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吉偉
(中國人民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北京100872)
胡錦濤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思想述論
鄭吉偉
(中國人民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北京100872)
科學發展觀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指導方針,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是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重要目標和戰略舉措。近年來,胡錦濤同志圍繞這個問題提出一系列重要思想,其主要內容包括: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是從當前我國經濟發展的實際出發提出的重要戰略,關系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全局。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不僅需要在經濟體制上進一步深化改革和擴大開放,而且需要在經濟發展戰略上建設創新型國家,調整經濟結構,促進經濟社會協調發展。
胡錦濤;科學發展觀;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經濟結構;生態文明
2012年7月23日,胡錦濤在省部級主要領導干部專題研討班的講話中指出,以科學發展為主題、以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為主線,是關系我國發展全局的戰略抉擇。黨的十七大強調,實現未來經濟發展目標,關鍵要在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方面取得重大進展。加快經濟發展方式轉變是我國經濟領域的一場深刻變革,關系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全局。同時,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是一個復雜的系統工程,不僅需要在經濟體制上進一步深化改革和擴大開放,而且需要在經濟發展戰略上建設創新型國家,調整經濟結構,促進經濟社會協調發展。研究黨的這些科學思想,有利于我們深入貫徹科學發展觀,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中增強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堅定性和自覺性。
“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是胡錦濤2007年6月在中央黨校的重要講話中首先提出來的,并指出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是在探索和把握我國經濟發展規律的基礎上提出的重要方針。2007年10月,胡錦濤在黨的十七大報告中指出:“實現未來經濟發展目標,關鍵要在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方面取得重大進展。”[1]17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提出是與我們黨確立促進國民經濟又好又快發展的目標密切聯系的。2006年12月,胡錦濤在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指出我國已具備支撐經濟又好又快發展的諸多條件,“又好又快發展是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的本質要求”。同時,他指出:“又好又快發展是有機統一的整體,既要求保持經濟平穩較快增長,防止大起大落,更要求堅持好中求快,注重優化結構,努力提高質量和效益。”[2]8062007年10月,胡錦濤在參加他所在的黨的十七大江蘇代表團討論時指出,黨的十六大以來,黨中央提出了科學發展觀等重大戰略思想,并且隨著實踐的發展不斷進行豐富和充實。我們開始強調要加速發展,后來進一步提出要實現又快又好發展,去年底又把“又快又好”調整為“又好又快”。這個重要調整,強調的是更加注重發展質量和效益,走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3]
黨的十四屆五中全會確立了實現經濟增長方式根本性轉變的戰略方針。我們黨將“轉變經濟增長方式”改為“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具有十分深刻的內涵。2007年12月,胡錦濤指出:“由轉變經濟增長方式到轉變經濟發展方式,雖然只是兩個字的改動,但卻有著十分深刻的內涵。轉變經濟發展方式,除了涵蓋轉變經濟增長方式的全部內容外,還對經濟發展的理念、目的、戰略、途徑等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我們要正確處理好和快的關系,堅持好字優先,加快形成符合科學發展觀要求的發展方式。”[1]107
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對于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2010年2月,胡錦濤強調加快經濟發展方式轉變是我國經濟領域的一場深刻變革,關系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全局,因此,轉變經濟發展方式關鍵是要在“加快”上下功夫、見實效。[4]黨的十七屆五中全會提出“以科學發展為主題,以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為主線”,其中,“以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為主線,是推動科學發展的必由之路,符合我國基本國情和發展階段性新特征”。[5]5-6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是我們黨在探索和把握我國經濟發展規律的基礎上提出的重要方針,國內經濟發展的實際和國際經濟發展趨勢都要求我國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所以,胡錦濤指出:“我們要從國際國內經濟、科技發展大勢來認識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重要性和緊迫性。”[6]3
