室的基本建設。法庭科學是法學生重要的司法技術類實驗課程,為保證教學效果,應進一步改善實驗教學環境和硬件設備的購置。在此基礎上,根據人才培養目標的要求擴增實驗項目,豐富實驗操作內容。應進一步提升多媒體仿真實驗室的運用效能,對于法庭科學課程教學中難以實現的實驗項目,通過現代教育技術的手段加以解決。
(責任編輯:張雅光)
Teaching of Forensic Science Practice
Xu Sufang
Forensic Science is based on scientific and technical means to confirm the evidence of the facts of the relevant laws and litigation activities an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losely integrated product.Is rising in the social rule of law degree today,forensic science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subject Postgraduate training senior personnel indispensable.As forensic science has the properties of the natural sciences,professional,very practical,experimental and multimedia combination of a variety of practical teaching mode for the lack the basis of forensic science pre-law students,not only to shorten the teaching time,to improve teaching efficiency,the the emphasis and difficulty of the breakthrough teaching,and ensure teaching quality,but also can give full play the initiative of of students'learning,greatly promote the to the the cultivation of of its ability to and Syndicated news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Demonstrated by the quality of forensic science personnel training objectives,described the main mode and the necessary conditions of the court practice of science teaching,combined with the main problems in this stage the court practice of science teaching and targeted measures to improve.
forensic science;practice teaching;practice teaching mode;practice teaching conditions
G642
A
1007-8207(2012)06-0079-04
2012-04-20
徐素芳 (1975—),女,廣東商學院法學實驗教學中心實驗師,研究方向為法庭科學實驗教學及實驗室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