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周育民
小崔怒斥的背后
文/周育民
新聞背景
近日,因“鄉村教師培訓公益活動”,崔永元在微博中寫道:“崔永元公益基金第六期鄉村教師培訓,八月培訓100名湖南鄉村教師。為此,湖南省教育廳回復:不反對、不支持、不參與。我們非常憤怒,在此正式評價湖南省教育廳:不努力、不作為、不要臉!”此言一出,立即引發眾議。
崔永元先生積極推進鄉村教師的培訓工作,令人敬佩。前五期各地方政府的配合可能并未遇到這種情況,表示憤怒,也情有可原。畢竟,一個民間組織,沒有像政府機構那樣完善的運作班子,需要各地方政府機構的配合。如果政府方面要求嚴格按照行政手續辦理,的確十分麻煩。現在政府機構很多事情都辦得不那么程序規范,遇到一個公益團體辦公益事情,就要規范起來,有時讓想辦好事的具體辦事人感到困惑,大概也是小崔動怒的主要原因。
我對這個問題的看法是,不論是辦好事,還是辦壞事,政府的行政程序必須嚴格遵守。政府的行政程序最基本的一點就是,所有政府行為,必須有法律效力的文書、文件作為憑證并用文字記錄下來。
就崔永元公益基金與湖南省教育廳的溝通過程看,第一步,即湖南省教育廳要求基金發出正式公函的要求,并沒有錯。最后志愿者董峰的具體意見也沒有什么大問題。但是,要求省廳發出公文,指令各縣教育局選拔培訓教育,參加這第六期鄉村教師培訓,僅以一個志愿者董峰的電子郵件作為依據,在這方面小崔的做法欠妥當。因為,這份電子郵件毫無法律效力,而且志愿者董峰也不是基金的法人,一個省政府機關怎么可能根據這樣一份電子郵件發出行政命令呢?信任不信任是一回事,但行政行為的基本規則不能違反,這是硬道理。所以,在應對湖南省教育廳的回應上,小崔也有問題。
如果湖南省教育廳堅持要一份公函,在行政上沒有錯誤,但它沒有這樣做,對志愿者董峰直接作了“政府機關不宜代替民間組織直接發文參與組織這項培訓工作”,這個錯誤就嚴重了。因為這個回應隱藏著一個前提,即“政府機關不宜參與民間組織倡導或組織的活動”。我們知道,各級政府實際上是大量地參與這類活動,甚至是假借或利用民間組織的名義進行這類活動的,最明顯的例子,就是“希望工程”,紅十字會的活動也少不了背后政府的身影。對于民間組織有益于社會、經濟和文化發展的各類活動,政府不僅要大力支持,而且對這類社會組織本身也要扶持,以推動社會的文明進步,本身就是政府的職責。
湖南省教育廳推薦湖南省中小學教師繼續教育研究會的舉措,從行政安排上并不能算錯誤。但是,由前一個潛在前提而引申出來的第二個潛在前提是:民間組織只能與民間組織打交道,這才是湖南省教育廳第二項安排的真實語境。民間組織是介于政府和公民之間的一種非政府組織,公民可與政府打交道,公民的合理訴求政府要回應、要解決,而民間組織的合理要求政府卻不能配合,這就說不通了。
總之,我的看法是,小崔的“錯誤”是行政手續上的錯誤,而湖南省教育廳的錯誤是執政理念的錯誤。在這個問題上,雙方都要吸取教訓,但問題的性質卻有根本的不同。作為湖南省教育廳的領導,應該認真反思,從思想觀念的根源上找找這個事件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