首先,我國經濟發展的實際要求加快經濟發展方式。中國人口多、底子薄,城鄉、區域發展不平衡,環境和資源約束矛盾突出,尤其是中國每年城鎮需要安排就業的勞動力2400萬人,大量農村富余勞動力需要轉移就業,同時還有相當數量的貧困人口未脫貧。“為了解決這些困難和問題,我們堅持以人為本、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科學發展觀,把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作為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重要目標和戰略舉措”。[7]72010年11月,胡錦濤指出:“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擴大內需、改善民生將是我們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的重點。”[8]9同時,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是在探索和把握我國經濟發展規律的基礎上提出來的重要方針。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綜合國力邁上新臺階,人民生活總體上達到小康水平。但是,從總體上看,我國經濟增長方式粗放的問題仍很突出,嚴重制約長期的持續發展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目標的順利實現。所以,“對我國來說,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關鍵時期,是深化改革開放、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攻堅時期。”[9]52011年11月,胡錦濤指出:“我們將堅持以科學發展為主題、以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為主線,深化改革開放,著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促進經濟長期平穩較快發展和社會和諧穩定。”[10]
其次,國際經濟發展趨勢要求我國加快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國際形勢,歷來是我們黨確定路線方針政策的重要依據。”[1]90當今世界正處在大變革大調整之中,經濟全球化深入發展,科技革命加速推進,“世界經濟結構調整取得新進展,但仍未滿足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迫切要求。科技創新孕育新突破,但仍未形成強有力的新的經濟增長點。”[10]我國發展既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機遇,也面對著前所未有的挑戰,“我們必須把握機遇,審時度勢,科學謀劃,順勢而為,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使我國發展質量越來越高、發展空間越來越大、發展道路越走越寬,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贏得主動。”[6]5
從2007年下半年開始,西方資本主義發達國家爆發了自1929年以來最重要的金融危機,并對我國的經濟發展產生重要影響。2010年2月,胡錦濤指出國際金融危機使我國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問題更加凸顯出來,國際金融危機對我國經濟的沖擊表面上是對經濟增長速度的沖擊,實質上是對經濟發展方式的沖擊。綜合判斷國際國內經濟形勢,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已刻不容緩。我們必須見事早、行動快、積極應對,為我國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增添推動力。[4]2010年6月,胡錦濤指出:“國際金融危機發生以來,我國發展的外部環境和內部條件發生了很大變化,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緊迫性更加凸顯出來。”[6]2
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是一個復雜的系統工程,必須從我國實際出發,探索具有中國特色的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道路。胡錦濤一方面強調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已刻不容緩,必須見事早、行動快、積極應對,為我國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增添推動力,另一方面要求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不能照搬別國的模式。2009年9月,胡錦濤指出:“我們應該著力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既要增強緊迫感、積極推進,又要區別情況、從實際出發,允許不同發展階段的國家在轉變經濟發展方式過程中選擇適合本國國情的路子和節奏,不能擠壓發展中國家應有的發展空間。”[11]23
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既是一個經濟體制問題,也是一個經濟發展戰略問題。有的學者認為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是一個經濟發展戰略問題,甚至有的教材也只談到經濟發展戰略是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問題。其實,這種看法并不全面。2010年6月,胡錦濤指出:“為增強我國經濟發展后勁和國際競爭力、推動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我們必須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下大氣力解決制約我國經濟發展的深層次矛盾和問題。”[6]2制約我國經濟發展的深層矛盾和問題是多方面的,所以,黨的十七屆五中全會指出:“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是我國經濟社會領域的一場深刻變革,必須貫穿經濟社會發展全過程和各領域。”[5]6也就是說,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需要在經濟體制和經濟發展戰略方面都要向前推進,有新的重要舉措。為了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我們需要在經濟體制方面做到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繼續深化改革,更加重視改革頂層設計和總體規劃。加快經濟發展方式轉變,既是一場攻堅戰,也是一場持久戰,必須通過堅定不移深化改革來推動。2008年12月,胡錦濤指出:“我們要始終堅持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改革方向,繼續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繼續加強和改善宏觀調控體系,不斷為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提供強大動力。”[12]20黨的十七屆五中全會提出:“改革是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強大動力,必須以更大決心和勇氣全面推進各領域改革。更加重視改革頂層設計和總體規劃,明確改革優先順序和重點任務,進一步調動各方面改革積極性,尊重群眾首創精神,大力推進經濟體制改革,積極穩妥推進政治體制改革,加快推進文化體制、社會體制改革,不斷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使上層建筑更加適應經濟基礎發展變化,為科學發展提供有力保障。”[5]37-36
其次,形成科學的管理體制和政績觀。轉變經濟發展方式要取得實效,關鍵是要認認真真抓好落實。2004年3月,胡錦濤指出:“各級領導干部都要按照科學發展觀和正確的政績觀的要求來謀劃和領導發展工作,不僅要重視經濟增長指標,而且要重視人文指標、資源指標、環境指標和社會發展指標,堅持把經濟增長指標同人文、資源、環境和社會發展指標有機地結合起來。”[13]8592008年4月,胡錦濤指出轉變經濟發展方式關鍵是各級黨委和政府要在深入調查研究和科學分析的基礎上,找準問題,明確方向,制定和完善切合實際的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總體規劃和具體措施,堅持不懈地抓好落實。[14]
再次,進一步擴大開放,發揮經濟特區的橋頭堡的作用。對外開放是我國長期堅持的基本國策,在加快轉變經濟增長方式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2010年2月,胡錦濤指出要加快推進對外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堅持對外開放的基本國策,堅持互利共贏的開放戰略,統籌好國內發展和對外開放,加快調整出口貿易結構,加快調整進口貿易結構,加快提高利用外資質量和水平,加快實施“走出去”戰略,不斷提高開放型經濟水平。[4]對外貿易是我國對外開放的重要形式,胡錦濤強調我國對外貿易也要轉變發展方式。2011年12月,胡錦濤指出:“我們將堅持進口和出口并重,把擴大進口和穩定出口結合起來,把積極擴大進口作為轉變外貿發展方式的重要內容,努力促進國際收支基本平衡,不刻意追求貿易順差。”[15]7
興辦經濟特區是黨和國家為推進我國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作出的一項重大決策。2010年9月,胡錦濤指出:“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是關系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全局的重大戰略任務,經濟特區要帶頭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堅決打好這場硬仗。”[16]6-7
經濟發展戰略是國家在一定時期內關于國民經濟發展的基本思想及其為此而實施的總體規劃和方針政策。經濟發展戰略選擇的正確與否,直接關系著國家經濟發展水平與綜合國力提高的進程。為了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胡錦濤強調實施符合中國情況和國際發展趨勢的經濟發展戰略。2010年11月,胡錦濤指出:“新興市場國家順應經濟全球化深入發展和國際產業分工轉移的趨勢,根據本國國情,調整和完善經濟發展戰略,形成了各具特色的經濟發展道路和發展模式。”[8]11-12
我國不僅是新興市場國家,而且是社會主義國家,具有集中力量辦大事的政治優勢。2006年7月,胡錦濤指出:“只要我們堅持發揮社會主義制度能夠集中力量辦大事的政治優勢,并善于把這一優勢與市場經濟體制的優勢有機結合起來,我們就一定能夠推動關系國計民生的重大建設項目更快更好地完成。”[2]5382008年11月,胡錦濤進一步指出:“我們必須始終堅持和充分發揮這一顯著政治優勢,最大限度地凝聚全社會的智慧和力量,共同創造黨和國家事業發展的新輝煌。”[17]5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同樣要求發揮社會主義制度的政治優勢,制定科學的經濟發展戰略。
首先,建設創新型國家,實施人才強國戰略。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2007年10月,胡錦濤指出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建設創新型國家是“國家發展戰略的核心,是提高綜合國力的關鍵”。[1]17當今世界,新科技革命迅猛發展,科技成果轉化和產業更新換代的周期越來越短,科技作為第一生產力的地位和作用越來越突出。胡錦濤十分重視科學技術和自主創新能力在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中的作用。2011年12月,他指出:“建設創新型國家,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贏得發展先機和主動權,實現我國發展的戰略目標,最根本的是要靠科技的力量,最關鍵的是要大幅提高自主創新能力。”[18]
建設創新型國家的核心是人才,因此,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必須實施人才強國戰略。在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進程中,我國科技界肩負著重大使命。2010年,胡錦濤指出:“必須大力實施科教興國戰略和人才強國戰略。建設創新型國家,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贏得發展先機和主動權,必須充分發揮人才的重要作用。”[19]7教育是發展科學技術和培養人才的基礎,在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中具有先導性、全局性作用。“我們要通過大力發展教育事業,努力培養造就數以億計的高素質勞動者、數以千萬計的專門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創新人才,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堅持走中國特色新型工業化道路,增強我國發展后勁和國際競爭力,不斷推動科學發展。”[20]5同時,胡錦濤也要求教育特別是高等教育要服務于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2011年4月,他在慶祝清華大學建校100周年大會上講話指出:“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質量,必須大力服務經濟社會發展。要緊緊圍繞科學發展這個主題、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這條主線,不斷增強服務經濟社會發展能力。”[9]8
其次,調整經濟結構。黨的十七屆五中全會提出:“堅持把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作為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主攻方向。”[5]6我國自改革開放以來,經濟發展取得了輝煌成就,但是經濟結構不合理的深層次矛盾和問題始終存在。2010年2月,胡錦濤提出把調整經濟結構作為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戰略重點,按照優化需求結構、供給結構、要素投入結構的方向和基本要求,加快調整國民收入分配結構,加快調整城鄉結構,加快推進城鎮化,加快調整區域經濟結構和國土開發空間結構,既著眼于化解過去積累的矛盾和問題,又為經濟不斷邁上新臺階、長期保持平穩較快發展創造條件。[4]
黨的十七大提出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推動產業結構優化升級“是關系國民經濟全局緊迫而重大的戰略任務”。[1]172011年12月,胡錦濤指出:“我們將適應國際產業轉移和國內外市場需求變化,更加注重加強同世界各國的經濟技術交流合作,推動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和經濟結構調整,大力發展結構優化、技術先進、清潔安全、附加值高、吸納就業能力強的現代產業體系,促進產業結構優化升級。”[15]6發展文化產業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滿足人民多樣化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途徑,也是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重要著力點。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提出:“按照全面協調可持續的要求,推動文化產業跨越式發展,使之成為新的經濟增長點、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的重要支點、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重要著力點,為推動科學發展提供重要支撐。”[21]28
再次,建設生態文明,促進經濟社會協調發展。黨的十七大首先提出了建設生態文明的目標。建設生態文明是深入貫徹科學發展觀的內在要求,也是加快轉變經濟發展的必然選擇。2010年2月,胡錦濤指出加快推進生態文明建設,深入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大力推進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建設,加快推進節能減排,加快污染防治,加快建立資源節約型技術體系和生產體系,加快實施生態工程,推動整個社會走上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4]
我國在經濟建設上取得了舉世矚目的偉大成就,但社會建設相對滯后,必須加強社會建設,促進經濟社會協調發展。黨的十七大對以改善民生為重點的社會建設作了全面部署。發展社會事業和改善民生既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迫切要求,也是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擴大國內需求的重要途徑。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提出:“堅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為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完善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制度安排,把促進就業放在經濟社會發展優先位置,加快發展各項社會事業,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加大收入分配調節力度,堅定不移走共同富裕道路,使發展成果惠及全體人民。”[5]7
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我國發展仍處于可以大有作為的重要戰略機遇期。黨的十七屆五中全會指出,“十二五”時期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關鍵時期,是深化改革開放、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攻堅時期。我們當前應該在科學發展觀的指導下,加快轉變經濟增長方式。同時,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是我國推進社會主義經濟發展過程面臨的長期歷史使命。2010年6月,胡錦濤指出:“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是一個長期復雜的過程,需要付出艱苦努力。”[7]7我們在加快經濟增長方式轉變過程中,會面臨國內和國際上的新情況和新挑戰,這需要進一步解放思想,在新的社會經濟實踐基礎上進一步豐富科學發展觀。
[1]十七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上)[G].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09.
[2]十六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下)[G].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08.
[3]胡錦濤同江蘇代表團代表一起審議十七大報告[N].人民日報,2007-10-17.
[4]胡錦濤.毫不動搖地加快經濟發展方式轉變[J].黨的文獻,2010,(3).
[5]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的建議[Z].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
[6]胡錦濤.在中國科學院第十五次院士大會、中國工程院第十次院士大會上的講話[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
[7]胡錦濤.同心協力 共創未來——在二十國集團領導人第四次峰會上的講話[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
[8]胡錦濤主席在二十國集團領導人第五次峰會和亞太經合組織第十八次領導人非正式會議上的講話[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
[9]胡錦濤.在慶祝清華大學建校10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1.
[10]胡錦濤.攜手并進 共創未來——在亞太經合組織工商領導人峰會上的演講[N].人民日報,2011-11-14.
[11]胡錦濤主席在聯合國系列會議及二十國集團領導人金融峰會上的講話[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12]胡錦濤.在紀念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3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
[13]十六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上)[G].中央文獻出版社,2005.
[14]胡錦濤.抓緊做好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各項工作[N].人民日報,2008-04-30.
[15]胡錦濤.在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10周年高層論壇上的講話[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1.
[16]胡錦濤.在深圳經濟特區建立30周年慶祝大會上的講話[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
[17]胡錦濤.在慶祝神舟七號載人航天飛行圓滿成功大會上的講話[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
[18]胡錦濤.在慶祝天宮一號與神舟八號交會對接任務圓滿成功大會上的講話[N].人民日報,2011-12-17.
[19]胡錦濤.在慶祝探月工程嫦娥二號任務圓滿成功大會上的講話[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7.
[20]胡錦濤.在全國教育工作會議上的講話[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
[21]中共中央關于深化文化體制改革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Z].北京:人民出版社,2011.
D2-0
A
1002-7408(2012)12-0087-04
鄭吉偉(1969-),男,河南商城人,中國人民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經濟學博士,研究方向:馬克思主義經濟學。
[責任編輯:閆生金]